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 | 2021 | 物理类 | -/254(专科批) | -/318(专科批) |
| 护理 | 2021 | 历史类 | -/348(专科批) | -/390(专科批)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 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初步社区护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能力;
2.具备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优质护理服务,与医护团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 的能力;
3.掌握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具有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具备对危重病人 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观察、评估与合理调整的能力;
4.掌握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国内外进展情况,具备知识更 新和技能创新的能力;
5.了解国家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伦理准则和职业纪律,尊重患者,维护病人或 群体的隐私及权利,具备健全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
6.了解循证医学理念,能够解决病患健康问题,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评价 健康教育效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学基础、药理基础与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 成人护理(内科、外科)、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本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实训。
在具有教学资质的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院等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4 |
| 历史类 | 348 | ||||
| 贵州 | 护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4 |
| 四川 | 护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5 |
| 广西 | 护理(15800元/年)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3 |
| 江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5 |
| 文科 | 154 | ||||
| 浙江 | 护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33 |
| 山西 | 护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河北 | 护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3 |
护理专业创办于1912年,是全国首批注册的四所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福建省最早创建的护理人才培养基地。护理专业现为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它拥有省级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和涵盖全省所有三甲医院的校外实习基地。《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被评为福建省高职精品课程。护理专业《护理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与训练指导”丛书及实施方案(教材)》教学成果获评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参与教育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省立医院联合举办的人才改革项目列入福建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护理工作必需的专业理论和岗位操作技能,能适应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它推行“校院一体、五位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受到福建省教育厅认可,同时也得到行业的认可,每年就业率超过99%,对口率超过88%。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6 |
| 护理(民族班) | 318 | ||||
| 护理 | 历史类 | 431 | |||
| 护理(民族班) | 390 | ||||
| 新疆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0 |
| 宁夏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2 |
| 青海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9 |
| 文科 | 310 | ||||
| 甘肃 | 护理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07 |
| 文科 | 317 | ||||
| 云南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80 |
| 文科 | 448 | ||||
| 贵州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4 |
| 文科 | 431 | ||||
| 四川 | 护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8 |
| 文科 | 394 | ||||
| 广西 | 护理(66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9 |
| 文科 | 346 | ||||
| 江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0 |
| 文科 | 363 | ||||
| 安徽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5 |
| 文科 | 343 | ||||
| 山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8 |
| 文科 | 261 |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由鲁加升等海内外热心教育的15位学者、企业家于2000年联合发起创办,2007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以建设“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为愿景,着力打造“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型”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国内一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被列为福建省支持升本院校,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福建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民办教育“优秀学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现有学生近一万两千名,占地近600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瑞士著名建筑师设计,集现代、生态、数字、环保等多重概念于一体,被厦门市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单位”。
专业特色鲜明。立足厦门、面向产业,根据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学院和专业设置,新增学前教育、中医康复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5个专业,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空机电学院、教育学院、电影学院、医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设有42个专业,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群。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是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新颖。推行“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勤工助学”和自觉、主动参与的大学劳动文化;构建“三生”(生活、生存、生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把“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中;重视“三特”(特长、特性、特殊)学生培养,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不断提升“三特”办学成效;率先在全国开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三创”学院,形成学校扶持—学生创业—学生回馈—帮扶带动的良性循环,助力初创团队孵化。
师资力量壮大。学校各类教师近700人,其中涵盖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福建省名校长、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等1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2.3%。2020年荣登教育部遴选的“全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百强榜,位列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居首。坚持实施教师成长“五个阶梯”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度引进,师资素质持续提高。实行企业副院长制度,在二级学院推行企业高管兼职副院长制度,聘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恩来特型演员孙维民等各领域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校任职、授课。
党建思政成效突出。学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达标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入选“全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首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校党委多次荣获全省、全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荣获教育部思政司“特等奖”等表彰,得到教育部领导和省、市有关领导高度肯定,《厦门南洋学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等9篇文章先后获人民网报道,《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教师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在厦门民办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校企合作深度迈进。教学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领先,与20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中信重工、凤凰数媒教育集团、电信114查号台等一批企业,产教协同创新项目超过40项,与行业企业共建“橱柜学院”“特种机器人学院”“无人机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分别入选福建省第一、二、三批产业学院。成立“特种机器人教学科研基地”,《“教、产、创”三位一体特种机器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在2020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荣获特等奖;学校牵头组建的“厦门市旅游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和“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全国民办高职教育示范标杆;与厦门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厦门田园牧歌文旅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成立厦门南洋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开展乡村振兴的规划、研究、咨询和系列培训及农产品电商营销等工作,帮助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致力于为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科研工作纵深发展。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在科研制度建设、重要项目的立项数量、成果的层次上量增质稳。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厦门市、各协会和职教社课题。设置自动化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等5个研发中心和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所、海峡旅游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激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教职工获批国家专利59项,出版专著、教材112部,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37项、立项横向科研项目62项。
就业优良长期稳定。学校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全面致力于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三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年保持在99%以上,创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多名,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林婕、福建省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爱心大使”张良健、“厦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朱毅杰、全国知名“互联网+家政”公司好慷在家创始人李彬、冠军照明掌舵人吴炳辉等佼佼者,其中,吴炳辉在母校20周年校庆之际,为母校捐建价值500万元的美术馆。
坚持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学校校长作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先后应邀为国内500多所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培训管理干部和教学骨干,进一步加强南洋学院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的交流。努力与境内外接轨,目前已与昆明、济南、南京、杭州、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几十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世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搭建平台开拓新思路,学校每年举办潘懋元教育思想研讨会、福建省民办幼儿园园长论坛、应用型电影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搭建高等教育、电影人才培养、学前教育等领域交流分享的对话平台,成为行业“新名片”。
社会服务多元拓展。志愿服务奉献爱心,每年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金砖会议、厦门国际马拉松赛、98投洽会等多项志愿服务,均获主办方一致好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新兵集训、基干民兵集训等各项军民融合相关工作;持续发展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厦门市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学校,培养家政类人才近2000人;为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等62家企业开展送教培训服务,获得企业高度评价;作为厦门市研学基地,积极探索研学服务新模式,结合职业院校特色与优势,开设智能制造、手工艺术、建筑模型、素质拓展等职业研学课程,为厦漳泉地区高、中、小学提供综合性研学服务。
校园建设行稳致远。校园绿化总覆盖面积达到近400亩,绿地覆盖率达到61%。学校改建和新建学生公寓6栋、琴房2栋,改善公寓楼、教学楼、实训楼整体设备并加装空调近1000余台,实现空调全覆盖,洗手间全部免费提供卫生纸;做好校园市政道路、校园绿化建设、地下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新建室内跑道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共20个,为师生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学校创新性依托咖啡厅设置的禁毒宣教室,获省禁毒办检查组充分肯定;防诈防骗、防灾减灾等安全宣传常抓不懈。学校连续第三年获得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获评第二批“厦门市绿色学校”。
善行义举情洒华夏。对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西部省份困难学生给予特殊奖励;为蒙城特教学校捐款十多万元;2020武汉疫情期间,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总社向武汉医院捐款共10.7万元,减免2020级50名湖北籍新生第一年学费(共计约67.5万元)。
未来,厦门南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实现升本目标和创新协调发展;建设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营造更加优美的育人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全面开启创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新征程!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类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12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是中国首批注册的护士学校之一,2005年由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学校1954年开办药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是福建省最早的药学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基地;1986年在全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医学影像专业;是全国首批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2021年6月,成功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内设机构26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机构9个,教辅机构3个。现有专任教师490人,高级职称170人,博士22人(含在读6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2位教师荣获“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2位博士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海外访学研修资助人选,11人入选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人选。近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团体奖项33项、个人奖项39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个(全省3所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5名,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卫生行指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324人,专业26个,覆盖医学及医药相关专业,形成了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与5所中职学校开展7个专业联合办学,与福建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3个专业高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项目,构建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纵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中药等6个专业列入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母婴与老年健康照护、临床医学、药学和医学技术等4个专业群获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等4个专业列入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眼视光技术等2个专业列入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药学专业获批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眼视光技术、中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方向)等4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药学、中药、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6个专业获批福建省教育厅“二元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获批老年照护等1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中药炮制工等10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
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践基地181个,其中附属医院4个(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建瓯市立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教学医院36个(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南平市第一医院、宁德市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二医院、龙海市第一医院、沙县总医院等)。
学校是承担福建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健康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并获评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共建模式,与行业部门、龙头医院、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了26个“厂中校”,举办校院(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二元制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班,联影医学影像产业学院获批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学校设有3个研究中心(现代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延续护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1个研究室(福建省中医药有效成分分析与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室)。近年来,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项;研发国家3类新药伏立诺他原料及其胶囊制剂;研制福建省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荣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项。
学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集团, 设有福建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获批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高校和培养基地、福建省继续教育示范教学站点培育项目单位、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和福建省药师协会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面授机构。面向基层、社区和企业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护理急救和健康养生等技术培训项目,年培训约3万人次。
学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在国内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经济学校等省内外院校结为友好合作伙伴学校;在国(境)外与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境)外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首个中外护理教育合作项目。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业精德诚”校训精神,为福建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表彰,蝉联省级文明校园,获授省直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平安先行学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