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447(普通类二段) | -/453(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203(普通类二段) | -/453(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 | 2018 | 理科 | -/175(专科批) | -/25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72(专科批) | -/25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 | 2018 | 文科 | -/174(专科批) | -/25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170(专科批) | -/258(专科批) | 
机械制图与AUTO CAD、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制造加工工艺、快速成形技术及应用、3D打印技术认知实习、电子基本技能实习、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 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财政拨款、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产业等单位,从事装备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3D打印设备应用与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工作。 AutoCAD绘图员、PRO/E三维应用工程师、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中级)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7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6 | 
| 吉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7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8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学科专业部署,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自2011年起通过孵化办学的模式,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制本科专业。借助承办四年制本科专业的成功经验、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我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并于2016年起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与热处理、液压与气动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传感器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
【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1人,博士1人,具有工程师职称教师3人,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教师6人,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学历较高,实践经验丰富。
【实训条件】该专业设有机械专业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两个实训区,设备总价值900余万元,实训面积2000余平方米,并由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完成教学,具有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为拓宽学生视野,我校与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公司、首钢朝阳北方机械厂等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到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相关企业从事设计、制造、设备维护以及销售等工作。
【专业特色】该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校期间可参加国家级、省级机械创新大赛,并可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51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5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7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艺术学院、交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在3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学校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我校党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学校根据山东省及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目前,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7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基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类四大优势专业群。四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项目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培育项目2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2个(汽车智能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市级职业体验试点培育项目3个(3D 打印体验馆、汽车体验中心、建筑-城市-人居体验馆项目)。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81人,“双师型”教师367人,兼职教师413人,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柔性引进博士36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2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军人物4人,引进首席技术、技术能手等4人,引进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投入巨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在校内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科研基地8个,建立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99个,与校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00余个。这些实训、实习、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转化活动。近五年,主持承担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课题123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项目1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课题12项。承接行业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横向委托科研课题49项,到账经费1200万元。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8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5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54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9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3项。
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实施了一把手抓就业创业工程;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四是初步构建了1+X“多证”获取体系,学生可获得毕业证+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学校荣获首批“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学院”称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的发展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三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7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82项。
站上新起点,奔向新目标。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朝阳师专)有着清晰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时名为朝阳师范专科学校,以后迁变分合,至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教育、装备制造、矿物、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财经、旅游、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校园占地854亩,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966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确立了“一型两性”(技术技能型、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一个巩固两个突出”(巩固师范教育专业集群优势,突出涉工类专业;突出现代服务类专业)的发展布局,坚持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并重,着力打造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现设有学院1个,教学系(部)12个。设置高职高专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1个、涉工类专业12个,服务类专业10个;设置本科专业10个,其中依托沈阳师范大学开设的专科起点普通本科专业3个,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开设高中起点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5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45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国家财政支持职业
教育实训基地1个、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建有红山文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学仪器设备值6976万元,固定资产5.4亿。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借阅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16.2万册。学校有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现代化陈列馆,并于201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授予“辽宁省第八批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8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6人,副教授16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80人,“双师型”教师19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千层次11人,万层次30人。全日制在校生6827人。
学校办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1985年以来连续3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自1991年以来连续24年保持了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自199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校园称号,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被国家语委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自2009年先后6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学校党委先后4次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先进党委。
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致用,敬业乐群”的校训,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走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辽宁省排名第17。辽宁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辽东学院、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抚顺职业技术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56分(理科)。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51分(物理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机电一体化技术招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37分(理科)。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山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37,最低位次是93266、辽宁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51,最低位次是102733、山东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3,最低位次是256463。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在辽宁、河南等2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辽宁专科批三年机电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53分(综合)。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