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6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和单项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殊教育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学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学立项数,均名列全国体育院校第二名。近年来,学校在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竞技项目上形成特色优势,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学校在省政府倡导下牵头粤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学、体育机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并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为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出新贡献。学校开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承办2010广州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高校一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学校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受国家委派出国援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4万多人,其中世界冠军60多人(奥运会冠军7人)、政府高级管理人员60多人(大学校长30多人)。广东省50%的体育本科生和70%的体育研究生为本校培养。
办学以来,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校优秀学子并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容国团先锋连等9个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国、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教师“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连续获得三届“感动南粤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的高校。
在未来发展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建设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弘扬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2021 年我校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 名,招生目录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将根据国家下达计划与各专业初试上线情况做相应调整。
现场确认(网上确认)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部分考点今年实行网上确认,请各位考生留意考点通知。我校考点今年实行网上确认。
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并按规定完成现场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缴纳报考费、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逾期不再补办。
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网上报名信息经考生现场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12 月27 日上午业务课一
12 月27 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8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及考点和招生单位公告。2021 年,我校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
育学、休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康复学和体育硕士等专业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 门,其中专业基础综合和体育综合为我校自命题;新闻与传播初试科目为
4 门: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为
我校自行命题;运动医学专业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 门:政治、英语、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为我校自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笔试(含听力),“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同等学历考生(专科毕业或本科结业者)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详阅专业目录。
(五)2021年我校拟接收推免生若干名。
依据不同类别、不同专业,按照研究方向的初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详见我校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办法。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n/,教育网址http://yz.***,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报名。报名前,请务必提前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为避免多占考位,影响其他考生报考,一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http://***e.gov.cn/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
网上报名时间充裕,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科学技术哲学(31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353)。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术型硕士科学技术哲学学术型硕士广州中

广州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55)、英语语言文学(385)、土地资源管理(390)、物理化学(315)、公共管理(370)、人文地理学(350)、基础心理学(375)、美术学(375)、建筑学(345)

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生物医学工程(27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0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90)、临床医学(310)、中西医结合(306)、护理学(309)、药学(309)、基础医学(309)。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运动人体科学(296)、运动康复学(331)、体育人文社会学(300)、体育新闻传播学(297)、民族传统体育学(296)、运动医学(309)、体育教育训练学(298)、体育教学(296)、休闲

广州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专业有: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体育新闻传播学、休闲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专业。广州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运动医学学术型硕士运动康复学学术型硕士040

广州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有:体育教学等专业。广州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体育教学专业型硕士045201广州体育学院384名校友会(综合)684名武书连9名软科(体育)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

广州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美术(375)、机器人工程(325)、智能制造技术(325)、软件工程(315)、网络与信息安全(315)、应用心理(385)、机械工程(325)、会计(222)、学科教学(英语)(418)、

广州医科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护理(309)、药学(309)、口腔医学(315)、临床医学(315)、公共卫生(309)。广州医科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药学专业型硕士护理

广州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体育人文社会学(300)、运动医学(309)、体育新闻传播学(297)、运动康复学(331)、休闲体育学(305)、运动人体科学(296)、民族传统体育学(296)、体育教育训练学(298)。广

广州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体育教学(296)。广州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体育教学专业型硕士广州体育学院384名校友会(综合)684名武书连9名软科(体育)广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