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软件工程(19500元/年,在五合校区办学)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54 | 130162 |
| 文科 | 413 | 50900 | ||||
| 软件工程(17800元/年,在五合校区办学)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3 | 123144 |
| 文科 | 382 | 50847 | ||||
| 软件工程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5 | 115842 |
| 文科 | 401 | 46186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54 | 111131 | |
| 文科 | 409 | 45668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38 | 98709 | |
| 文科 | 393 | 4468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主干课程: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 职业化模块课程:动态Web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开发、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移动编程等;
●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IT行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和运行维护,能够进行大型软件系统研发过程的工程化管理,并对各种软件进行评测。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软件工程(19500元/年,在五合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54 |
| 文科 | 413 | ||||
| 四川 | 软件工程(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五合校区就读)(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五合校区就读)(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五合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 海南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5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五合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4 |
| 山东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67 |
| 江西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4 |
| 福建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27 |
| 安徽 | 软件工程(19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6 |
| 江苏 | 软件工程(在五合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6 |
| 黑龙江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30 |
| 河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8 |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创建于2002年4月,原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2006年3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根据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安排,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拟转设并更名为南宁数字科技学院 ( 以教育部批准为准)。
【办学定位】
充分利用学校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及其依托的广西民族大学已经形成的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办学特色和优势,立足广西、背靠西南华南、面向东南亚,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力争把学校办成在广西和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百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试点院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西第二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创作培训基地、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南宁市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西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院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办学条件】
学校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友谊路55号,七坡林场校区建设用地2000亩,目前已经建成15.57万平方米校舍。思源湖校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鹏飞路北段1号,占地面积300亩,已经建成建筑面积15.68万万平方米,武鸣校区位于南宁市武鸣区南宁教育园区,占地面积468亩,尚无校舍。
学校共计拥有多媒体教室152间,语音实验室15间、计算机公共实验室4间,专业实验室73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间,教学仪器设备6935.83万元,教学用计算机4888台,图书馆藏书105.61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4万册。
【学院与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截至2022年2月,有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日制在校生13161人。
经过20年发展,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2个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5个学科专业群:经济与贸易类学科专业集群(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税收学、法学)、管理类学科专业集群(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文化产业管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艺术类学科专业集群(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语言文学类学科专业集群(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商务英语、英语、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信息工程类学科专业集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安全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动画、税收学等5个专业被评为广西一流本科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建设一体化”建设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印尼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国际经贸类入选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批试点专业群。获得7门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广西招生的美术、播音、体育类第一次投档录取分数位居全区独立学院第一位。2021级普通本科学生报到率95.18%。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523人,兼职教师219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7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85人。近年来学校专任教师获国家级科研立项1项,省部级科研立项45项,厅级科研立项228项,出版专著、教材52部,发表论文1192篇。获得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项,全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项。在全区8所独立学院当中,成为第一个连续两届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个获得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个连续4年获得广西区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金奖、第一个对等招收留学生的独立学院。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校与英、法、日、美、泰、越、印尼、马来等10个国家和台湾1个地区共35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双方互访频繁。学校分别在泰国王权集团(KING POWER)建立海外(泰国)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海外就业、在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孔子学院建立海外(印尼)教育实习基地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税收学、东南亚国家语言等19个专业中实行 “3+1”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3年国内学习+1年语言对象国学习)。每年出国(境)学习实习学生300余人。办学20年来,累计输送近5544名学生出国(境)开展各类项目的交流学习和实习,其中有687人在东南亚国家就业,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除合作高校外,多国组织和相关单位如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美国纽约华人侨团联合会、老挝中央宣传部、越南中央组织部、越南音乐家协会、韩国影像都市株式会社和泰国索邦教育公司等纷纷来访、积极推进各种文化交流。2018年1月22日,我校获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招收国外学生,现已招收泰国和印尼高校31名留学生并开设了汉语专业课程和中华文化等课程。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区高校前列。搭建了校企合作、创客空间、孵化基地、扶贫体系、文化展示五大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素质拓展课”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学生连续参加第四至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得国赛铜牌2枚,自治区区赛金牌4枚,银牌13枚,铜牌56枚。
【社会服务】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自2017年来,已连续二年承担3期自治区党校、19期百色干部学院举办的越南地方党政干部培训班课堂翻译和生活翻译。2019年5月18日,承办了广西文联“523送欢乐下基层志愿服务进校园中国越南歌手联欢演唱会”,依托非通用语教学优势,组织学生连续15年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志愿者服务,派师生参加“苏迪曼” 杯羽毛球赛等国际、国内顶尖赛事的裁判。组织2018名女生参加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文艺表演,得到了中央代表团、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运动优秀院校、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广西“互联网+”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全民建设操舞大赛总决赛推广领导奖等集体奖项。
【学生获奖】
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各类比赛奖项200多项,其中学生制作的课件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学生获得2018年、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智欣联创杯”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特等奖;参加第六届(2015)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得一等奖;201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获四年级组一等奖、2017年中国高校泰语演讲及技能大赛第二名、2018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历年中国-东盟形象大使大赛中获得5个冠军、2个亚军和20多个单项奖;在历年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个;在广西“书香校园 阅读圆梦”系列诵读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学校龙舟队在各项国际比赛中获得了4个团体总分第一名、1个团体总分第二名、9个单项冠军、9个单项亚军的佳绩。
【校友工作】
学校秉持“崇德尚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2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21400名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中20000多人获得学士学位,获学位率为94%以上;有32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有100多名学生获得区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有20个班集体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班级称号。近年来,有330多名同学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在奔赴祖国各地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毕业生中,亦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成果显著、富有潜力的校友。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771-4883333(咨询时间:9:00-12:00,14:30-17:00)
学校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2004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
设有16个院系,开设有5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语言类专业12个,全日制在校生30000多人(数据截止2021年9月)是广西外语类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占地面积2500多亩。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 致远”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2013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
《美丽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新视角》李昌隆 广西外国语学院 15级新闻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自治区级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等院校重点专业5个。升本以来,学校承担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3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278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
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2016年11月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6年12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认定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2012年,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桂台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展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开设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特色班;2016年,桂台交流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获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立项;与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等14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产业升级与桂台合作论坛(2013)、桂台民办高校高峰论坛(2014)等两岸学术交流会议,为驻桂台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是广西较早开展桂台交流合作的高校之一。
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初步形成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与泰国驻南宁总领馆共建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东南亚研究院、桂台交流合作研究院、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多语种翻译、会务接待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广西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政策宣传等实践活动;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据统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师生30,000多人次。
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70多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招收1500多名国际生,派送近5000名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据搜狐网“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我校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西民办高校首位;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2018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我校排名第五,其中“出国留学生占学生总人数比例”“海外留学生占学校总人数比例”两个单项排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名;在“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四、广西第一;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91%,连续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
1.标志采用红、橙、蓝、黑色,以暖色为主要色调,邓小平字体的汉字校名与英文校名结合,体现了中西开放包容,国际性。
2.在蓝色地球经纬汇聚的焦点处,屹立着学校英文缩写“GUFL”,表明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球的开放精神。
3.中心图案中飞跃的“广”字即代表了跨越发展的广西,也是“广”字和“外”字 的变体,寓意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活力四射。
4.变体的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精神的体现; 红色的绣球和壮锦代表了勤劳的广西人民如火的热情和友谊,如同龙珠、名片、纽带、桥梁一般,与融入校训的龙和“2004”建校时间完美结合,构成字母“W”汉语拼音“外”首字母。
整个校徽融国际性、中国魂、广西情三种元素于两个同心圆(大圆代表世界、小圆代表中国)里,凸显了“留住中国魂 做好国际人”学校办学理念。
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
伟人思想永远激励八桂儿女——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诠释
2011年4月学校升本后,董事会经多方征求意见,决定采用集邓小平手迹缀成校名。集字形式,古已有之。唐代怀仁集王羲之书之《圣教序》,一时成为千古妙品,至今仍为学习行书的极佳范本。我校采集邓小平手迹缀拼成校名,原因有二:
一、广西是邓小平同志革命战斗过的地方
解放前邓小平曾三次到过广西,早年到广西壮乡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非凡战斗历程,是他一生中几个重要、光辉时期中的第一个,是他独立领导一个省革命斗争的第一次,也是他后来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个光辉起点。
二、邓小平对广西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全国解放后,邓小平同志时刻关心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曾三次到广西视察。
广西北海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 “广西平果铝要搞!”都是邓小平关心指示的结果。
邓小平对广西革命老区人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处处给予亲切的关怀。他曾十六次应邀为广西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多次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
伟人千秋功绩,世人万代敬仰。“广西外国语学院”集邓小平手迹而成校名,旨意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主动服务广西边疆,对接东盟。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精神和人格风范,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以“升本”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展望广西外国语学院明天更加美好。七字组合,雄浑遒劲,笔力挺拔,俨然一气呵成,既体现艺术性,又具有权威性,充分展现了“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一“金字”招牌的神韵。
“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释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魂”的含义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当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维系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就是校训“留住中国魂”的本质所在。
“做好国际人”。所谓“国际人”,即指国际化人才,在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个特殊语境里,指的是国际化特征人才,其内涵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国际化特征人才应具备以下八种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初步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经受各种利诱,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这叫“做好国际人”。
基于上述,广西外语学院“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的内涵精神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致力为广西边疆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较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又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初步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
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与我们党提倡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完全一致的,是和谐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最高境界,也是学校的价值导向。“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校积极倡导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彰显我校的大学文化精神。关于“爱”,有孔子说的“仁爱”,老子说的“慈爱”,墨子说的“兼爱”,佛家说的“慈悲”,基督说的“博爱”,穆罕默德说的“普爱”等等。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当是孔子说的“仁爱”,其具有普世价值。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做人的根本。孔子是仁爱的宣传者,也是实践者。他把教育的任务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学态度上主张“诲人不倦”。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了。
大学之大,在于之大爱,一流的大学更要有大爱。哈佛大学认为“大学”之魂在“大爱”。 “大爱”之“大”,不止于学校对教师。
大学是一个应该充满大气和大爱的地方,只有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校友的爱、对学生家长的爱,这样的学校,才可能值得大家珍惜,值得大家留念,才能留下诸多动人的瞬间。
我校提倡的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完全融合,与孔子仁爱一脉相承。广西外国语学院之“爱”,含义既深且广,首先师生员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前途、荣誉;其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第三,爱岗敬业、爱集体爱学校;第四,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民族,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第五,热爱世界和平,这种境界是“大爱无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夫大学,文明之殿堂,思想之奥府,科学之渊薮,人类进步与真理追求之圣地。甲申秋色满园时,巍巍黉宫立绿城,青山东麓,邕江水畔,五合坡上,风光殊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筚路蓝缕,弦歌不辍,艰难曲折不忘发奋有为,扶摇而上更思任重道远。十四年白驹过隙,今迎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然校园气象为之一新,风物长宜放眼量。以“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为校训,纳贤才,凝理念,循规律,明内涵,育特色。三百米文化长廊,有文化教育,物产风情;有文明科技,思想巨匠;有秋月春花,冬阳夏雨,中外交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师生有感于此,或咏歌,或思想,或朗诵,或徜徉,日月丽乎天,万类形乎地,人文育乎中,而民族道义、祖国富强、人类福祉、世界和谐之雄心植根于此,发华于斯,其累累果硕亦可期待矣。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汉语言文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国际教育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汉语国际教育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艺术教育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艺术教育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艺术教育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艺术教育专业介绍和软件工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越、泰、缅、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国际经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金融科技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科技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科技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金融科技专业介绍和软件工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金融工程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税收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越、泰、缅、印尼语方向)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