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教学大楼、培训楼、实训楼远眺
参加甘肃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载誉归来
一年一度的文艺晚会
校园健美操比赛
| 院校类别专业招生人数学制收费标准入学形式学习形式省自 考办职业教育“双证书”学前教育1602年1600元/人/年免试入学全日制授课计算机及应用502年1600元/人/年免试入学全日制授课应用型汉语言 文学502年2500元/人/年免试入学双休日、节假日授课 |

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主管、一校多制”的办学思想和“质量强校、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联办活校、产业富校、文化育校”的办学路子,确立了“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和“六个一”的办学模式,构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快,挣钱多”的全程职教办学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谋发展,艰苦拼搏创辉煌,实现了“学生人数由167人增加到3000多人;建筑面积由不足1万

师资力量学院有教职工512名,其中专任教师432人,副教授170人,研究生90人,“双师型”教师86名,外聘院士2名,兼职教授10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办学条件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资源雄厚,实训设施齐全,共有1个实训工厂、8个实训中心、175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煤化工、电工电子、服装加工等3个为国家级专业实验实训室,学前教育、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维修等6个为省级专业实验实训室,各类实验实

教学理念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由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指导团指导教学。师资队伍由本地教育界优秀教师和名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组成,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计划地完成。学校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根本,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同时,学校注重教学研究,注意提高学生素质,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教学评估、观摩、研讨、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使教学思路不断得到创新,使教学质量不

招生计划专业类别专业名称招生对象及条件招生人数学制办学模式毕业去向财经商贸类电子商务应届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不低于普通高中低录取线40五年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联办,实行“2+3”培养模式,在我校学习两年,通过联办院校考试者,在联办院校学习三年,取得大专学历。大专毕业生由联办高职院校负责安置就业。未通过联办院校考试者,在校继续学习,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或由学校负责安置就业。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平面

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主管、一校多制”的办学思想和“质量强校、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联办活校、产业富校、文化育校”的办学路子,确立了“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和“六个一”的办学模式,构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快,挣钱多”的全程职教办学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谋发展,艰苦拼搏创辉煌,实现了“学生人数由167人增加到3000多人;建筑面积由不足1万

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主管、一校多制”的办学思想和“质量强校、名师立校、科研兴校、联办活校、产业富校、文化育校”的办学路子,确立了“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和“六个一”的办学模式,构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业快,挣钱多”的全程职教办学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谋发展,艰苦拼搏创辉煌,实现了“学生人数由167人增加到3000多人;建筑面积由不足1万

校生高考@三校生”高考: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高校招生考试,部分高等院校面向“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三类职校招生的模式之考试科目:①由公共基础(250分):语文70分,数学50分,英语50分,德育40分,计算机40分②专业综合(300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理论课综合知识(合卷)③专业技能(200分):根据技能大赛获奖级别和等次分别计分,高200分,低50分以上①②③合计总分7

有很多学生会在平凉师范学校和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平凉市崆峒文武学校好,还是报平凉师范学校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对比平凉师范学校和平凉市崆峒文

联系方式各县区招生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崆峒区、泾川县:王老师周老师张老师静宁县:赵老师王老师马老师庄浪县、华亭县:何老师李老师王老师灵台县、崇信县:王老师慕老师校址:平凉市崆峒东路375号平凉师范招生办公室:0933-(招生就业办公室供稿)学校概况平凉师范占地10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7413件(套)。学校图书馆现藏书20.68万册(其中古籍493

学校概况我校始建于1918年5月,属全省乃至全国办学较早的中等师范学校之1950年、1957年、1998年,平凉女子师范学校、陇东师范学校、平凉教育学院先后并入我校。学校现占地10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价值1000万元,图书馆藏书20.68万册(其中古籍4933册)。学校有教职工203名,其中高级讲师49人,讲师74人;研究生学历18人;国家模范教师1名,特级教师1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