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2 | 117129 | 7010(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历史类 | 412 | ||||
| 广东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1 |
| 历史类 | 255 | ||||
| 山东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44 |
| 安徽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6 |
| 吉林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69 |
| 文科 | 265 | ||||
| 辽宁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0 |
| 历史类 | 448 | ||||
| 内蒙古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4 |
| 文科 | 211 | ||||
| 山西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7 |
| 文科 | 203 | ||||
| 河北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6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
★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2016、2017、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2018、2020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2019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50强
★2020年中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优秀案例””世界竞争力50强”
★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国家第三批政府主导型双创实践育人基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
★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建设学校
★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国家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教育部首批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单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主持建设单位
★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
★教育部和财政部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示范点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
★黑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教育部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计工厂”产教融合试点单位
★黑龙江省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
★哈尔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府直属的一所重点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2年,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财贸职工大学、哈尔滨市职工轻工学院、哈尔滨市科技职工大学、哈尔滨市机电职工大学和哈尔滨机电工程学校七所院校合并组建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哈尔滨职工医学院并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强校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发展,坚持促进就业,科学确定办学定位:一是将办学理念定位为“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二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将办学模式定位为特色“智能工场”模式;四是将校园文化定位为以“躬耕寒地,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寒地艰苦创业文化;五是将办学特色定位为:“以工为主、综合发展、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以“修德、塑能、创新、致远,做乐业之子”为校训,倡导“德高、善教、会做、能研发”的教风、“自律、乐学、善思、会创造”的学风和“自律、规范、精进”的校风。
现有总院、学府、新阳、道外四个院区,总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8.4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2亿元。图书22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7万册,电子图书118万册。
现有教职工838人,其中教师55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83人,双师型教师488人。有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现代学徒制委员会委员7名,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13人,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20名;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杰出教师3人、优秀理论研究奖1人;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22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1个,市级领军人才梯队2个,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建设特色“三体型”教师团队16个、组建特色“教授团队”10支,建立校企“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向培养、双向聘任”机制,聘请院士林尚杨、大国工匠高凤林等528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现代服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汽车学院、医学院、国际学院、社会服务学院、创业学院、博观航空学院等12个学院及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部、体育教学部等3个教学部。现有在校生14601人,外国留学生26人。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2个国家“双高计划”特色专业群,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类、新能源汽车类、现代金融服务类、现代艺术设计类、生态康养医护类、新型建筑技术类等6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带动48个专业协调发展,形成契合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国家级专业8个,包括国家级教学改革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焊接资源库1个,国家服务产业发展专业2个,国家职教基地2个,国家骨干院校央财专业4个,国家专业示范点专业1个。现有悉尼协议认证试点专业11个,UK NARIC认证试点专业4个,CEBVEC项目认证试点专业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为目标,秉持“产教融合、多元共享、组合创新”办学理念,牵头组建哈尔滨职业教育集团,获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创新专产生态共生机制,与行业企业领先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1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4个创新学院和8个智能教学工场。
学院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具备以下资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外交部和教育部授予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工信部授予的“全国服务外包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全国商务管理师职业培训基地”、商务部授予的“全国电子商务师鉴定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哈尔滨市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哈尔滨地铁集团员工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约6万人次以上。
学院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投入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注册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吸引44个创业团队、68家企业进驻,组建大学生“双创”团队180个,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350人。建设专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特色的“创业工场”,倾力打造智能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获批国家级第三批政府主导型双创实践育人基地、黑龙江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哈尔滨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荣获“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黑龙江省优秀双创品牌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国“校企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成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哈职分院和哈职萨哈林分院。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高等职业研究院合作开展师生科技论坛、学生国际技能大赛及来华师资培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被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批准为赞比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协同日本先进介护优质资源,打造康养介护国际化品牌专业,借鉴英国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合作共建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优势专业。加入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UK NARIC)“高等教育领域中英国际专业标准认证评估计划”,成为中国首批高职试点院校。以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为试点开展基于悉尼协议的专业认证。派出10余名骨干教师赴赞比亚援教,先后培训赞比亚员工1000余人次。与俄、英、美、日、韩、泰等10余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成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海外(哈尔滨)研习基地。
学院积极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对俄跨境电商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新中式家具、建筑工程等6个“教学工场”,与“职业网红培训工场”“智能双创工场”“智能诊改工场”构成四场共育工匠人才新格局,为区域内应用本科、高职、中职学生提供技能实训和“X”证书实训服务,为教师提供实践服务,为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服务。
在“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新征程中,学院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的新航程。
▲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电子信息类、建筑类、机电类、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共建单位。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并被评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学院创办于1929年,前身为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并更名为现名。在93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以“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080亩(含福州校区和厦门基地),建筑面积21余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8073人,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8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7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8%;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首届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新遴选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荣获福建省工信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能手2人。学院“水利大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院目前开设有专业46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库建设,主持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系、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864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221人次获得15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院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8.2%,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75篇,其中SSCI(1区)论文1篇,SCI国际权威论文10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其中主编124部,参编128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39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2015年以来学院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0项。
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
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橘园和伟海电力4个产业学院;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班“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经过九十三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奖助政策体系一览表 | ||
| 奖助分类 | 奖助标准 | 奖助对象 |
| 国家奖学金 | 每人每年8000元 | 二年级及以上特别优秀的在校生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每人每年5000元 | 二年级及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
| 国家助学金 | 一档:4500元/年/人 二档:2800元/年/人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优秀新生奖学金 | 每人3000-18000元 | 获得技能省赛三等奖及以上;获得省级运动相关赛事项目前三名;高考成绩高于本科线的新生。 |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每学年补偿代偿学费,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元 | 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含退役复学)或应届毕业生 |
|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退役考入生) |
| 退役士兵助学金 | 每人每年3300元 | 退役复学、扩招考入 |
|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没有办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 | |
| 缓交学费 | 无力凑齐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
| 临时困难补助 | 500-2000元 | 因家庭遭遇突发性灾难,本人或父母突患重大疾病,或者遇父、母亡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
| 减免学费 | 减免金额达学费的1/4—1/2 | 符合条件的二年级及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 |
| 勤工助学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社会公益助学金(目前没有此项)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成绩良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他依照捐资者意愿执行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 | 2000元/ 人 | 1.达到毕业条件的普通全日制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本专科学生; 2.应征入伍的家庭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 |
| 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 2000元/人 |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脱贫户家庭毕业生(即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毕业生)、特困人员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可按一种身份申领求职创业补贴,按20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毕业生可根据当年福建省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申领。 |
| 十佳优秀学生 (水利优秀学生) |
每人每年2000元 | 五年制高职生在第四学年、三年制高职生在第二学年才具有参评资格。 |
| 奖学金 | 一等:2000元/人 二等:1300元/人 三等:800元/人 |
一学年评定一次,详见学生手册 |
| 学院优秀毕业生 | 颁发荣誉证书 | 符合评选条件的应届毕业生 |
| 奖助政策体系一览表 | |||
| 奖助分类 | 奖助标准 | 奖助人数 | 奖助对象 |
| 国家奖学金 | 每人每年8000元 | 10人左右 | 二年级以上特别优秀的在校生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每人每年5000元 | 200人左右 | 二年级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
| 国家助学金 | 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 | 在校学生数的22%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生源地实际情况而定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每学年补偿代偿学费,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含退役复学)或应届毕业生 |
|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
| 新生入学资助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 |
| 绿色通道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没有办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 | ||
| 缓交学费 | 每人每年6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无力凑齐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 临时困难补助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因家庭遭遇突发性灾难,本人或父母突患重大疾病,或者遇父、母亡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
| 减免学费 | 减免金额达学费的1/4—1/2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符合条件的二年级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 |
| 勤工助学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学院统筹安排 | 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 | 2000元/ 人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1.达到毕业条件的普通全日制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本专科学生、 2.应征入伍的家庭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 |
| 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 2000元/人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特困人员中的毕业生、残疾和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详见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闽人社文〔2016〕57号) |
| 十佳优秀学生 | 每人每年2000元 | 10人 | 五年制高职生必须在第四学年、三年制高职生必须在第二学年才具有参评资格。 |
| 综合积分奖学金 | 一等:2000元/人;二等:1300元/人;三等:800元/人 | 按班级分设一、二、三等奖,各等比例为本班人数的5%、10%、20%,总享受面35% | 按德、智、体综合测评排名,单科成绩达到各等级标准,一学年评定一次,详见学生手册 |
| 学院优秀毕业生 | 颁发荣誉证书 | 优秀毕业生按规定条件评选,优秀毕业生不超过毕业生数的5% | 符合评选条件的应届毕业生 |
学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处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几十项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永安市区内,毗邻永安市政府和永安南高速出口。
学院距离永安南高铁站约2.5公里,门口设有市区内公交车起点站,16路、19路公交线路市区环城(直达永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市中心等);永安至福州(宁德)、永安至厦门、永安至泉州、永安至漳州(龙岩)、永安至广东(梅州)、永安至江西(石城)等高速公路出口距离学院约1公里。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62分(理科)。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理科专科批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为374分(历史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安全技术与管理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安全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录取分数线为358分(历史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空间数字建模与应用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68分(物理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空间数字建模与应用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空间数字建模与应用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空间数字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录取分数线为264分(物理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水电站设备安装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61分(物理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为245分(文科)。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安全技术与管理文科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全技术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为130分(理科)。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安全技术与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安全技术与管理理科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安全技术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在福建省排名第2。福建省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省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院校排名一样的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42分(物理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