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东莞理工学院 | 常熟理工学院 |
|---|---|---|
| 软科(综合) | 246 | 347 |
| 校友会(综合) | 149 | 366 |
| 武书连 | 360 | 397 |
| US排名 | 1385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4 | 65090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75333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3 | 77429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4 | 88105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38 | 8388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26 | 9938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东莞市内 | 本科批 | 524 | 101659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东莞市内 | 本科批 | 523 | 102303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本科批 | 516 | 111500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0 | 119631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6 | 31886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0 | 35800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东莞市内 | 本科批 | 504 | 46899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10976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82 | 104651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2 | 94681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7 | 9973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25 | 147158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48 | 133725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27699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6 | 43490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2021年5月,我校正式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