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东北林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
| 软科(综合) | 114 | - |
| 校友会(综合) | 103 | 115 |
| 武书连 | 133 | 124 |
| US排名 | 1582 | 1127 |
| 软科(医药) | - | 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10 | 14477 | 41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53 | 27560 | 415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30 | 34091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39 | 2541 | 47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36 | 9963 | 41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13 | 10330 | 463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13 | 10330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13 | 10330 | 463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04 | 11977 | 463 | 物理/化学(2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60 | 3192 | 463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48 | 4641 | 463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47 | 4777 | 463 | 物、化、生(3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26 | 7990 | 463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17 | 9601 | 463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A段 | 604 | 11977 | 463 | 不限 |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同一考生如有多项政策加分,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投档成绩录取专业。
升学与就业
学校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拓宽平台、完善体系、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环境;一切工作以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目的,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就业关系”;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时效、高就业率”的教育管理服务目标。
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7万余人,涌现出万钢、王治国、张毅等政府公务人员;张宗和、孙海军、刘磊等全国劳动模范;沈成心、张起翔、徐祥等优秀企业家;马建章、李坚、葛剑平等国内知名林业专家。
1.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
学校注重推进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应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市场服务和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依托办学定位,广泛开拓就业市场,优质的校园就业市场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满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去向日趋合理,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主流行业和西部、基层就业人数不断上升。近三年学生签约单位所给与的薪酬呈逐年提高态势。
“带薪-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综合实习改革新模式
实习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带薪-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综合实习改革思路,实现由企业、学生、教师三方不积极、不愿意,向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受益的转变。
学校已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308家单位签订了校企综合实习基地协议,多家企业率先开展了带薪实习合作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
毕业生就业帮扶
及时掌握关注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三级就业帮扶保障体系”即:加强政策领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学员个性帮扶,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定向推荐;学生个人典型激励,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构建以国家级、省级、校级和科学研究项目支撑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体系,形成从基础到探索未知的实践训练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训练创新思维,为未来参加与社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职业测评
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沙龙、大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职业发展个性化咨询
大学生KAB创业课程
学校发展层次类型定位为研究教学型,以医学为核心,以生命科学为主要依托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学校现有17个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国际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眼视光学院、第六临床医学院,1个学系:康复与运动医学系,3个教学部:社会科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临床医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9676人,其中,本科生5330人,硕士生2826人,博士生441人,学历留学生1079人。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省、市、自治区招办的规定由我校审定后加分提档;在高考成绩总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政策照顾加分考生和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