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绵阳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广西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1 | 理科 | 519/501(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21 | 文科 | 539/533(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20 | 理科 | 519/505(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20 | 文科 | 521/516(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9 | 理科 | 547/520(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9 | 文科 | 536/527(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8 | 理科 | -/521(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8 | 文科 | -/542(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7 | 理科 | -/488(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7 | 文科 | -/524(本科二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1 |
| 文科 | 533 | ||||
| 新疆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9 |
| 宁夏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8 |
| 青海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61 |
| 甘肃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507 |
| 云南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65 |
| 贵州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5 |
| 重庆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海南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福建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0 |
| 浙江 | 物流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6 |
| 内蒙古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9 |
| 河北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在各类企业或相关部门领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运筹学、统计与统计分析、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商品学、运输与仓储技术、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系统工程、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基础与实务、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企业物流工程、物流经济地理、物流成本管理。
就业主要去向:可到各类企业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具体从事工商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工作、物流企业业务规划及运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部门物流规划工作。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团队2个、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800余项。
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与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绵阳市平武县、三台县,阿坝州壤塘县,凉山州布拖县、盐源县、木里县等脱贫攻坚,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学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当前,学校全体师生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绵师精神,坚定“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发展方略,按照“三步走”战略,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学校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师生为重,培养‘行业的骨干、创新的纽带’”的办学理念,以“求真近道,明德致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现有东环、柳石、柳东3个校区,白沙、箭盘2个教学点,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总面积86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79万元。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学部,2个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多人。学校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400台物理服务器容量的数据中心,被列入中国教科网城市节点单位。建成启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广西大学生“四创”中心柳州中心、自治区众创空间。
东环校区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以工为主,专业涵盖工、管、理、医、经、文、法、艺术、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9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40多个专业方向。有57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1个专业通过国际实质等效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12个专业列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点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合理设置第一课堂总学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深度、难度和挑战度。学校2015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5年来,教师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9项;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00多项,其中,参加201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2020年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分别获得亚军,在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累计获金牌77枚,参加广西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获普通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篮球队获广西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普通本科组冠军。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连年获评“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成效明显。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积极构建“三个协同、十大平台”实践育人体系。累计19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青学社工”项目获第二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柳石校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师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21人。2017年重点实施“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以来,新增博士270多人。大力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送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2016年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不断取得新成效。2016年以来,学校国家基金项目达100多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9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专利授权1357件,其中发明专利512件,授权专利数跃居全区高校前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评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厅级重点科研平台11个,柳州市重点科研平台18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3个。学校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地方重点产业,与柳工、东风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事业单位,围绕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生物化工、水产健康养殖、食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采取省队校办模式与自治区体育局共建广西攀岩队。职教基地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和广西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依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资源,为地方提供各级各类社会培训。
柳东校区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服务“数字中国”战略,联合国内知名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2016年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国内高等教育行业首个数字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启迪数字学院。对接“数字广西”战略,丰富和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2017年与贵州威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广西科技大学宏达威爱科技学院”。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天虹现代纺织产业学院等3个学院获批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获批全国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新建机器人工程等6个新工科国家特设专业,以及临床医学等2个医学类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目前,学校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办学本科项目2个,在校生人数800多人。中外合作“4+0”项目在校生位居全区同类高校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获评“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进步最快单位”。与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8个国家的50所大学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明和谐。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医德医风,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称号,是“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花园式单位”“柳州市治安保卫先进单位”。
学校将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突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办校”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奋力谱写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位于柳州市柳北区跃进路124号,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万多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1个口腔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将继续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办院方针,秉承“厚德、博爱、精医、济生”的院训和“德术兼修、大器大为”的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箭盘路17号,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960张。设有25个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1个口腔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治疗各类良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为特色的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将围绕创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为总目标,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秉承“敬畏生命传承拓新”的院训,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设置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等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具体情况为:
一、奖学金和助学金
1.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
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
3.国家助学金:2500—3500元/年·生;
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000元/年·生;
5.校优秀学生奖学金:900—1500元/年·生;
6.校体育专业奖学金:400—1200元/年·生;
7.校助困奖学金:3500元/年·生;
8.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1000元/年.生;
9.社会捐助奖助学金:最高可达5000元/年·生;
10.艰苦地区行业奖:最高可达6000元/年·生;
11.用人单位奖学金:最高可达4000元/年·生。
二、助学贷款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在户籍所在县(市、区)申请和办理的助学贷款,最高金额6000元/生·年,具体办理办法可咨询当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可持我校录取通知书在入学前办理好相关手续,在报到注册时将已获批贷款受理证明及相关材料交给学校,待学校回执县级生源地贷款管理机构或经办银行,将所获贷款金额划入学校账户,则学生完成缴费手续。
2.校园地助学贷款:由指定的银行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开设的贷款,贷款金额最高可达6000元/生·年,学生入校3个月取得正式学籍后方可申请、办理,如学生在校期间出现补考重修将停发贷款,停发贷款后学生不能再申请生源地贷款。
三、勤工助学: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用以资助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勤工助学报酬为120—320元/月·生。目前勤工助学项目主要有家教、促销、学生宿舍保洁、办公室助理等,每年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1300多个。
四、特殊困难补助: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遇重大突发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困难补助。
五、“温暖”工程:学校对缺少冬衣的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性补助,每生发放一件御寒冬衣。
六、学费减免: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或学校学费减免条件的学生减免部分及至全部学费。
七、“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经审核属实后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录

2022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2022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主修课程

2022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职教师资)就业方向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职教师资)主修课程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职教师资)培养目标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主修课程

2021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