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依据服装、服饰品行业及服装学科发展的人才需求,紧扣国内及国际服装与服饰品产业变化
设计能力和设计研究分析能力的综合调练,形成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之一的省属重点高校,2004年再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20年3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高校。
学校设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4个,其中,吉林省一流学科3个,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2个学科成功入选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22966人。其中本科生16416人,专科生2999人,硕士研究生3356人,博士研究生170人,留学生25人。现有教职工1675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2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86人。现有柔性引进院士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优秀专家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6人,长白山学者9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现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42个,省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9年我校自然指数进入全国高校200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00余项,获得科技经费3.6亿余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项,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艺术基金16项。科研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2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吉林省专利金奖2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始终坚持科技研发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制约传统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科学和科技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在碳纤维、搅拌摩擦焊、ABS树脂、微纳与超精密加工、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冶金节能、金属材料强韧化、功能高分子材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在省内相应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和引领我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自强不息、志在一流”的工大精神和“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建校69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人。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作为全国首批吉林省首家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零的突破。近年来,学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位列第75名,在2017—2021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位列第85名,首次入围全国普通高校及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百强。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好、安心基层、踏实肯干、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省内高校中位于前列。曾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4项,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曾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5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2017年获得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2020年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21年校团委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与汉族考生一样,同等对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1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7000多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6个,文科类专业36个;师范类专业32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94人,具有博士学位631人,有双聘院士、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3.5亿元,建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建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45项(自然科学30项,人文社科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自然科学8项,人文社科3项)。
学校突出特色发展。学校是职业教育研究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镇,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发挥培养培训职教师资母机作用,深化“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精神,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为使命担当,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9月更新)
学院座落在广东省广州市,共有5个校区,其中东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白云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环镇西路155号,西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76号,北校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广园西路183号,河源校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环教育城。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符合省招生委员会、省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的,可提供档案由高等学校审查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凡报考民族学院、民族班的,可单独划线录取;报其他专科高等学校的,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30分投档给高等学校择优录取。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业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税收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就业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税收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税收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方向)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2加2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软件工程(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软件工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