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0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法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7 | 2439 |
| 2020 | 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法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2306 |
| 202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1940 |
| 2020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1 | 10990 |
| 2020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4 | 9929 |
| 2020 | 软件工程(软件)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6 | 6058 |
| 2020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2 | 4527 |
| 2020 | 软件工程(互联网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4 | 4111 |
| 2020 | 电子信息类(光通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9 | 3119 |
| 2020 | 工科试验班(智能控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9 | 3119 |
| 2020 | 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2945 |
| 2020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物理科学复合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2945 |
| 2020 | 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2945 |
| 2020 | 数学类(数据科学、数学、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2945 |
| 2020 | 航空航天类(设计制造、无人机)(航空航天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2945 |
| 2020 | 自动化(智能制造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1 | 2783 |
| 2020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2 | 2613 |
| 2020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3 | 2460 |
| 2020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6 | 198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所属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年工程实践教育、一条龙IC综合实验、一次芯片流片。强调学生知识全面性以及系统集成能力,注重培育一批适应泛信息化时代、敢于跨界并具有跨界创新集成能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重视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技能的结合,学生累计参加1年的工程实训,着重培养面向集成电路企业需求的工程适用能力。
核心课程(部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开设“一条龙IC综合实验”,涵盖物理、器件、工艺、设计、封测、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完整知识链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集成电路工程能力,就业面宽,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强大学科优势,优质的教学、实验设备资源,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基础;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强调问题分析、数据建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训,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方法设计、实施过程讨论、实际软件操作、综合应用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具备从大数据思维和环境下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咨询的能力,培养学生为企业、政府等各类机构设计、实施、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决策的能力,实现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的目标。
核心课程(部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运作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的规划、部署及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与部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监理、审计与项目管理;数据采集、清理、分析及应用,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等新兴方法的应用;管理咨询、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知识服务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工作。
1.管弦乐类考生: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较强的识谱能力(五线谱)。
2.声乐类考生:男生170cm(含)以上,女生160cm(含)以上;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有较强的识谱能力(五线谱)和良好的表现力。
3.语言类考生:女生163cm(含)以上,男生175cm(含)以上,语言能力佳,表演能力强。

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法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

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7分,法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7分,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7分,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学)(法学、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

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生物医学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工科试验班(新材

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学(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4分,临床医学(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法语、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6分,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行政管理、法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7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数字媒体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录取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8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投资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通信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8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8分,网

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法语、翻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7分,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城市管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2分,电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