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皖南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广西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 | 2021 | 理科 | -/445(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21 | 文科 | -/547(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20 | 理科 | 516/481(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20 | 文科 | 539/523(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9 | 理科 | -/463(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531(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488(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8 | 文科 | -/525(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7 | 理科 | -/463(本科二批) | /() |
| 护理学 | 2017 | 文科 | -/482(本科二批) | /() |
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情况:历年来就业率均为10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5 |
| 文科 | 547 |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7 |
| 江苏 | 护理学(在滨江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护理学(645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5年,3000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02 | |||
| 护理学(645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普通类 | 496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5年,3000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64 | |||
| 陕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5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412 | ||||
| 护理学 | 文科 | 486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477 | ||||
| 云南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26 |
| 文科 | 580 | ||||
| 贵州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5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376 | |||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普通类 | 523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1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备注:认同并执行四川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484 | ||||
| 护理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541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516 |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16 | |||
| 护理学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40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
| 广东 | 护理学(非定向)(招生特征男身高>=165CM,女身高>=155CM,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因用人单位可能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历史类 | 516 |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87 | |||
| 护理学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34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03 | |||
| 山东 | 护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1 |
| 江西 | 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要求身髙男生165cm、女生15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8 |
| 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要求身髙男生165cm、女生155cm及以上) | 文科 | 557 | |||
| 福建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厘米及以上,男生165厘米及以上)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历史类 | 526 | |||
| 江苏 | 护理学(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 历史类 | 533 | ||||
| 黑龙江 | 护理学(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56 |
| 文科 | 465 | ||||
| 吉林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4 |
| 辽宁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79 |
| 历史类 | 520 |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8 |
| 文科 | 513 | ||||
| 河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0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82 | |||
| 历史类 | 51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护理学(645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5年,3000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02 | |||
| 护理学(645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普通类 | 496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5年,30000元/年,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64 | |||
| 陕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5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412 | ||||
| 护理学 | 文科 | 486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477 | ||||
| 云南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26 |
| 文科 | 580 | ||||
| 贵州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5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376 | |||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普通类 | 523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1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1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备注:认同并执行四川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484 | ||||
| 护理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541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516 |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16 | |||
| 护理学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40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
| 广东 | 护理学(非定向)(招生特征男身高>=165CM,女身高>=155CM,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因用人单位可能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转氨酶异常的考生慎重报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历史类 | 516 | ||||
| 湖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87 | |||
| 护理学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34 |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03 | |||
| 山东 | 护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1 |
| 江西 | 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要求身髙男生165cm、女生15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8 |
| 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要求身髙男生165cm、女生155cm及以上) | 文科 | 557 | |||
| 福建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厘米及以上,男生165厘米及以上)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历史类 | 526 | |||
| 江苏 | 护理学(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 历史类 | 533 | ||||
| 黑龙江 | 护理学(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56 |
| 文科 | 465 | ||||
| 吉林 | 护理学(不录取色盲、色弱考生。身高要求:女生155cm及以上,男生165cm及以上)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4 |
| 辽宁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79 |
| 历史类 | 520 | ||||
| 山西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8 |
| 文科 | 513 | ||||
| 河北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0 |
|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482 | |||
| 历史类 | 515 |
皖南医学院地处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的历史名城——芜湖市,濒临浩瀚长江,汇集江南神秀。学校建于1958年,时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71年并入安徽医学院,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命名为皖南医学院;1981年学校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一次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成为安徽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六年。
学校现有银湖校区、滨江校区、赭麓校区三个校区,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4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也是我校办学的主校区。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法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 个二级学院。
学校初步形成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现有本科专业28个,涵盖医、理、工、管、经、法6 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 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 个。学校是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5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和应用心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培育专科20个,3个专科入选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百强。现有各类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969人,研究生1421人,成教学生6355人。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5269人(含直属附院),专任教师1091人,高级职称718人,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名教师荣膺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和技术带头6人、后备人选11人。1个教师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2个教师家庭荣获“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拥有一批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有创建了我国首个神经病专科病房、撰写首部神经精神专著的刘贻德教授;有我国定量药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孙瑞元教授;有潜心本草研究六十载,辑复了经典名著《新修唐本草》的尚志钧教授;有国医大师、全国七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的李济仁教授;有德技双馨、我校捐献遗体第一人的汪桐教授,更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正是一代代皖医人的薪火相传、无私奉献,奠定了学校事业的基础,成为学校最宝贵的办学资源。
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 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6个、省级精品类课程41 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省级智慧课堂(含试点项目)12门、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有10个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疾病非编码RNA转化研究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皖南地区植物药活性筛选与再评价工程实验室、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安徽省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8.6万册、电子图书430万册、中外文报刊1116种。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与合作,与8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近年来,组织选派200余名教职医护员工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交流、进修、访学、培训等;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陆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先声药业集团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实践教学、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2020年,与芜湖市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高水平大学。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0所。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建于1888 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为安徽省第一所西医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是皖南及皖江地区医疗、预防、康复、急救的中心。该院于1926 年创办“芜湖医院护士学校”,1936 年更名为“芜湖医院怀让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曾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时有“北协和、南怀让”之称。第二附属医院建于1949年,原为宣城地区人民医院,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整体划归我校,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多功能于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有一批有较高声誉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实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近七万名医疗卫生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精医、尚德、求实、自强”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求实自强、奉献社会”的皖医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发展目标定位,深入贯彻创新、特色、应用、开放、协同发展导向,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引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及有关省份的招生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等,择优录取。
2.在确定考生专业时,按照“专业志愿优先(专业清)”的原则,首先在专业计划范围内满足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从填报该专业的第一专业志愿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对于第一专业志愿录取不满的专业,从填报该专业的第二专业志愿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如第二志愿仍未录满,则按此规则依次从后续专业志愿中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直到足额为止。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投档录取。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专业之间不设级差。
3.往届生录取按照各省招办的有关规定办理。
4.我校各专业新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为英语。
5.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校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结果异常者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报考法医学专业学生需参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6〕140号)、《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人社部发〔2010〕82号)及《关于调整公安机关和监狱及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招考年龄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15号)对体检、体能测试要求及年龄要求,以免影响今后就业。左利手(左撇子)慎报口腔医学专业。
6.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需满足填报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各省公布为准)。
7.新生报到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进行入学资格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
往届生录取按照各省招办的有关规定办理。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474人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685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32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已连续13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5项;完成教育部专业认证4个,并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实现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高端智库2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校园内活跃着“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9项,省部级项目337项,厅局级项目904项,资助经费1.99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出版科技专著19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7800余篇,获专利授权594件。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受政府委托编制《广西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中医药、壮瑶医药相关文件,帮助玉林市、贺州市、上林县等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派出62名医护人员驰骋武汉,1名专家参与驰援柬埔寨抗击疫情,1名专家参与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11名专家参与组建广西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广西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临床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临床研究,形成广西特色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技术帮扶工作,深入全区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专著与教材。“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走进仙葫校区,警醒学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晨钟暮鼓楼校门,建有张仲景雕像的医圣广场、仲景大道,教学楼前大草坪广场南侧的中医历史文化长廊,校道两侧的文化石镌刻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图书馆大门两侧有大型壁画《岐黄论医》《杏坛讲学》,教学楼里有《医学生誓言》和名医名家的励志格言、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宣传画,还有药师山、神农阁等中医药文化景观建筑,将渊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1976年开始培养留学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成立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奖励、勤工助学情况
(一)奖学金:
1.学校奖学金:
我院在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享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奖3%,奖金每人每年600元;二等奖7%,奖金每人每年400元;三等奖10%,奖金每人每年200元。
2.科技发明奖:
科技发明成果通过国家级奖项的团体或个人奖励8000元、通过省级部级奖项的团体或个人奖励5000元;发明成果获得专利的视情况奖励1000~2000元。
3.科技论文奖:
(1)在核心期刊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者,每篇奖励800元。
(2)在非核心期刊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者,每篇奖励200元。
(二)先进个人
(1)三好学生:
比例为获得学校奖学金人数的50%,除原获得奖学金外,每人再予奖励200元。
(2)优秀学生干部:
比例为10%-20%,每人每年奖金为200元。
(3)优秀毕业生:
学院级每人奖金300元,自治区级每人奖金500元。
(4)见义勇为标兵:
凡见义勇为受表彰者,按国家级、省级、主管厅级、院级进行奖励,前三个等级的奖金与上级所发的奖金相同;受院级表彰者每人奖金300元。
(三)勤工助学:
新生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确定特困生后,按学院有关规定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口腔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口腔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口腔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口腔医学和护理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

广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临床医学和护理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

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制药工程和护理学

广西医科大学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