| 名称 | 类型 | 学制 | 层次 | 
|---|---|---|---|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金融工程 | 金融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四年 | 本科 | 
| 法学 | 法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休闲体育 | 体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运动训练 | 体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化学 | 化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应用统计学 | 统计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力学 | 力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车辆工程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械类 | 四年 | 本科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仪器类 | 四年 | 本科 |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材料类 | 四年 | 本科 | 
| 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类 | 四年 | 本科 | 
| 冶金工程 | 材料类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四年 | 本科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能源动力类 | 四年 | 本科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方向) | 能源动力类 | 四年 | 本科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四年 | 本科 |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本科 |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本科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本科 | 
| 自动化 | 自动化类 | 四年 | 本科 | 
| 机器人工程 | 自动化类 | 四年 | 本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四年 | 本科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土木类 | 四年 | 本科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水利类 | 四年 | 本科 | 
| 水利水电工程 | 水利类 | 四年 | 本科 | 
| 测绘工程 | 测绘类 | 四年 | 本科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测绘类 | 四年 | 本科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与制药类 | 四年 | 本科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质类 | 四年 | 本科 |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质类 | 四年 | 本科 | 
| 地质工程 | 地质类 | 四年 | 本科 | 
| 采矿工程 | 矿业类 | 四年 | 本科 | 
| 交通工程 | 交通运输类 | 四年 | 本科 | 
| 农业水利工程 | 农业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建筑学 | 建筑类 | 五年 | 本科 | 
| 城乡规划 | 建筑类 | 四年 | 本科 | 
| 风景园林 | 建筑类 | 四年 | 本科 |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 园艺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 植物保护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植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 动物科学 | 动物生产类 | 四年 | 本科 | 
| 动物医学 | 动物医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园林 | 林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五年 | 本科 |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 康复治疗学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技术类 | 四年 | 本科 | 
| 护理学 | 护理学类 | 四年 | 本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工程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本科 | 
| 工商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 会计学 | 工商管理类 | 四年 | 本科 |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四年 | 本科 | 
经济学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教学注重将学院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工程优势相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强化基础技术训练和工程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房地产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本专业立足于良好的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证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能在理论训练和工程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 工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 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突出金融数量方法的 学习,强调对于金融问题的分析、研究、应用能力和金融工程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 创新的平台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学理论、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 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强调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相结合,注重 基本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两方面实践,突出实践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培养既掌握金融工程理论与实务,又熟悉金融工程领域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 本能力;
2.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扎实的数学、计量经济学 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
3.注重与信息技术、管理、工程学等其他学科或专业的交叉,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策 划能力、金融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掌握企业(个人)投资和融资、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工程软件操作等方法或技能,具有创 新型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能力,并具备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5.英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能熟练地查阅英文文献。
主干学科: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双语)、投资学、金融工程学 (双语)。
核心课程:金融衍生工具、货币银行学、风险管理、计量经济学、数理金融、统计学、财政学、会 计学、投资银行实务、公司金融、财务报表分析。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金融工具模拟设计、证券模拟交易、SAS软件操作等)、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教学注重将学院管理学科的优势与经济学优势相结合,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结合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化对专业人才的最新要求,培养既能适应货物贸易又能胜任服务贸易的高级专门人才。
休闲体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胜任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公司、体育服务机构、运动健身和康养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户外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策划、指导与管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竞技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及较高的专项技能,能在专业和职业队、 体校和学校代表队、体育俱乐部等部门从事训练、教学、竞赛、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运动训练、竞赛 和教学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专项运动训练、教学、竞赛、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熟练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及训练、教学方法;
3.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赛事组织与裁判、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我国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运动训练、竞赛和运动训练管理的理论前沿;
6.具有初步的竞技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运动按摩、 专项理论与实践。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运动训练实践活动调查、竞技体育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比赛执裁、 毕业论文写作、学术活动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机能评定实验、运动技术诊断、运动心理测量等系列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基本知识的专门人才。学生接受汉语言文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基本训练,可从事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教学和文化推广等工作,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依托学校工程背景、国际交流学院、非洲马拉维孔子学院等对外交流资源优势,以“双语言”、“双文化”为特色,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职业技能;发挥我校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等多学科联合教学的师资优势,拓展职业技能平台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训;注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比较教育等拓展知识的渗透,培养国际思维人才;加强专业技能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有良好科学精神和深厚人文素养,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在文博机构、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考古部门及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理科素质与工科技能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主干课程:力学、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激光原理与技术、数学物理方法、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光通信原理与技术、LED制造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和无损检测等课程。
应用化学专业以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工原理为基础,以工科教学为特色(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与工程、化工设计基础等课程),以精细化工(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为培养方向,以电化学、材料化学及工业催化为专业方向的拓展,从而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好工程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统计学、精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统计专门人才。
四年制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以工程力学为基础,以土木工程为方向,以机械电子为拓展,以“CDIO”和“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在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岩土工程、机械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高校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具有计算机制图和计算机编程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数理方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有限元原理、有限元工程应用、砼结构原理、钢结构原理、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现代控制原理等。
就业深造
就业领域包括:1、科学研究院所从事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2、土木设计院所从事工程设计工作;3、基本建设单位从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4、科学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开发工作;5、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6、国家公务人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以机械为主,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科技开发、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测试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材料科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备材料科学及成型工艺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机械、控制、能源与动力、化工、材料等科学技术领域学科互相交叉的综合学科,以过程装备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接受工程设计、机械训练、综合实验、生产实训、测控技术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过程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技术开发研究和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技术。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能够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工程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测控仪器与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的科技开发、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通过四年现代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基本训练,旨在培养系统掌握运用材料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材料加工技术,能在金属材料冶金、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预测、分析及改进、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工程、金属材料热处理、粉末冶金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及科研等工作,具备金属材料性能控制、技术开发与工程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了解现代冶金与材料相关学科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 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具备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及反应工程、冶金过程控制、钢铁冶 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工 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设计和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工程技术型或 科学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铁、铁合金,以及重、轻、稀有和贵金属等有色金属冶金的 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金属冶金领域的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性能测试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能训练,具备开发冶 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 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较熟练 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 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初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175 步能力和基本技能;
4.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熟悉关于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 法规,以及冶金企业科技发展前沿技术;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冶金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钢铁冶金、有色冶金。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①(80学时)、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40学时)、冶金实验 研究方法(40学时)、冶金学(2)(80学时)、冶金学(1)(80学时)、金属凝固(40学时)、材料概 论(40学时)、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48学时)、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②(32学时)、冶 金过程控制基础及应用*(40学时)、化工原理(48学时)、冶金工厂设计基础(32学时)、冶金物 理化学①(80学时)、工业生态学基础(24学时)。
示例二:冶金电化学(24学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32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 电子技术(48学时)、金属学原理(56学时)、冶金物理化学(64学时)、冶金工程实验技术(24学 时)、钢铁冶金学I(48学时)、钢铁冶金学Ⅱ(48学时)、有色金属冶金学(56学时)、冶金工程实 验技术(3周)、现代冶金工程设计与实践(4周)。
示例三:冶金物理化学1(40学时)、冶金物理化学2(40学时)、冶金传输原理1(40学时)、 冶金传输原理2(40学时)、工程力学B(5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6学时)、仪表与自动化控制 A(56学时)、金属学与热处理B(56学时)、工艺矿物学(48学时)、冶金实验技术1(16学时)、炼 铁原料制备(24学时)、炼铁学原理(48学时)、炼钢学原理(48学时)、炼铁厂工程设计(40学 时)、有色冶金原理(40学时)、有色金属冶金学(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冶金工程实验、冶金工 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冶金物理化学实验、传输原理实验、金属学和热处理实验、原燃料冶金性能综 合实验、分析测试技术实验、钢铁冶金综合实验、有色金属冶金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年制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安装、系统运营维护、设备销售及技术支持和能源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制图、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与绘图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风光互补综合利用和风电场等领域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施工、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及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课程包括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新能源概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场、风电场电力工程、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能源储运管理、燃料电池概论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课程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课程设计、风力发电场课程设计、沼气发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就业面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国大唐等国有大型发电集团所投资的光伏发电站和风力发电场从事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可在太阳能光伏安装工程公司、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叶片制造企业、电力与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政府的电力规划部门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场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院的骨干专业之一,专业紧密联系电力系统和发电厂实际,具有强电突出的工程特色。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生产制造、工程设计、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业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是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较宽口径专业,其应用涉及国民生产的诸多领域。本专业培养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扎实宽广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管理等相关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当今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需求,致力于解决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问题,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从业领域极为广泛的工科专业。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可从事光学信息处理、光学工程、光电检测技术、图像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河北工程大学发展较早的专业之一,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拥有“计算机技术”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建有“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设施完备,拥有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双创空间、河北工程大学-北京至远科技校企联合软件孵化基地,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建有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校内外工程实践环境。本专业设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天津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提供多种选择。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人才为目标,贯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养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环境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空调工程、供热工程、冷热源、暖通空调、燃气输配、热工测量、自动控制、通风工程、热泵技术及应用、洁净空调、能源应用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消除水灾、科学利用水资源及水能资源等。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水利水能经济计算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是利用空、天、地等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空间信息,研究与地球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学科,属于当今世界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我院测绘工程专业具有一支勇于创新的由10余名博士组成的空间信息技术研发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开采沉陷控制、精密工程测量、GIS开发与应用。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个集空间、物理、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地面、空中和空间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对地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钻掘工程 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在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 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 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的应用 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要求在牢固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 上,系统学习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岩土钻掘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资 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工艺与设备开发等的能力。本专业可设置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两 个专业方向,培养要求可各有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地质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3.掌握扎实的地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有综合运用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了解地质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在地质工程领域获取信息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数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分析、地质 灾害防治、岩土钻掘机械基础、岩土钻掘工程工艺原理、地质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地质工程试验 测试技术、地质工程数值模拟。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
(1)工程地质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弹塑性力学基础(56学时)、 建筑制图(5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普通地质学(48学时)、岩石学(32学时)、矿物学(32学 时)、构造地质学(64学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32学时)、岩体力学(48学时)、土力学(56学 时)、水文地质学基础(40学时)、地下水动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8学时)、工程地质 勘察(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32学时)、工程物探(24学时)、 工程建筑概论(40学时)、岩土工程监测(24学时)、工程招标投标与概预算(32学时)、地质灾害 防治(32学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32学时)、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专业讲座(32学时)。
(2)岩土钻掘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流体力学(40学时)、液压传动 (48学时)、机械制图(9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6学时)、金属材料与零件加工 (3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岩体力学(40学时)、土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0学 时)、岩土钻掘工艺学(48学时)、钻井液与工程浆液(48学时)、岩土钻掘设备(40学时)、基础工程 学(56学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新技术专题报告(16学时)。
2.示例二:基础地质(51学时)、构造地质(3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土力 学(34学时)、岩体力学(51学时)、水文地质学(34学时)、工程力学(119学时)、结构力学( 102 学时)、测量学(51学时)、弹性力学(34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载荷与结构设计原 则(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34学时)、数理方程(34学时)、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34 学时)、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34学时)、地基处理(34学时)。
3.示例三:工程力学(72学时)、结构力学(40学时)、普通地质学(40学时)、工程测量(32 学时)、矿物岩石学(48学时)、工程制图(32学时)、构造地质(48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0学 时)、地貌与第四系地质(32学时)、岩土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及液压传动(40学时)、有机高 分子化学基础(24学时)、大地构造学(24学时)、水文地质学(32学时)、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64 学时)、钻掘工程学(64学时)、工程地质勘察(32学时)、岩土施工设备(32学时)、工程CAD( 32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地质基础教学实习、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 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岩土室内实验、岩土原位测试、材料力学实验、工程勘察技术与工艺实验、地 质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与控制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经济与管理等部门从事交通运输规划、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开发、交通法规政策等方面工作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以水文学、水力学和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主要培养具备坚实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灌溉排水系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现代灌溉理论与技术,具备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能从事农业水利水电工程和城市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四年制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和临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及动态,具备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监测、监理、评价、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具有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测量、流体力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主要实践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流体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
就业面向
1、从事企业水、气、声、固体废物的监测、控制与管理工作;
2、从事研究院(所)和环保公司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3、从事高科技企业中的科研、设计与管理工作;
4、从事城市水、气、声、固体废物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工作;
5、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理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综合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其研究内容涉及了从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同时涵盖了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功能性、包装学、美学、市场营销及商品学等众多内容。该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确保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营养、安全、方便且丰富多彩的健康食品。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人居环境的综合学科,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该学科综合了工程技术、人文科学与艺术设计等多元知识体系,用以规划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设计兼具审美艺术与功能实用的建筑空间。
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是一门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以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为核心,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同时辅以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专业分为矿业安全和危化消防安全两个方向。专业基础课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法规及安全评价、燃烧与爆炸理论、安全人机工程等。矿山安全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采矿学、机械安全工程、工业用电安全和矿井通风等;危化消防安全方向专业课程有化工安全、工业消防、电气安全工程和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学专业是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专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柱。该专业涵盖植物新品种研发、农业标准化生产、生物技术应用、设施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企业管理等内容,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
园艺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化学、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采后处理、无土栽培、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基本能力的训练,具有从事科研、生产、开发、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机械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是我校农工结合的示范性专业。以设施农业研究为主的教授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现代设施农业的教学与科研;近年来我校各学院有近50名教师,都在直接或间接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在已经拥有与设施农业有关的相关实验室总面积约 2000㎡,仪器设备价值4000多万元。建有校级园艺学重点学科、邯郸市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壤安全与生态修复工程双一流学科等科研平台,以及“太行山山地经济区创新联盟”和“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2个创新联盟。在实验基地建有现代化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及设施设备加工制造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在校外配有50余家稳定的综合实力强的实践基地。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现代繁育技术与基因工程、现代日粮配合和饲料加工技术、现代畜牧工程与智能化畜牧业、现代畜牧业管理与产品加工等技术;解析现代动物生产、加工与人类健康及食品安全的关系,达到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目标。本专业现有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河北省禽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太行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省蛋鸡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平台,是河北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
动物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有关动物和伴侣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人类保健和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和规律,探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生产监控、生态环境维护、动物和伴侣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控动物疾病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人类保健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动物和伴侣动物疾病的诊疗、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检测、生态环境维护技能。它是生物医学及社会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专业培养具有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掌握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
临床医学主要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
康复治疗学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康复医疗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学理论知识、临床康复实践技能,具有“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康复医疗领域内从事康复医疗、预防保健、社区服务、医院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在各级综合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护理学主要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两大范畴。信息管理是研究信息资源在获取、传递、储存、加工、检索、利用等各个环节中,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使信息资源获得最大效用的学科。信息系统建设是研究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并改造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的管理形式及业务流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的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既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能力,能在大中型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工程咨询和评估公司、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银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是河北省教育厅2012年度首批“高校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本专业以“”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装备制造业和商品流通行业为背景,以工业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突出专业特色和行业优势,构建了“五大教学模块”体系。即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校内实验实训模块化;校内实际管理能力训练模块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模块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模块化。本专业注重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培养,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使学生做到“学中做”和“干中学”,为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内外企业中各种专项管理和企业整体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会计学专业以建筑行业背景为依托,学生接受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突出强化高级会计人才执业能力培养。培养具备财务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022年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有英语口试安排的省份,英语专业要求口语加试合格。




第三条河北工程大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分为主校区(邯郸市光明南大街199号)、中华南校区(邯郸市中华南大街62号)、丛台校区(邯郸市丛台路83号)和?彻匦G?(邯郸市临?彻匚髂峡?发区)。

第三条河北工程大学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分为主校区(邯郸市光明南大街199号)、中华南校区(邯郸市中华南大街62号)、丛台校区(邯郸市丛台路83号)和?彻匦G?(邯郸市临?彻匚髂峡?发区)。

2022年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建筑学专业要求有一定美术基础,入学后进行专业复试。

无。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专科院校,无本科专业!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成立于1982的公办专科(高职)院校。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专业列表名称类型学制层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类三年专科(高职)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类三

有。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有本科专业!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光明南大街199号)。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

有。河北工程大学有本科专业!河北工程大学是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地址:河北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极路19号)。主要开设就是本科专业。河北工程大学开设的本科专业有:运动训练、水利水电工程、会计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