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建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甘肃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1 | 理科 | -/527(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1 | 文科 | -/581(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0 | 理科 | 577/555(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0 | 文科 | 560/559(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9 | 理科 | -/527(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9 | 文科 | -/566(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8 | 理科 | -/532(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8 | 文科 | -/569(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7 | 理科 | -/507(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7 | 文科 | -/529(本科一批) | /()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具备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统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会组织、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处理、保险业务、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行政法与行政管理、劳动争议处理、社会学原理、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学、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保障实务、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保险学、保险精算。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从事劳动社会保险、劳动仲裁、薪酬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7 |
| 文科 | 581 | ||||
| 四川 | 劳动与社会保障(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北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2 |
| 海南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 河南 | 劳动与社会保障(北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 江苏 | 劳动与社会保障(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0 |
| 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北校区学习) | 历史类 | 534 | |||
| 上海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3 |
| 黑龙江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5 |
| 吉林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2 |
| 辽宁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7 |
专业特色 该专业依托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层次较为齐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保实务能力的培养,社会反响好。
主干课程 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公共行政学、西方福利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保基金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社区工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保险公司等从事社会保障、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保险等实务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研究生。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0 |
| 浙江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5 |
| 黑龙江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5 |
| 吉林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69 |
| 内蒙古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1 |
| 山西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5 |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5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7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并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22项。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教育评估(认证)通过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4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学校现有节能研究院、徽派建筑研究所等25个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校办企业,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1000多项。
学校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努力奋斗!
通讯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南校区)
邮政编码:230601
招生网址:www.ahjzu.edu.cn/zsw
咨询电话:0551-63828083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48个。
学校有教职工15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4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5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20人。
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7137人,硕士研究生2993人,博士研究生513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71项,到位总经费达6.14亿元,有1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7项,授权专利876项,出版专著教材27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6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75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坐落于十里桃乡--兰州市安宁区,毗邻黄河,与银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800余亩的甘肃省第一座湿地公园)仅一路之隔,被誉为“甘肃最美校园”,占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
我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率为89.85%,其中近1/4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考研率达到了26.65%,其中1/3的毕业生考入了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等省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
我校率先与全身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并被评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师范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和岗位。

甘肃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

甘肃农业大学车辆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应用统计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

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态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态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生态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态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劳动与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甘肃农业大学应用化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英语(翻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翻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翻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商务英语方

甘肃农业大学秘书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秘书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秘书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秘书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秘书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