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246(专科批) | -/32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220(专科批) | -/32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33(专科批) | -/34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33(专科批) | -/34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0(专科批) | 381/32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0(专科批) | 381/32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0(专科批) | -/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0(专科批) | -/0(专科批) |
1、(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核心课程: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工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管理技术等。
核心技能:计算机绘图与三维建模、普通机加工与数控加工、机电产品设计、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面向机电行业和先进制造业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营销与服务及机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等工作。
★本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获广东省高职教育专项资金支持。秉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基于机电行业岗位需要确定核心能力和课程体系,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专业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2、(城轨车辆维修与管理方向)
核心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城轨车辆构造、电力机车结构检修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等。
核心技能: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与检修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维护、检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面向先进制造业从事机械加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
★依托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的培养。行业基础雄厚,就业前景广阔。
3、(电机设计与制造方向)
核心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电机学、电机设计、电机制造工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核心技能:电机开发、电机制造工艺、电机智能检测;机电系列产品设计、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维修及调试。
就业方向:电机及机电系列产品开发,电机智能检测及产品销售;机电设备装调、使用、维修、管理及销售等工作;也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计算机绘图、生产管理等工作。
★依托本地区发达的电机制造行业,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本地区电机行业规模大,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4、(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
核心课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电气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机电设备管理技术等。
核心技能: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与保养、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机电设备装调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面向机电行业和先进制造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营销与服务及机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等工作。
★依托本地区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办学;基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岗位核心能力确定课程体系,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专业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配合产业升级。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潮连校区)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6 |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第一学年潮连校区,第二至三学年新宁校区) | 220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潮连校区就读)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4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6410元/年,在潮连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5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7 |
| 福建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7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2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学前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牵头单位,学校2019年列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A类考核,2020年跻身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150强。
学校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全校现有教职工7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9个二级院系,设有涵盖理、工、文、管、艺等在内的42个招生专业;学校拥有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6个(总量并列全省第15名)、品牌专业4个、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省内仅有16所高职院校获奖)、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还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专业领军人物、省教学名师工作室、省博士工作站。
学校“政校园企侨”协同联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政协合作成立江门市政协委员学院、与台山市共建江门职院新宁学院。与翠山湖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才岛”、德昌电机等产业园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对接。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共建鲲鹏学院、鸿蒙学院,形成“校—城—群—链”融合发展模式。与古兜温泉公司、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古兜温泉公司合作成立温泉学院、与新希望集团合作成立绿领学院、与迪浪公司合作成立大数据学院。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成立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行业资格标准,积极推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打开对外合作新局面。
近年来,各专业学生在国家、省级专业技能比赛中硕果累累、屡创佳绩,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430多项。从2009年开始连续七届捧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是近十二年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2020年获得“挑战杯”创业大赛奖项15项,首次捧得创业大赛“优胜杯”。学校是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3%,专业对口率为82.77%,平均薪酬为3977.26元。报到率、就业率、创业率等指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本校相关规定执行。本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同时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生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奖学金分为一般奖学金及专项奖学金,奖励标准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奖励对象为品学兼优的在校生,其中专项奖学金中设立的优秀新生技能奖学金用于奖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二、三等奖(含省赛一等奖)新生。校级助学金设立一系列社会资助的奖助学金,包括江门市政协扶困助学金、五邑慈善会奖学金、香港台山商会助学金、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奖学金、有名氏励志奖学金。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46年办学历史,是全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79人,高职扩招学生9054人。院校代码:12060,办学性质:省属公办,录取批次:专科。
【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 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曲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曹溪路188号,邻近京珠高速公路,紧靠广韶公路,毗邻粤北名胜南华寺,占地39.7万平方米;浈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狮塘路50号,占地21.7万平方米。
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教育创新、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励精图治,于2005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毕业生近年来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我校下设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教学单位。教职工49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204人;副高以上专任教师88人,双师素质教师302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广东省技术能手5人,韶关市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国内外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56人。我校现有兼职教师191人,并聘请了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罗东元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客座教授和德育导师,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并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党委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优秀组织奖、固本强基工程创新奖;先后获评广东省高校优秀“书记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1个,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2项,广东省暑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1项,广东省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学校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就业指导工作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中荣获全省第四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优秀等级。
【专业建设】我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思路,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三个专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获第一批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
【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按照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背靠韶钢的大优势,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央财、省财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充实实验、实训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实训基地体系。
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11个,下属实验室、实训室、计算机室共112个。其中,中央财政扶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两个: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8个:机电维修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
我校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在韶关和珠三角等地设有150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4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广州市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曲江团委(韶关)。在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设有30个实习实训教学点。
丰富的实训资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考证和竞赛】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1+X证书评价组织,积极开展高新技术考试、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我校建立全国高新技术考试站和职业技能鉴定所,能组织10个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具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资质,基本满足学校各专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近十年我校曾先后三次被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评为技能鉴定“先进组织”,并被推荐为1+X证书实施优秀单位。
积极推进“双证书”和1+X证书制度的建设,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据统计,我校历届毕业生有近半学生考取了两种以上证书,最多的甚至考取了八种职业资格证书,大大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贴近行业企业标准及规范的系统赛前训练。近两年来,我校师生先后斩获几十项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奖项,圆了广大师生“人生出彩”的职业梦想。
【文化育人建设】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推进图书和信息资源建设,建有音乐室、绘画室、形体训练室、九龄广场、松林公园和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二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立奖、助、贷、减、免制度,依托大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协会、心理健康协会、英语俱乐部等70个学生社团,发挥红色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商务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促进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育了学生“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
46年的发展历史,我校在教学、技能培训、学生管理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庄庆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管理骨干和以黄晓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人才。我校毕业生素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著称,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我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幽雅的校园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立志成才的求学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企事业单位推动技术技能累积、科学研究、培养订单人才架设了平台,校园文化育人主体功能和功效得到充分展现。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旅游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电气自动化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理科录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商务学考理录取分数线为117分,数控技术学考理录取分数线为117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学考理录取分数线为117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学考理录取分数线为118分,应用电子技术学考理录取分数线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跨境电子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00分,机械设计与制造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01分,酒店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01分,数控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01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04分,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现代物流管理(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40分,电子商务(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53分,市场营销(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62分,跨境电子商务(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65

2022年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招生专业有复合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数控技术(与韶关学院三二分段培养)(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

根据软科排名(广东高校)、校友会排名(广东高校)、高职排名(广东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友会高职一类排名第281位,高职排名排名第599位。排在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前面的广东大学院校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华南

根据软科排名(全国高校)、校友会排名(全国高校)、高职排名(全国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友会高职一类排名第281位,高职排名排名第599位。排在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前面的全国大学院校有三江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根据软科排名(全国高校)、校友会排名(全国高校)、高职排名(全国高校)等排行榜的数据综合分析,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友会高职一类排名第281位,高职排名排名第599位。排在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院前面的全国大学院校有西安航空学院、青岛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广东省物理类排名第20。广东省开设物理类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23分(物理类)。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历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