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杉达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方向) | 2021 | 综合 | -/228(专科批) | /() |
| 现代物流管理 | 2021 | 综合 | -/221(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金桥校区就读)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18 |
| 文科 | 407 | ||||
| 广西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15000元/年,在金桥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0 |
| 山东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80 |
| 安徽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15000元/年;就读校区详见学校招生章程)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37 |
| 浙江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30 |
| 山西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方向) | 综合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8 |
| 现代物流管理 | 221 | ||||
| 四川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金桥校区就读)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18 |
| 文科 | 407 | ||||
| 现代物流管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金桥校区就读) | 404 | ||||
| 广西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15000元/年,在金桥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0 |
| 现代物流管理(15000元/年,在金桥校区办学) | 316 | ||||
| 文科 | 282 | ||||
| 山东 | 现代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19 |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380 | ||||
| 安徽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15000元/年;就读校区详见学校招生章程)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37 |
| 现代物流管理(15000元/年;就读校区详见学校招生章程) | 326 | ||||
| 浙江 | 现代物流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36 |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430 | ||||
| 江苏 | 现代物流管理(在金桥校区学习)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41 |
| 山西 | 现代物流管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1 |
| 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 | 265 |
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拥有物流专业高学历的人数更少,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很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增就业人员130万人,85%是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可目前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年毕业人数只有40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西安市面向物流行业一线操作的高端技能人才至少缺50万人。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物流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物流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各类企业及事业单位、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或货代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业前景广阔。
◇就业岗位:仓储管理、运输调度及配送、采购及物料控制、物流业务销售及服务、物流规划与设计、国际货运代理、就业前景广阔。
◇开设课程:物流基本技能、物流管理实务、物流采购与供应、物流运输实务、会计基础操作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会计、电子商务实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等。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双师型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物流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5人。
◇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师、ERP财务软件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1个综合实训室、1个物流实训室、1个ERP沙盘室、1个EMS学院网店,与宝鸡邮政物流公司、蒙牛乳业(宝鸡)集团公司、华誉物流、宝烟物流、康龙物流等8家企业签订多种校企合作协议,采取校内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专业特色:本专业形成“12345” 专业特色,即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阶段、四个去向、五种能力,具体是:
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素质主线;
两个平台:即利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组织教学;
三个阶段:即通过理实一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四个去向:学生毕业就业去向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
五种能力:即通过学习培养,使学生毕业掌握运输组织与管理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物流营销服务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和初级物流规划与设计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竞赛获奖统计:
2014年4月,参加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创意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3年11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宝鸡市第二届创业大赛,荣获宝鸡市最佳创意奖;
2013年5月,参加全国高职现代物流与储配方案设计大赛,获得陕西赛区三等奖;
2012年5月,参加全国大学生ERP物流沙盘竞赛,获得陕西赛区二等奖;
2011年5月,参加全国大学生ERP物流沙盘竞赛,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
2011年7月,参加全国大学生ERP物流沙盘竞赛,获得全国优胜奖;
2010年6月,参加全国高职现代物流与储配方案设计大赛,获得陕西赛区三等奖。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1992年8月,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办,校名为“杉达大学”,并于当年秋季面向全国招生;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建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上海杉达学院”,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建校29年,学校恪守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建立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保障、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学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12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8万册。学校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现设有胜祥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部、体育教学部、沪东工学院、嘉善光彪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二级学院(部)。现有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3.2%,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2.1%(博士33%)。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万余人;建校以来,培养了5.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成立时尚学院、金棕榈数字化产业学院、华钦学院、华为ICT学院(2021年3月又与华为签订深度合作框架协议)、曙光大数据学院、创新与创业学院等平台;2021年,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获批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培训和毕业设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模式,形成“主体多元、模式灵活、相互作用、社会满意”的产学合作教育格局。政府扶持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配套投入,完成90余个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项目,拥有综合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医技综合实验中心、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以及各类专业教学实验室140余个。
学校借鉴国际办学模式,与国外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互认;引进外籍教师和具有国际背景优秀教师,组建中外教学团队,利用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校先后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合作项目,各二级学院均有合作交流项目。2002年,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的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2016年,学校与荷兰国际管家学院合作开展高级管家课程培训;2017年,学校利用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教育资源,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合作开展财务管理(CIMA方向)班教学项目;2017年,学校金融学专业与高顿财经合作,开设了金融学(CFA方向)实验班;2021年,学校与英国基尔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分别开设了会计学(双语教学)及酒店管理(双语教学)班级。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首批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护理学、酒店管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8个)、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护理学、卫生教育、康复治疗学、金融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上海市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8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上海市教学名师、“海外名师”项目;中高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强化管理、引导自信、导向自主学习,形成外语、计算机能力特长,养成团队精神与人际沟通等基本素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奖项。近五年,全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均高于全市和同类高校水平。
面向“十四五”,学校的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学校的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学校以2021年(迎接建校30周年)为起点,至2030年(迎接建校40周年),初步建成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至2040年(迎接建校50周年),全面建成在长三角地区具有显著办学优势和广泛吸引力的民办高校。
学校是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上海市实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首批试点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发起及成员单位;“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中共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中国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宝鸡市。
学院有120年的办学历史,继承了陕西凤翔师范学校(1902年)、宝鸡师范学校(1992年)、宝鸡市卫生学校(1934年)、宝鸡市中医药学校(1952年)、宝鸡市工业学校(1964年)、宝鸡市财经学校(1978年)、陕西省宝鸡农业学校(1959年)等原市属7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专的职教传统,在省内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全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职教就业百强院校。2019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获优秀等次,2020年在全国高职师范类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学院位于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校区占地2300余亩,总建筑面积73.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78亿元(含新建、在建项目投资9.08亿元);各类藏书186.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设有15个党政群部门、6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辅助部门和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宝鸡第二人民医院,创办于1937年);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373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有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2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48人,双师型教师509人;全日制在校生1.8万人,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54个,涵盖12个专业大类、33个专业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3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优秀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市级爱国奋斗人才标兵1人、市“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市级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近三年来,教师荣获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19项,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获一、二、三等奖132项,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弘扬“精诚致功,厚己达人”的大学精神,积极践行“敦品尚能,学养日新”的校训,努力培育“公诚勤毅”的校风、“崇德敬业,严谨执教”的教风、“勤奋博学,善思笃行”的学风,以全国“双高型”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学院坚持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并举、职业化与特色化并重的发展道路。学院形成以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生物与化工、教育与体育、农林牧渔、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为主,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格局。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场所83354平方米,有金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计算机、医护医药、财经商贸、农林畜牧、建筑测绘、艺体训练等实训中心1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各类实践基地188个,被宝鸡市政府列为中国西部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
学院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训并举”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与省内外4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吉利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安卓越新能源应用人才发展中心共建3个产业学院,与宝鸡机床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设各类订单培养项目37个,成立了以国家级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巨晓林为代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基本实现开设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全覆盖,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无缝对接。建院以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招生扩大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学生规模在陕西市属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
近年来,学院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功能更加完备。投资5.18亿元建设宝鸡(国际)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投资2.28亿元建设图书综合楼;投资1.47亿元建成高标准学生餐厅和标准化公寓;投资3592万元建成第十四届全运会足球主赛场,新建学生公寓尚礼楼、尚品楼、尚能楼,新改造文体中心、学术报告厅、崇文路操场等设备功能齐全,条件优越;投资4580万元建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整体提升;与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宝鸡高新凤师实验小学和幼儿园,使学院师范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一体贯通融合发展。
学院将立足宝鸡,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按照“十四五”规划“15369”战略(即锁定“建设‘双高型’高职院校,促进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系统思维”五大原则,实施“教学质量、文化育人、办学条件”三大提升工程,打造“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产教融合新格局、建立治理能力新机制、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树立文化育人新品牌”六新优势,完成“立德树人、师资队伍、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园文化建设、内部治理、办学条件”九大重点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质量提升,积极打造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成西部最大的区域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积极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高地,优势专业在省内保持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努力向建设全国“双高”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课程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1.2022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2.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2022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1.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陕西现代物流管理理科专科批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1.2022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6500;2022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陕西现代物流管理理科专科批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物流类现代物流管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类紧缺人才之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拥有物流专业高学历的人数更少,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

专业介绍物流类现代物流管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全国12类紧缺人才之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拥有物流专业高学历的人数更少,物流行业人才缺口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每年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