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 简称: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对接高质量发展、对接创新驱动、对接扩大开放),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5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74%。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63人,具有博士学位1500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4人;外国和国际机构院士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329人。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大土木学科群、信息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物质科学与装备制造学科群等优势学科群辐射带动,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3‰。学校位列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1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61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5-49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五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3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课程200门。“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穗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积极谋划在南沙的新发展。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3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2021年全校科研经费投入11.23亿元。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校30位和80位左右;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30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219项,授权专利2026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学校2021年SCIE/SSCI、CSSCI发文量2794篇。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00余项。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与风投资本对接,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76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56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448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阿里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新建合作关系。减振抗震、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工程或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8所,分布于五大洲15个国家17个主要城市。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澳门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帕多瓦大学、华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或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合、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名称:广州大学
院校代码:11078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政编码:510006
联系部门:广州大学招生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广大招生
联系电话:020-39366232、020-39366069(传真)
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备 “奖、贷、助、补、减”一套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学校设有“绿色通道”、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广东文化基金助学金”等系列助学金及校内勤工助学等多种资助项目。部分学院还在本学院内设立院级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后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关的资助。有临时特殊困难的在校生还可以申请校内临时特殊困难补助。
广州大学校本部大学城校区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和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大学城校区有梅兰竹菊四大食堂,各具特色,还开办了清真食堂,能够满足各族学生的饮食需求,饭菜质量有保障,价廉物美,是广大师生就餐的首选。此外,还有大学城第二大的购物中心:广大商业中心,各类美食应有尽有。
桂花岗校区有一个师生食堂。
在广东省,学校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在其他省(区、市)的招生录取层次为一本批次或本科批次,具体录取批次请参照生源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目录。
在广东省,广州大学招生院校代码为11078,2022年录取批次除了教师专项(即公费定向)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专业在本科提前批填报外,其余本科专业均在本科批次填报。招生批次及招生计划以2022年广东省招生办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广州大学2022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http://zsjy.gzhu.edu.cn/info/1021/4653.htm
(一) 考生报考必须符合教育部规定的高水平运动队的 报考条件以及我校招生的相关规定, 现场确认时等级信息须 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综合管理系统”中得到确 认; 考生所持有的运动员等级证书项目应与报考的高水平运 动项目完全一致, 且该考生获得此成绩的赛事符合全国大学 生比赛的参赛资格要求, 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篮球项目
( 1)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 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三年内在全国(或国际) 集体 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
( 2)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二级运 动员(含) 以上证书且近三年在省级(含) 以上比赛中获得 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2.足球项目:
( 1)女子足球: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 获得 国家二级运动员(含) 以上证书且近三年在全国(含) 以上 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 2)男子足球: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 获得 国家二级运动员(含) 以上证书且近三年在全国(含) 以上 比赛中获得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二)足球项目仅指 11 人制室外足球项目, 不接受参加 过(包括注册、报名)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中国足球协 会甲、乙级联赛的运动员(含各联赛预备队及增补运动员) 报名。
(三)篮球项目仅限指 5 人制篮球项目, 不接受在国家 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或中国篮球协会运动队管理部 注册过以及参加过限制性赛事(包括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全国女篮青年联赛、 全国男篮青年联赛、全国( U19/21) 青年篮球联赛、中国男 子篮球青年联赛、中国女子篮球青年联赛、全国男子篮球俱 乐部青年联赛、全国篮球青年锦标赛、全国女子篮球俱乐部 青年联赛)的运动员报名。
(四) 凡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与高级中等教 育相当的学习证明和成绩单,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 资格认定。未经资格认定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报考。
(五)我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仅面向 2022 年有普通类招 生计划的省份招生(广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 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 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铁职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铁职院,英文缩写:GZRP,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理工类专科(高职)高等院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04名校友会(高职一类)119名高职排名学校简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简称:南洋理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简称:南洋理工,其它别名:南洋理工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理工类专科(高职)高等院校。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84名校友会(高职二类)614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航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航院,其它别名:广航职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理工类专科(高职)高等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49名校友会(高职一类)165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广州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简称:广州工程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简称:广州工程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综合类专科(高职)高等院校。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168名校友会(高职二类)459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广州工程技术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广州幼专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广州幼专,其它别名:广州幼高专,广州幼师,广州幼师专科。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公办师范类专科(高职)高等院校。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简介广州市幼

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其它别名:广州美院。广州美术学院是一所公办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广州美术学院268名校友会(综合)574名武书连学校简介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广科大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简称:广科大,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民办综合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校简介1999年,广东景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

广州医科大学/简称:广医广州医科大学简称:广医,其它别名:广州医科大,广州医大,广州医科。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公办双一流医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广州医科大学144名校友会(综合)143名武书连1251名US排名13名软

广州大学/简称:广大广州大学简称:广大,英文缩写:GZHU,其它别名:广州广州大学是一所公办综合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广州大学91名软科(综合)145名校友会(综合)134名武书连619名US排名学校简介大学与城市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称:广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简称:广中医,其它别名:广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公办双一流医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广州中医药大学153名校友会(综合)152名武书连1452名US排名18名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