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广东金融学院和肇庆学院哪个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肇院和广金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6 14:45:16 解决时间:2022-12-16 11:40

满意答案

广东金融学院和肇庆学院哪个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广东金融学院和肇庆学院各排行榜,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广东金融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广东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专业组选科要求
网络与新媒体(非定向)(办学地点: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四学年校本部)2021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279405(211)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历史类54322468(201)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网络与新媒体2020理科本科批普通类53173286
文科53221994
网络与新媒体(办学地点:第一学年肇庆校区,第二至四学年校本部)2019理科本科批普通类50368544
文科54720060
网络与新媒体2018理科本科批普通类50367382
文科54619517
2017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00
新闻传播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
肇庆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和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新媒体传播实践技能的,能在各类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新媒体公司等团体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从事媒介内容采集、编辑、策划、制作、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音视频策划制作等专业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人类新闻传播史、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新媒体营销、网络舆情分析与危机传播、UI界面设计、融合新闻作品创作、短视频制作。
肇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新闻传播学类(非定向)(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06.网络与新媒体)(办学地点:校本部)(具体专业分流情况请查看学校网站)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09
历史类515
新闻传播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
广东金融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与专业素养,熟练掌握网络和数字多媒体传播技术和实践技能,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和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思维,懂传播、懂市场,且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泛传媒人才。本专业强调以理论和知识学习为基础,以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学习、创新能力。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尤其强调适应广大企事业单位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情况。此外,还将探索通过课程、工作坊等平台为学生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验和孵化的平台。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和新媒体相关的内容采编、项目策划、互动营销、形象宣传、品牌传播、网络信息监测与分析以及媒体产品运营管理等工作;同时,能够在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移动新媒体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体以及各类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出版机构、咨询研究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大众传播学、传播发展史、媒介伦理与道德、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技术与艺术、新媒体导论、新媒体产业发展、新媒体与社会、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产品创意与策划、市场调查原理和方法、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平面图像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挖掘与分析、数字音视频编辑、数据可视化、编程基础等。

备注:该专业招生文理科比例: 6:4 (文科: 60% ,理科 40% )

广东金融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网络与新媒体(非定向)(办学地点: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四学年校本部)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2
历史类543
新疆网络与新媒体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8
宁夏网络与新媒体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06
青海网络与新媒体文科本科一段普通类446
甘肃网络与新媒体文科本科二批K段普通类512
陕西网络与新媒体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99
云南网络与新媒体(第一、二学年在清远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校本部就读)理科本科二批及预科普通类527
四川网络与新媒体(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47
广西网络与新媒体(5050元/年,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四学年校本部)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45
安徽网络与新媒体(5050元/年;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校本部就读)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8
黑龙江网络与新媒体(第一、二学年在清远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校本部就读)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20
吉林网络与新媒体(第一、二学年在清远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校本部就读)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15
肇庆学院
400
软科(综合)
389
校友会(综合)
517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创建于1970年,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学校坐落其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佳境。办学五十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共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融合历史底蕴,扎根地方办学。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凝炼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致力于规模扩大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无烟单位、肇庆市森林学校等称号。

引育优良师资,增强核心实力。肇庆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区)(注:不含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6万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目前设有19个教学机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高级职称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400多人,双聘院士1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教学、科研职务。学校重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选送近300名教师到企业、行业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

凝练学科特色,推进专业建设。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学科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设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1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岗位学科。按照“做优新师范、做强新工科、提升新文科、发展新农科”的建设思路,学校设立了7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3个,省级以上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化学专业已完成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查工作。2021年10月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教育、电子信息、艺术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夯实办学条件,提升育人成果。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亿元,纸质藏书181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电子期刊近3.3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3个。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我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立项。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我校参加,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推进“新师范”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0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我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2020年11月,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称之为“肇庆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有数十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超50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近700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学校获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突出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学校以行业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推手,汇聚项目、人才和资金,建设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智库,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学校建有省市级科研平台38个,建设肇庆市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肇庆高新区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12个,建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服务平台(肇庆学院智能产业研究中心、肇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约集聚公共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重要基础件产业服务平台、肇庆环保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高端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固废综合利用装备及其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服务肇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发展,为地方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广东省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器,被省版权局认定为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建有农业农村部、省重点科研平台12个。学校双聘院士傅廷栋牵头在我校共建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广东)示范基地和西江流域油菜实验基地;农业部在我校建立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实现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承担西江实验室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达成共识,共同完成了《西江实验室绿色植保技术及投入品研究所建设方案》等重大文件,共同申报了省科技厅的实验室专项并通过答辩。获批准在我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广佛肇(怀集)合作区管委会签约共建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依托“中国砚都”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王府掐丝画”团队获得专利和版权保护150多项,在G20峰会被选为国礼,同时被选为60多个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专用礼品,是“肇庆文创龙头品牌”。

打造校园文化,树立特色品牌。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竞赛活动,并屡获殊荣。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和省级一等奖上千项;在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排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近年来学校无偿献血工作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肇庆市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促进奖等多项荣誉。响应国家号召,赓续援藏精神,选派的前七批共计48名大学生均获评“墨脱县优秀援藏人才”,我校被授予“援藏事业功勋单位”称号。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筑牢网络思政“新阵地”,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荣获广东高校“十佳易班发展中心”“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公共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十三届全国美展、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双年展、全国青年漆画展等国家级、省教师双年展等展览入选、获奖30余项,其中在全国美展中入选5件作品,1件获得铜奖(广东唯一获奖),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艺术成果。学校合唱团在“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获合唱类银奖。学校获批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先后共1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确定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示范点,多次获评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国家级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如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和百优理论文章、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入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建思政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毕业生就业

 

        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期间提供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9%,名列广东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困难生资助办法

1.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或“高校助学贷款”,学费及住宿费贷款额度最高为每年8000元。

2. 广东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

广东户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免学费。

3.学校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千个,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勤工助学,每人每月勤工助学酬金一般为310-620元。



广东金融学院
334
校友会(综合)
455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2年,招收第一批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招收第一批港澳台生;2014年,招收第一批留学生;2016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缘金融而生、为金融而办、偕金融同行、与金融共荣,始终坚守应用型、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使命,秉承“明德、敏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弘扬“励学乐教、求实拓新”的精神,坚持“金融为根、育人为本、应用为先、创新为范”的办学理念,走出一条依托金融发展、扎根金融办学、服务金融需求的办学之路,逐渐铸就了鲜明的金融教育文化、金融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文化、金融制度文化,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学科建设、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应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建校71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人才,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

学校现有广州、肇庆、清远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广州校本部位于广州天河龙洞,肇庆校区位于肇庆七星湖畔,清远校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2.5万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外国留学生120多人。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还在学界、业界和政界聘请了一批兼职(名誉)教授。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校区、部),现有本科专业48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体、以金融学为内核的应用型学科体系。金融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信用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经济法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3个学科入选成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开办了全国首批、广东首个互联网金融专业和广东首个精算学专业,拥有同类高校中最为齐全的金融学类专业体系。

学校建成以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金融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学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是少数拥有2个国家级示范中心的高校。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规范研究单位之一。同时拥有一大批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型人才示范基地、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和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际、校政和校企协同合作。学校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女王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莫纳什大学等4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开展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高端金融研究、高端智库建设;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广东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机构合作,共同举办高端论坛,合作编制发布金融创新白皮书,组建金融智库联盟。与梅州、揭阳、汕尾、肇庆、汕头、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南海等地方政府在政策咨询、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晟集团、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日报集团等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实施全面合作。

学校着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近年先后建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科技金融实验室),广东省重点智库(华南创新金融研究院)、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技术政策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行为金融与区域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政策咨询决策基地(广东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发展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形成了“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中国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华南信用管理论坛”“中国·南方金融法治论坛”等四大论坛体系;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内多个地市“十二五”和“十三五”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编制,研究报告得到上级领导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被多地政府采纳;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是CSSCI、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等三大权威索引来源期刊。

学校入选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学校以党和国家对金融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引领,向应用型深化、向高端化提升、向特色化发展、向国际化迈进,努力建成中国第一所“金融大学”,做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支撑者、区域金融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国家金融高等教育的示范者。

(更新时间:2021年12月)


  中专 2022-12-16 11:40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用管理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用管理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信用管理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用管理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与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精算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广东金融学院精算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精算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精算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精算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精算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广东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互联网金融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互联网金融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财政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广东金融学院财政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财政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财政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财政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统计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统计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