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日语(只招英语考生)(第一、二、三年在沙河校区就读,第四年教学地点将根据学校规划安排确定) | 2021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3 | 3881 | (01) | 不限 |
| 日语 | 2020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4353 | (02) | 不限 |
| 日语(只招英语考生)(办学地点:前三年在沙河校区,第四年将根据学校整体规划确定) | 2019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9 | 1087 | ||
| 日语 | 2018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1 | 1039 | ||
| 2017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1082 |
1993年该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本语基础、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该专业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该专业还每年选派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赴日本留学一年。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北京 | 日语(只招英语考生)(第一、二、三年在沙河校区就读,第四年教学地点将根据学校规划安排确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3 |
| 湖南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0 |
| 河南 | 日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沙河校区)(英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4 |
| 山东 | 日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13 |
| 安徽 | 日语(5500元/年;外语语种为英语;一、二、三年级教学安排在沙河校区,四年级教学地点将根据学校规划安排确定)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 山西 | 日语(外语语种英语)(一、二、三年级教学安排在沙河校区,四年级教学安排地点将根据学校规划安排确定)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2 |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张东刚,校长为刘伟。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9个学院(书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3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获评A+,哲学、政治学获评A,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与此同时,学校的理工学科建设也取得快速进展,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的学科排名、课题经费、成果数量都在快速攀升,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5个学科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
截至2021年10月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768人,副教授777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8名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8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50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7人;有4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黄顺基、庄福龄、孙国华、李占祥、高放、卫兴华、周新城、胡乃武、陈共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胡钧、严瑞珍、高铭暄、王作富、许征帆、何沁、方汉奇、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在学学生28363人,其中本科生11738人,硕士生11615人,博士生5010人;上述数据含学历留学生854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球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5万余项,共获得经费41.7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04至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10月底,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4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目前,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8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5家,美洲、非洲和亚洲各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等14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布德尔达耶夫,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约翰•邓恩等68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47.34万册,电子图书445.86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按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和艺术类招生简章执行
艺术类简章查询地址:https://rdzs.ruc.edu.cn/cms/item/?cat=47&parent=12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的资助工作原则,本着“早发现、早解决;多层次、重实效;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精准为前提、以育人为根本、以成才为目标、以隐性为原则,通过不断实践和持续优化,形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构建起精准资助、隐性资助、跟踪资助、暖心资助有机融合,价值引领、能力发展、学业促进、心理辅导、生活保障全面发力的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跟踪资助,照亮学生成长成才道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团队、集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在工作经验积累和育人目标实践过程中,形成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和发展支持奖励这四种学生奖励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新生在入学前可通过“新生报到系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审核通过即可享受“新生绿色通道”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当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与住宿费。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在校期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心平贷学金、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特殊(专项)资助和各类型学生奖励,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厚植“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
北京邮电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科技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开放办校战略、文化铸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和谐荣校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事业型思维,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近年,学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举办十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六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外籍教师近百人。一批教师和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时代楷模”、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
——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有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2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1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其他各类部级科研基地10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学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数十项。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与近200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国际电信联盟等行业特色型国际组织建立深度合作。积极主办高层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2011年,学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目前已形成“三国四地”办学格局,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17年,库克群岛孔子课堂荣获 “先进孔子课堂”称号。2020年,学校获批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完善的奖学金体系,对品学兼优、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2020—2021学年各类奖助学金合计金额超过1330万元,奖学金覆盖率超过50%。主要项目有: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8000元,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品学兼优的在校本科生均可申请。获奖学生可获得由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档案。2020—2021学年,共有127名本科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奖金额101.6万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奖励品学兼优的本科经济困难学生而设立的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5000元,并记入学生档案。2020—2021学年,共有433名本科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金额216.5万元。
学校奖学金
学校在对学生完成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上,进行奖学金评定工作,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目前,学校奖学金额度为:一等奖学金每人5000元;二等奖学金每人3000元;三等奖学金每人1000元;国防一等奖学金3000元;国防二等奖学金1000元。2020—2021学年,共有4319名本科生获得学校奖学金,奖学金金额达到794.3万元。
社会赞助奖助学金
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目前近二十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奖助学金项目,每年奖助总金额100余万元。
其他荣誉奖项
除奖学金外,学校还对获得以下奖项的学生进行表彰,包括:市级及校级三好学生、市级及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文体积极分子、学习进步奖、各类学科竞赛奖及文体活动奖等。学校设本科生先进个人奖金、先进集体、优秀宿舍,2020—2021学年,共有2629人获得本科生先进个人奖金,总金额110余万元;先进集体及优秀宿舍324个,总金额11.7万元。
深造比例全国领先
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在信息科技领域深受欢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多年来深造率保持在65%左右,位列全国重点大学前列。
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去向分析
毕业去向 |
境内升学 |
出国(境)升学 |
就业 |
|
2019 |
人数 |
1498 |
637 |
1210 |
比例 |
44.50% |
18.92% |
35.95% |
|
2020 |
人数 |
1597 |
628 |
1035 |
比例 |
44.58% |
17.53% |
28.90% |
|
2021 |
人数 |
1744 |
507 |
908 |
比例 |
49.60% |
14.42% |
25.82% |
|
境内升学情况
2021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人数共计1744人。其中,超过80%留在本校读研。除本校外,录取人数排名前三的学校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大学43人、清华大学41人、北京大学30人。
2019-2021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升学主要院校
序号 |
学校名称 |
2019 |
2020 |
2021 |
|||
升学人数 |
比例 |
升学人数 |
比例 |
升学人数 |
比例 |
||
1 |
北京邮电大学 |
1248 |
83.31% |
1295 |
81.09% |
1434 |
82.22% |
2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36 |
2.40% |
28 |
1.75% |
43 |
2.47% |
3 |
清华大学 |
38 |
2.54% |
45 |
2.82% |
41 |
2.35% |
4 |
北京大学 |
26 |
1.74% |
30 |
1.88% |
30 |
1.72% |
出国(境)升学情况
2021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主要选择英国高校,占比43.98%,其次为美国高校,占比为26.43%。就读高校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
2021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院校所在国家(地区)分布
主要就读院校所在国家 (地区) |
就读人数 |
比例 |
英国 |
223 |
43.98% |
美国 |
134 |
26.43% |
中国香港 |
52 |
10.26% |
澳大利亚 |
23 |
4.54% |
新加坡 |
20 |
3.94% |
加拿大 |
16 |
3.16% |
日本 |
12 |
2.37% |
其他 |
27 |
5.33% |
合计 |
628 |
100.00% |
2021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主要流向国家(地区)、院校分布
主要国家 (地区) |
主要就读院校中文全称 |
英国 |
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杜伦大学、诺丁汉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约克大学、兰卡斯特大学等 |
美国 |
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纽约大学、布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蒙纳士大学、西澳大学等 |
中国香港 |
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
其他 |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隆德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乌得勒支大学、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 |
就业高端优势明显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科技正引领和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未来职场发展就将具有明显的高端优势。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占比超过50%。主要就业单位有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工农中建四大行,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微软、IBM等知名信息科技企业。
同时,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以“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情怀,积极踊跃地去到国家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地区就业创业。2021年,学校有接近80%的毕业生选择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就业、有接近50%的毕业生服务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有超过75%的毕业生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就业创业。
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
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金融业 |
制造业 |
教育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其他 |
合计 |
人数 |
526 |
68 |
57 |
53 |
30 |
174 |
908 |
比例 |
57.93% |
7.49% |
6.28% |
5.84% |
3.30% |
19.16% |
100.00% |

中国人民大学德语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日语录取分数线(北京)德语和日语专业介绍就

中国人民大学法语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日语录取分数线(北京)法语和日语专业介绍各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

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录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日语录取分数线(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日语录取分数线(北京)综合年份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日语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日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国际政治和日语录取分数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