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武威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296/227(高职(专科)批R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327/327(高职(专科)批R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3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2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9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6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9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6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84(专科批) | /() |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核心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
就业面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27 |
| 文科 | 327 | ||||
| 宁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8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5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4 |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掌握机械、电气、电子方面知识的、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能力的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整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首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594亩,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2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3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59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25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20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3204人。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5家、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3项,其他奖14项。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29项、教育厅科研项目6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5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328本,获得专利125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近14万余人。
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院招生计划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学院招生简章、学院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学院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考生在所报专业录满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者,作退档处理。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9年,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以工科为主的民办高职学院。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共4个系,以及基础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学部。涵盖机械设计、机电设备、自动化、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商务和海上乘务等7个专业类别。并在校生近5000人,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海滨城市 风光旖旎。
学院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大连。大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学院位于大连的金普新区,这里东临迅速崛起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西靠风光秀丽的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市”外桃源,独有静谧,是莘莘学子实现梦想的第一高地。
设施先进 条件优越。
学院占地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现代化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中心、实训中心、图书馆以及体育场等教学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93.12万元;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此购置了技术含量高、性能优越的仪器设备,学院投资2800万元建设实习实训中心,中心涵盖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六个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实习实训。
群贤荟萃 名师强校。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大连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学院制定特殊政策引进高素质人才,并聘请了大连高校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职工328人,专任教师168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以上职务4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4%;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4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
内涵建设 特色强校。
学院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学院以现代企业升级转型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理实一体化”、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环节模块化等改革策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课证融合,开展中级工证、高级工证、CAD证、计算机证等十多个工种的考证工作,学生的获证率为96%。学院与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为学院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了全程指导教育、全程跟踪管理、安置全员就业、重点帮困的“四全一重”的就业管理模式。拓宽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订单班直接就业、政、校、企合作就业、学院推荐就业、企业招聘就业等“五种”就业途径。我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多次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特色报道。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宗旨。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突出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通过开展“四个文明”、“校园十佳”、“励志模范”、“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励志成才,完善人格,关爱心灵,构建温暖包容的心理健康氛围。
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经过全院师生努力拼博,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十大诚信单位”、“全国十大最具就业竞争力学校”、“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等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的工作评估;2014年完成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的建设任务,获辽宁省财政厅拨付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2015年1月,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成为全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百所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在辽宁省首批试点的4所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2015年8月,学院被确定入选大连市公共实训基地。
我院设有:
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
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

2022年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目标

五专业特色1双纲导学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并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在理论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2双师教学专业课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用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能灵活地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紧跟生产第一线3双轨促学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双轨道同步进行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进企业抓实践的职业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本领融入社会答案来源于2021年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8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8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8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8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3.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99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50分(物理类)。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辽宁物理类专科批普通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民办专科(高职)专业。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辽宁省物理类排名第18。辽宁省开设物理类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辽东学院、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交通高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辽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50,最低位次是102737、辽宁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24,最低位次是63313。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50分(物理类)。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