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哪个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西南大和福建师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5 22:56:17 解决时间:2022-12-16 13:31

满意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哪个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各排行榜,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福建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3+1”,具体详见招生章程)2020理科本科批普通类48948575
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文科5516780
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3+1”具体详见生章程)2019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0629793
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3+1”具体详见招生章程)文科5566147
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2018理科本科一批闽台合作49831502
文科5566690
2017理科本科一批闽台合作44233560
文科4927084
地理科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
西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070504
专业名称: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简称GIS专业);隶属于地理科学类(0705)专业。
历史沿革:2002年开始招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13年调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支撑学科: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是在地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之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其主要支撑学科包括地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院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优势:西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2002年开办以来,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依托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学位授权点,搭建了雄厚的师资队伍,现在在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3人,硕导3人),副教授12人(硕导9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依托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级)、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遥感中心)、重庆市勘测院等单位搭建了学生实践教学平台,设有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遥感大数据应用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5年来,该专业教师在《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s》《测绘学报》《遥感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
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西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北碚校区就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9
文科600
江西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5
文科619
安徽地理科学类(4500元/年;含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本科一批中外合作办学601
吉林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58
山西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7
地理科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
福建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内容:地理信息科学或称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地理信息科学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解决复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问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测量、电力、电信、公安、银行、保险、房地产、软件开发等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数据处理分析等工作,而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也使得本专业的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福建地理科学类((含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76
历史类578
广西地理科学类(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5460元/年,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0
文科580
江西地理科学类(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0
西南大学
69
软科(综合)
37
校友会(综合)
40
武书连
760
US排名
学校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约8295亩,校舍面积187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种专业博士学位、27种专业硕士学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7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43个教学单位,10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1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167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00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000余人,留学生近2000人。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162人,其中教授771人、副教授1315人,博士生导师540人、硕士生导师1691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21人次,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另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21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1个、重庆市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6个、与中央部委相关司局共建社科研究平台4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重庆市新型智库(含培育)4个。目前学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到36.9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260项,获得授权专利1524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99个,出版专著600余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130余项。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77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4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1个省、市8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9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入选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法人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3个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7个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机构,1个境外办学平台。

历经百余年的磨砺和发展,今天的西南大学正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福建师范大学
87
软科(综合)
76
校友会(综合)
128
武书连
1072
US排名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徜徉百年学府    放飞青春梦想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福建师范大学

 

单位名称:福建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    编:350117

咨询电话:0591-22860731、22860873(5—8月正常上班时间开通)

电子邮箱:zszx@fjnu.edu.cn

 

 

 


加分政策

  学校尊重考生所在省份的有关加分政策。


奖学金设置

国家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设立校长特别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采取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社会助学等帮扶措施。

学校设有师范类专业奖学金,被录取就读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享受该项奖学金;被录取在含有师范专业的按类招生专业类学生,入学后先不享受师范类专业奖学金,在分选具体专业后,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开始享受该项奖学金,同时按规定一次性补发分选专业之前的该项奖学金。




  中专 2022-12-16 13:31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师范)和地理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师范)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师范)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美术学(师范)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美术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美术学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美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美术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档案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档案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档案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档案学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档案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档案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图书馆学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图书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播电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技术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和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技术学和地理信息科学这二个专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