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9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2333 |
| 2019 | 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2228 |
| 201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3 | 1942 |
| 2019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0 | 5561 |
| 2019 | 工科试验班(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化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1 | 5316 |
| 201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1 | 5316 |
| 2019 | 工科试验班(电子信息地球科学复合培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3 | 4825 |
| 2019 | 电子信息类(光通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9 | 3485 |
| 2019 | 工科试验班(智能控制)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9 | 3485 |
| 2019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物理科学复合培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3286 |
| 2019 | 自动化(智能制造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3286 |
| 2019 | 工科试验班(机器人、电气信息、智能制造)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3286 |
| 2019 | 数学类(数据科学、数学、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3286 |
| 2019 | 航空航天类(航空电子、驾驶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0 | 3286 |
| 2019 | 工科试验班(电子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1 | 3077 |
| 2019 | 经济管理试验班(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1 | 3077 |
| 2019 |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2 | 2892 |
| 2019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2 | 2892 |
| 2019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3 | 2697 |
| 2019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3 | 2697 |
| 2019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3 | 2697 |
| 2019 | 计算机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4 | 2529 |
| 2019 | 数学与应用数学(“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5 | 2349 |
| 2019 | 物联网工程(“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9 | 1781 |
| 20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81 | 1532 |
| 2019 | 电子信息类(“”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86 | 95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强大学科优势,优质的教学、实验设备资源,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基础;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强调问题分析、数据建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实训,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方法设计、实施过程讨论、实际软件操作、综合应用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具备从大数据思维和环境下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咨询的能力,培养学生为企业、政府等各类机构设计、实施、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决策的能力,实现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管理问题的目标。
核心课程(部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运作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的规划、部署及应用;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与部署;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监理、审计与项目管理;数据采集、清理、分析及应用,包括数据挖掘、大数据等新兴方法的应用;管理咨询、信息咨询等专业化知识服务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工作。
1.报名时间:简章公布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1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教育部“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https://gaokao.***.cn/bssbm/),按流程和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完成报名申请,我校不接受纸质和现场报名。
上传材料包括:
(1)《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保送生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通过系统打印并由本人亲笔签名、中学审核盖章);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盖中学教务处公章)扫描件;
(3)近期全身立姿彩色照片1张;
(4)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逾期未完成报名流程或未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者视为自动放弃。
关于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考生可以阅读“特殊类型招生报名平台流程图和使用说明”(https://gaokao.***.cn/gkxx/kp/tsbmsysm.shtml)。
1.我校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初审合格名单在我校本科招生网(https://zs.uestc.edu.cn)进行公示。
2.初审合格的考生,须按要求参加2022年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并达到我校划定的合格线。
3.初审合格的考生须于2022年3月中旬参加我校组织的优秀运动员保送生选拔测试,测试内容为综合能力测试。测试时间和具体形式另行通知。我校将依据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择优确定合格名单。
4.各省(区、市)体育局、中央军委体育管理部门、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审核保送资格。
5.经教育部批准后,由相关省级招生管理部门和我校按规定办理录取手续。
6.其他相关要求按照《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体科字〔2021〕208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我校2022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计划为9人,拟认定资格考生不超过18人,各招生项目及拟认定资格人数如下:
| 类别 | 招生项目 | 拟认定资 格人数 |
| 管弦乐类 | 单簧管 | 1 |
| 圆号 | 1 | |
| 大号 | 1 | |
| 小提琴 | 4 | |
| 中提琴 | 1 | |
| 大提琴 | 2 | |
| 低音提琴 | 2 | |
| 声乐类 | 美声唱法(男,声部不限) | 2 |
| 美声唱法(女,声部不限) | 2 | |
| 语言类 | 表演(男) | 1 |
| 表演(女) | 1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机器人工程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0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4分,信息管理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7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8分,数字媒体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1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4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4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数字媒体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3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3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8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1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0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社会科学试验班(公共管理法律)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生物医学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工科试验班(新材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四川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投资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