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湖大和东北师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30 09:12:00 解决时间:2022-12-16 13:06

满意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各排行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数线,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湖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对比(湖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东北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汉语言文学2021历史类 -/613(本科批)-/595(本科批)
汉语言文学2020文科 629/629(本科一批)612/610(本科一批)
汉语言文学2019文科 -/623(本科一批)-/604(本科一批)
湖南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对比(吉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东北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汉语言文学2021文科 580/579(本科一批A段)612/582(本科一批A段)
汉语言文学2020文科 -/589(本科一批A段)612/582(本科一批A段)
汉语言文学2019文科 579/565(本科一批A段)612/582(本科一批A段)
汉语言文学2018文科 595/595(本科一批A段)612/582(本科一批A段)
汉语言文学2017文科 593/581(本科一批A段)612/582(本科一批A段)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湖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汉语言文学
一、学院简介
千年学府,百年中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可追溯到1929年正式成立的湖南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恢复建院。杨树达、曾运乾、骆鸿凯等著名文史学者曾在此弘文励教,培养了郭晋稀、郭锡良、王显等优秀学生,在国内外高校中享有盛誉。现拥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海外中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及湖南省屈原学会、湖南省写作学会等省级社会团体。
二、专业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2019年获批湖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5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在比较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2010年、2013年获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本、硕、博多层次培养体系。
三、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专业。本专业将学科特点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学复合型专门人才。
四、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43人,教授和副教授29人,其中3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高层次人才1人),聘请著名作家韩少功为特聘教授和驻校作家。近五年新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2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在《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5篇。
五、培养特色
融通专业教育与经典教育,培养文史哲兼长的跨学科人才;发挥“文学名家走进千年学府”高雅文学平台和“岳麓讲坛”高端人文讲座优势,创设别具一格的育人环境;聚焦语言文字推广扶贫,将科学研究、语言推广及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结合,以实践促专业培养。
六、毕业前景
毕业生去向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等各类部门,或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学位。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在98%左右,升学率在44%左右,70余人进入北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湖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湖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13
四川汉语言文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7
重庆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3
海南汉语言文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717
广西人文科学试验班(5300元/年,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可分流至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2
汉语言文学(5300元/年)621
广东人文科学试验班(非定向)(050101.汉语言文学+060101.历史学)(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13
汉语言文学(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610
河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5
山东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621
江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8
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可分流至:历史学、汉语言文学)628
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3
安徽人文科学试验班(5300元/年;可分流至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8
汉语言文学637
浙江汉语言文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54
江苏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3
黑龙江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7
吉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9
辽宁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31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9
山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6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2
天津汉语言文学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661
北京汉语言文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18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东北师范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吉林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82
新疆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4
宁夏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3
甘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72
陕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2
云南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部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0
贵州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1
四川汉语言文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6
重庆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12
海南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703
广西汉语言文学(师范,3850元/年)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8
广东汉语言文学(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8
湖南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国家专项)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97
汉语言文学(师范)595
河南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部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3
山东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612
江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6
安徽汉语言文学(师范)(3850元/年)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1
浙江汉语言文学(师范)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47
江苏汉语言文学(师范,本部校区)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86
上海汉语言文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32
黑龙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1
辽宁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35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5
山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0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11
天津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部校区)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643
北京汉语言文学(师范)((3850元)办学地点本部校区)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06
湖南大学
32
软科(综合)
30
校友会(综合)
25
武书连
195
US排名
学校简介

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见奇迹。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大科学论断。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校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师生中涌现出39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建有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7项;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金奖、银奖20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特殊人才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00人次,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突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33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多个方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系列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列车、国防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2000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服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与时尚新锐的新建筑体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被誉为“中国最诗情画意的高校 ”。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坚持追求卓越,始终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矢志一流目标,为把湖南大学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


东北师范大学
44
软科(综合)
53
校友会(综合)
84
武书连
1068
US排名
学校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专业合理。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26997人,专任教师1671人,其中教授511人,副教授645人。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特色鲜明,成效斐然。学校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建校70余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校长成仿吾提出了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学校首开中国高师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学校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启动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优师工程”和“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先后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强校,成果丰硕。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7年9月公布的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211院校之首。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6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B类学科15个。34个学科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学校现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4个部级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项,其中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两项、统计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成果获此殊荣;获得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四项,其中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成果获此殊荣。

开放办学,助力发展。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5年,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学校在韩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蒙古建立了孔子学院。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分别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设在我校。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70余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著名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承典塑新,力行致远。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东北师大将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推进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进程。



毕业生就业

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就业率,近十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被教育部树立为高校就业工作典型,200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我校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2008年,在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部专门编发简报,以《东北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 提振大学生就业形势》为题,介绍我校就业工作经验;2009年,就业中心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获此表彰的两个高校就业中心之一;2010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是六所大会交流高校之一,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分别批示,要求将东北师范大学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向全国各高校介绍推广;2013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东北师大就业率持续居高具有启示意义》一文,刘延东批示:“东北师大加大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把就业当作一门学问,联合建立教育人才市场的做法要认真总结推广”;2014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东北师大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差异化帮扶》一文,刘延东批示:“东北师大差异化帮扶困难学生的做法可借鉴推广”。教育部先后六次编发简报,指出东北师范大学良好就业态势提振全国就业形势的积极意义。除此之外,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11年对我校就业工作进行报道,东北高师就业洽谈会与农博会、汽博会、电影节并称吉林省“四大盛会”,被新闻媒体誉为“东师现象”。据统计,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对我校就业工作宣传报道500余次,就业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学生为本、市场为准、服务为训”的就业工作理念。在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富有东北师范大学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1. 从“三分之一”到“内合外联”,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提出了各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就业管理、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工作的就业工作新模式,被教育部树立为就业工作职能转变的典型。2001年,东北师大提出“内合”东北高师,“外联”用人单位模式,成立了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秘书长单位的“东北高师就业协作体”,有力拉动了东北高师毕业生充分就业。目前,协作体院校从成立时的17所增至28所,涵盖了东北地区全部高师院校,按照“市场共建、信息共享、品牌共创”的原则,形成了以东北师大为中心、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东北教育人才品牌市场。2007年,我校联合东北高师院校成立了东北高师就业工作研究会,拓展合作新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已实现了学生就业工作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2. 从“东北教育人才集散地”到“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实现了“区域 ”向“全国”的市场跨越学校在毕业生质量上打造“师”字品牌,建设大区域、开放式、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市场,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成为学校就业市场开发培育的基本战略。1997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百所毕业生就业基地;2001年,在原有的就业基地基础上,通过“距近校校联合,距远一校展扩”,建立以市(地)、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就业基地,并从中选设基地联系校,形成以联系校为“点”,基地为“面”,“点面结合”的毕业生就业基地网络;2003年,启动“百所城市就业市场开发规划”,以“高端巩固、中端拓展、基层引导”为原则,对全国五个区域、八个领域的两千家用人单位进行重点开发走访,在全国挑选了112个城市作为首批城市就业基地,实现了从“百校”到“百城”的跨越;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又进一步向“基层”迈进,号召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基础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将举办“会中会”——“东北28所高师院校毕业生到全国基层百县就业专场洽谈会”;2007年,在全国相继出台事业单位执行“用人招考制度”、“编制核定”政策以及发达地区的“户口限制”政策的背景下,我校就业市场开始导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实施企业“营销组合”运营模式,着力开发我国十大城市群的师范和非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2008年,自主研发了评价市场价值的“五维”指标体系,完成了我校就业市场的一轮深度开发和精准营销;2009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建立“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成为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第一家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的跨越,参加洽谈会的用人单位从2001年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430家攀升到2013年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000多家;需求信息从4000条提升到近167116条;供需比从1∶8提升到1∶19。目前,就业市场已经从传统的东北地区拓展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海峡西岸地区、西南地区,东北高师毕业生遍布全国。  
   3. 实施“东师品牌”战略,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学校主动适应市场,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学校构筑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自主规划课程组成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在“营销”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在全国率先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毕业生“诚信认证”服务,2008被评为吉林省首家“大学生诚信就业示范院校”。在“售后服务”环节上,优先满足毕业生回校进修和深造。在信息反馈环节上,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2002年以来,开展就业基地回访百余次,走访用人单位7000余家,采纳教育教学改革建议1500余条。 
 4. 变革信息服务手段,建设毕业生就业“无形”大市场 
 学校先后共投入30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的就业信息网络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息定制。2006年,推出了手机上网定制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的“二次革命”,使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彻底摆脱了计算机的束缚;2007年,引入了“精准营销”的理念,建立了集成“双认证”、“双视频”、“双搜索”、“双手机”、“三定制”、“四网络”的“四二三四”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3所全国知名高校一起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理事会成员;200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移动就业网”,使毕业生完全摆脱获取就业信息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并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全国人才网络招聘的门户网站进行对接,扩大了毕业生就业空间;2009年,建成了全国高校首个专业化视频洽谈室及视频就业网,推出远程视频就业服务支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网上就业全过程服务;2013年,提出了“微”理念,开发了“东师微就业”和“东师求职宝”,利用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微信平台提供自选式、一对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启就业微时代。 


奖学金设置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奖励项目比例及额度

类别

序号

名  称

占学生总人数

的比例或数量

标准

(元/人/年)

荣誉称号

1

东师奖章

30人左右

理想与成才报告团成员6000元/人

2

优秀学生

10%

——

3

优秀毕业生

毕业生人数的5%

——

4

五四红旗团员

30

——

5

先进班集体

40个左右

1000/班

6

标兵班集体

20个左右

2000/班

7

五四红旗团支部

20

500/支部

国家奖学金

8

国家奖学金

按国家划拨名额评定

8000

学年奖学金

9

校长奖学金

5%

3000

10

一等奖学金

8%

1500

11

二等奖学金

12%

1000

12

三等奖学金

15%

500

单项奖学金

13

学有专长奖

3%

300

14

教师技能奖

5%

300

15

优秀学生干部奖

5%

300

16

社会实践奖

5%

300

17

美德风范奖

2%

300

18

资格证书奖

无固定名额

300

19

少数民族齐飞奖

无固定名额

500

社会赞助奖学金

20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

2013年7名本科生获奖

其中,1人获得优秀学生特别奖

优秀学生特别奖10000元/人

其他学生5000元/人

21

炜然名师奖学金

30

5000

22

明德奖学金

2013年180人

2000

 

 


  中专 2022-12-16 13:0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政治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汉语言文学这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东北师范大学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录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这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东北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财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东北师范大学财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财政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财政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财政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财政学和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

  • 中专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吉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汉语言文学录

  • 我要读技校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湖南录取分数线

    10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东北师范大学湖南汉语言文学2016提前文科559东北师范大学湖南汉语言文学2016提前文科55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东北师范大学湖南汉语言文学2016提前文科559东北师范大学湖南汉语言文学2016提前文科559东北师范大学湖南汉语言文学2012一批文科590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