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9 | 应用物理学(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14417 |
| 2019 | 工程力学(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12960 |
| 2019 | 计算机类(中日合作)(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92 | 12960 |
| 2019 |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9 | 5536 |
| 2019 | 化工与制药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9 | 5536 |
| 2019 | 应用物理学(物理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水利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应用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土木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应用化学(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土木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金融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621 | 5124 |
| 2019 | 数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工商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化工与制药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622 | 4936 |
| 2019 | 金融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材料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工商管理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电子信息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3 | 4752 |
| 2019 | 建筑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5 | 4360 |
| 2019 |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5 | 4360 |
| 201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5 | 4360 |
| 2019 | 电子信息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6 | 4168 |
| 2019 |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6 | 4168 |
| 2019 | 化工与制药类(创新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6 | 4168 |
| 2019 | 工程力学(创新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7 | 4020 |
| 2019 |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4020 |
| 2019 | 应用化学(化学菁英班)(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3852 |
| 2019 |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3852 |
| 2019 | 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3852 |
| 201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创新实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9 | 3683 |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面向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工程的专门知识,在材料成分设计与制备、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改性、金属材料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材料无损检测与表征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与科学基本知识以及过程装备与控 制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轻工、能源、制药、环保、建材等领域从事 过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以及教育、管理工作 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艺过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过程(化学)工程技术、监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 训练,掌握机械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过程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过 程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标准,能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过程装备的 设计、制造、监控、评估和管理;
3.熟悉机械加工过程及机械设计方法和相关设计标准;
4.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的现代设计方法、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有对先 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进行开发的初步能力;
5.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保证过程装备安全可靠性的基本知识;
6.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7.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将“过程”、“装备”与“控制”这3个相关知识领域有机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是以机械为主,工艺与控制为辅的“一机两翼”的复合型交叉专业。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 涉及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艺过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图 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或其他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技术等知识领域。 此外,本专业还涉及机械加工及机械设计、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设计等工程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图学(40学时)、工程训练(24学时)、工程化学(32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 础(2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实验(8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机械设计(72学 时)、过程工程原理(64学时)、过程工程原理实验(16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工程热力 学(32学时)、工程材料(32学时)、机械制造基础(32学时)、过程装备CAD(32学时)、过程装备 控制技术(48学时)、过程设备设计(48学时)、过程机械(48学时)。
示例二:现代工程图学(96学时)、理论力学(56学时)、工程材料(32学时)、材料力学(72 学时)、机械原理(56学时)、机械制造技术(40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机械设计(64学 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4学时)、流体及粉体力学基础(40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工 业化学(32学时)、过程设备设计(72学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20学时)、过程流体 机械(48学时)、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40学时)。
示例三:工程图学(9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化学工程基础(48 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40学时)、工程材料及热处理(32学时)、工程材料成型技术(32学 时)、机械设计基础(72学时)、流体力学(48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 时)、过程流体机械(64学时)、过程装备设计基础(64学时)、过程装备制造工艺(40学时)、过程 控制及仪表(48学时)、化工过程(40学时)、过程装备成套技术(32学时)、真空技术基础(48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过程原理、机械 设计、过程装备设计等)、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过程原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基础实验、压力容器强度 实验、压力容器稳定性实验、过程流体机械性能测试与监控实验、过程设备性能测试与监控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 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 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 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 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 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 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 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 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 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 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 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 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 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 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 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 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 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 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 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 (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 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 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 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 (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 (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 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 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 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 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工程力学及相关 专业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 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
2.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4.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力学建 模的能力;
5.具有初步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与力学有关的工程计算与分析能力,以及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的 能力;
7.具有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
8.具有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查阅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振动力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综合大作业或小论文,金工实习、与应用背景有关的专业认 识实习以及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动力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2 机械类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2分,广播电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2分,测绘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2分,数字媒体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2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信息管理与信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6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7分,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0分,公共事业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1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6分,信息管理与信息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2分,公共事业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3分,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3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信息管理与信息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8分,应用化学(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4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4分,软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力学类(工程力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5分,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7分,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数理基础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2分,工程力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语种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生物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经济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药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能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广播电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测绘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1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工程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数字媒体技术理科录取

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工程力学(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2分,计算机类(中日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2分,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