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2021 | 中药学(基地班) | 581 |
| 3 | 西南民族大学 | 理科 | 2021 | 中药学 | 556 |
| 4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理科 | 2021 | 中药学 | 552 |
| 5 | 成都医学院 | 理科 | 2021 | 中药学 | 513 |
| 排名 | 学校 | 类型 | 年份 | 专业名称 | 最低分 |
|---|---|---|---|---|---|
| 2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 理科 | 2021 | 中药学 | 371 |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 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获奖情况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近五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校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省级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直属医院3所,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101所。
学校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董事会,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学校设有“葡萄牙宝德分校” “南非分校”“加拿大分校”等;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在黑山、德国、白俄罗斯设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在塔吉克斯坦建设“中国-塔吉克斯坦传统医药中心”;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十四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一轮“双一流”提速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围绕“调布局、优结构、提效能、促创新”工作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体系、传承创新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构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建设奋进、幸福、美丽、仁爱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学校对各省、市、自治区实行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均予认可。
通信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邮政编码:611137
招生咨询电话/传真:028-6180090
学校网址:http://www.cdutcm.edu.cn
招生信息网址:http://zs.cdutcm.edu.cn/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卫生健康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发轫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前身为1988年建立的四川省卫生学校。2014年升格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五爱五尽”家校情怀为引领,以“五大强校”战略为主线,聚焦“双高”计划培育学校建设,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92人,全日制学生11072名,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实力在省内外不断提升,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整体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指导,以章程为核心,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人文关怀,创新提出“五爱五尽”家校情怀(即五爱:爱岗、爱生、爱学、爱家、爱校,五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美)和“五大强校”(即改革创新,强校之路;人文精神,强校之魂;人才质量,强校之本;师资队伍,强校之基;科学研究,强校之标。)战略,全面提高治理能力与水平。
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学院开设有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13个专业,其中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2021年获批四川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护理专业群获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现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执业资格考试联盟理事长单位,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助产人才培养和基层妇幼保健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第四届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第四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2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十大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老年照护牵头单位等。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获评全国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奖(校长类)、四川省教育厅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职业院校护理“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二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56人次。
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推进“德能同育、学训交替、医教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一老一小”特色,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专业群建设机制,切实做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标准;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开展“三创”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2020年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四川省护理(老年护理)甲级重点学科、四川省儿童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构建“护心育才”1441心理育人体系、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学院累计培养“抗疫巾帼英雄谱”佘沙、“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马丽等优秀毕业生为代表的卫生健康服务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学生获全国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大赛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铜奖、全国运动舞蹈大赛一等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635人次。
基础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学院占地面积900亩,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于2017年获批总投资1.65亿的四川省医养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已投入使用,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成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全国高职院校护理类“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基地、四川省护理和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赴德护理人员中国培训基地、四川省和德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生命健康科普基地、四川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护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教育部首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2个“1+X”证书培训试点基地等“一中心、八基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实施市校共建,拥有附属医院4所,其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拥有省内外见习实习基地178个,产教融合基地60个,牵头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1+X’证书联盟”。
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应用型研究,大力推进“三教”改革与医教协同研究与应用。首创高职院校科协,牵头主持各类教学改革与自然科研课题70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4项,专利获批9项;获研究成果奖28项,其中“四位一体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全国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民族地区高职基层卫生人才1134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入选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编写教材和专著112部,发表论文1035篇。
社会服务成效凸显。深化社会服务与创新,依托专业特色与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健康与经济。聚焦“一老一小”特色,大力开展产教研与社会培训,开展教育部“1+X”证书培训、四川省合格村医培训、四川省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培训等高水平培训项目40余项,培训基层卫生健康人才6.7万人;学院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扶贫先进单位,院长牵头组建以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川护壤巴拉健康服务志愿队”,服务壤塘县4.7万人,获国家卫健委和全国青年志愿队服务大赛金奖和银奖;基层卫生人才职后教育“高原最美格桑花托起健康扶贫梦”项目分别荣获四川省青年志愿者金奖、第二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组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爱心志愿服务队”,守护四川24万社区群众生命健康,队长张先庚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和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新时代、新使命、新挑战、新作为。学院将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整体水平提档升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改革者、引领者,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更大的积极贡献!
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天府新区核心地带、有“花果之乡”美誉的龙泉驿区。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费3700元/年
其余专业:学费4100元/年
我院执行国家加分或降分政策,考生依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加分与降分政策投档录取;
(一)为保证每一个学生能顺利入学,学院开通了“绿色通道”。
(二)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到户籍所在地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手续。(学院户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开户行:交通银行成都市龙泉驿支行,账号:511620011018160008857)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相关政策在校期间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请仔细阅读《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也可登录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查阅(http://www.xszz.cee.edu.cn)。
学院学生资助热线电话:02884870857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有什么专业?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开设建筑设计、连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民航运输服务、文化创意与策划、舞蹈表演、影视编导、市场营销、戏剧影视表演、室内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工程造价、艺术教育、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什么专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设应用气象学、机器人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统计学、行政管理、经济统计学、视觉传达设计、信息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

成都中医药大学有什么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体育教育、临床医学(民族地区定向医学生)、眼视光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生物技术、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成都理工大学有什么专业?成都理工大学开设建筑学、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生态工程、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表演、石油工程、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休闲体育、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思想政治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有什么专业?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开设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日语、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泰语、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马来语、意大利语、商务英语、网络与新媒体、阿拉伯语、越南语、应用俄语、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日语、英语

成都大学有什么专业?成都大学开设会计学、网络与新媒体、环境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绘画、生物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学前教育

成都医学院/2022年中药学学费:49201.2022年中药学(专业备注:不予录取色盲、色弱考生)(专业备注:不予录取色盲、色弱考生)学费:4920;2022年中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中药学(基地班)学费:41001.2022年中药学(基地班)(专业备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专业备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学费:4100;2022年中药学(基地班)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年中药学学费:41001.2022年中药学(专业备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专业备注: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学费:4100;2022年中药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

成都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专科)。成都中药学专业排名1、本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成都中医药大学理科2021中药学(基地班)5813西南民族大学理科2021中药学5564成都中医药大学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