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厦门大学 (最高/最低分) | 福建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628/623(本科批) | 577/572(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622/621(本科批) | 577/572(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633/620(本科批) | 577/572(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0 | 理科 | 641/631(本科批) | 592/543(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0 | 理科 | 630/629(本科批) | 592/543(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20 | 理科 | 630/628(本科批) | 592/543(本科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9 | 理科 | -/604(本科一批) | -/517(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9 | 理科 | -/604(本科一批) | -/517(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9 | 理科 | -/594(本科一批) | -/517(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8 | 理科 | -/615(本科一批) | -/531(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8 | 理科 | -/610(本科一批) | -/531(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2018 | 理科 | -/598(本科一批) | -/531(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571(本科一批) | -/480(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568(本科一批) | -/480(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568(本科一批) | -/480(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568(本科一批) | -/480(本科一批)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567(本科一批) | -/480(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面向漳州)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面向厦门) | 621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620 | ||||
| 新疆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宁夏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 甘肃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95 |
| 陕西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 云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翔安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5 |
| 贵州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翔安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7 |
| 四川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8 |
| 重庆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2 |
| 海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11 |
| 广西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5460元/年,在翔安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9 |
| 广东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71004.生态学+082503.环境科学+082504.环境生态工程)(办学地点:翔安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0 |
| 湖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国家专项) | 624 | ||||
| 河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翔安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9 |
| 山东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27 |
| 江西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0 |
| 安徽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5460元/年;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2 |
| 浙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52 |
| 江苏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在翔安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1 |
| 上海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黑龙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8 |
| 吉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3 |
| 辽宁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6 |
| 内蒙古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 山西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办学地点翔安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11 |
| 河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3 |
| 天津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翔安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64 |
| 北京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5460,含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办学地点翔安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专业优势: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 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和资源经济学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2015、2016、2017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4.29%、94.44%、90.32%。其中2017届毕业生中,进入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本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占19.35%。
所属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招生咨询电话:0591-22868170 网址:http://env.fjnu.edu.cn/main.htm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 重庆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6 |
| 广东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82503.环境科学+082502.环境工程+082502.环境工程)(办学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 湖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国家专项)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5 |
| 江西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 浙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8 |
| 辽宁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河北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3%。共有两院院士32人(含双聘18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9人、特岗学者2人、青年学者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第七、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学校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
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领航,在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全力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建成具有厦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学费标准
1.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文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除飞行器动力工程外)、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除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外)、能源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药学院所属各专业及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人每学年 5460 元;
2.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每人每学年 6760 元;
3.艺术学院各专业每人每学年 9360 元;
4.软件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一、二年级每人每学年 5460 元,三、四年级按学分收费,每人每学分 400 元,每学年约为 40 学分;
5.国际学院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厦门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合作举办),每人每学年 45000 元,如第四年选择到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学习则该年学费按都柏林商学院的收费标准收取,约人民币 14 - 18 万元;
6.录取在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4个专业的学生免学费。其中,录取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的学生,三年级分流到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继续免学费,分流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按学校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
住宿费标准
学生公寓住宿费为每人每学年800-1200 元,4-6人/间。我校将根据实际住宿房间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

就 业 状 况
厦门大学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学校给予大力支持,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证。
学校已建立了规范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举办一次大型供需洽谈会,我校是华东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联动单位。举办多场与政府、中介机构等联合举办规模不等的供需洽谈会,每年召开校园专场招聘会有百余场,各学院还举办行业性的招聘会。此外,学校积极参与校外人才市场活动,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就业工作负责人奔赴省内和省外十几个地区,参加当地人才交流会,推介毕业生。学校以网络为载体,重视建设就业无形市场,已形成一个功能较为齐全、信息量大、影响力较强的就业网络。
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我校始终贯彻“专业化、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要求,将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就业指导体系。目前学校在不同年段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邀请校内外专家和有经验的管理者,分阶段为全校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并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就业咨询和指导。
我校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2013届93.3%,2012届94.5%,2011 届 94.3%。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2013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性质依次为:企业、升学、出国出境、金融单位等。就业主要地区依次为厦门、福建(不含厦门)、广东(不含深圳)、深圳、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

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
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徜徉百年学府 放飞青春梦想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福建师范大学
单位名称:福建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通讯地址: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 编:350117
咨询电话:0591-22860731、22860873(5—8月正常上班时间开通)
电子邮箱:zszx@fjnu.edu.cn
学校紧紧围绕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毕业生“就业满意工程”,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走在福建省本科院校前列,近三年学校总体就业率均超过95%。学校曾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近50万各级各类人才,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教育家、政界精英、科技英才、企业家、军事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中两院院士13名,为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技术学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技术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环境科学录取分数线(福

福建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师范)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范)和环境科学这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师范)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金融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环境科学录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环境科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环境科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