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北京林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土木工程 | 2021 | 理科 | 545/533(本科一批) | /() | 
| 土木工程 | 2021 | 理科 | 528/528(本科一批) | /() | 
| 土木工程 | 2020 | 理科 | -/543(本科一批) | /() | 
| 土木工程 | 2019 | 理科 | 566/553(本科一批) | /() | 
| 土木工程 | 2018 | 理科 | -/556(本科一批) | /() | 
| 土木工程 | 2017 | 理科 | -/528(本科一批) | /() | 
专业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道路等方面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市政、岩土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投资开发、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或报考我院8个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深造,也可推荐或报考国内外院校博、硕士研究生。
发展前景:从市场的需求来说,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这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陕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3 | 
| 土木工程(高校专项) | 528 | ||||
| 新疆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7 | 
| 青海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69 | 
| 甘肃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22 | 
| 云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6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83 | ||||
| 贵州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 四川 | 土木工程(高校专项)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 土木工程 | 605 |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4 |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4 | 
| 海南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2 | 
| 广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 湖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 湖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 河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 山东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4 | 
| 土木工程(高校专项) | 579 | ||||
| 江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6 | ||||
| 福建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 安徽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3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7 | ||||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黑龙江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9 | 
| 辽宁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 内蒙古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35 | ||||
| 山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9 | 
| 河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以培养具备扎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方向设计、施工、管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优势人才,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优势资源,以生态土木为特色,围绕结构工程、仿生结构与材料、生态建设工程管理、边坡防护等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期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生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边坡稳定与防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北京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 四川 | 土木工程(只承认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加分政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3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5 | 
| 海南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3 | 
| 广西 | 土木工程(5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 广东 | 土木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 湖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 河南 | 土木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8 | 
| 山东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90 | 
| 江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 福建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 安徽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 浙江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4 |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黑龙江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8 | 
| 吉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2 | 
| 辽宁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 内蒙古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1 | 
| 山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7 | 
| 河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 天津 | 土木工程(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建校80余年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12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6个国家112余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保护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陕西省合作办学专家组评估。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281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
新时代新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努力争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等“五个标杆”,扎实履行强农兴农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
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化、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与200多家全国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行业龙头及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经济建设重点区域的用人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举办大型综合性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两场,行业及区域性组团式招聘会10余场,校园专场招聘会近500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3届毕业生各类就业岗位信息供需比达到8:1,2013届本科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为95.79 %,其中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出国留学比例为34.36%。
学校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点,确立“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行业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行业就业,具有就业面宽、就业地域分布广、就业结构合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等特点。学校每年通过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从知识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适应能力、协作态度、创新精神),个人素质(个人诚信、爱岗敬业、谦虚好学、进取精神)等方面给予我校毕业生较高的评价。
学校收费标准执行陕西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的规定:
农林类理科专业3025元/学年;
理工、外语专业4950元/学年;
文史专业3850元/学年;
艺术类9900元/学年;
职教师资5500 元/学年。
若有变动以文件为准。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1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成功获批雄安校区,成为首批入驻雄安的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办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理念,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科实力强大。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级学科位居A+档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7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生26458人,其中本科生13719人,研究生7513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226人。实施导师制、主辅修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梁希实验班、创新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3种,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门。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德国红点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农林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成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46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应邀担任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共有教职工2098人,其中专任教师1386人,包括教授355人、副教授6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获国家级人才计划34人次,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9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支。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3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30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5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4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称号。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站台共84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林业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8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3个,林草国家创新联盟2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95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获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2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到账科研经费总计25.59亿元。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率先在全国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三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出重大贡献;风景园林学科完成实践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其中,花港观鱼项目开创中国现代公园设计典范,西湖西进、珠三角绿道等项目引领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全方位支持2019年北京世园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区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深度参与第二轮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行动;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余项,全面助力地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深度参与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技术服务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和西藏“美丽珠峰”建设,支持中原绿色崛起,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北林智慧。全面助力内蒙古科右前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连续2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好”等级,实现脱贫摘帽迈向乡村振兴。
绿色文化不断传承创新。获批全国高校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插花;编纂全国林业领域最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林业典》;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绿皮书);深度参与《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编纂;师生原创话剧《梁希》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绿色长征、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等绿色活动品牌享誉全国,为弘扬绿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主办的2个英文学术期刊《森林生态系统(英文)》《鸟类学研究(英文)》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建设项目,成为展现学校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广泛推进。与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教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牵头建立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引进十余名世界顶尖学术大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连续17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林业官员近600人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协议;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联合实验室”;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承办科技部各类外国专家项目,引进大批海外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派出大量教职员工赴外进行学术科研合作,执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法国等国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通过各类留学项目选派优秀学子赴外学习深造,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先后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盟”,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搭建高层次平台。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学术人文交流活动。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院校,目前学校独立设置国际学院,成立林业院校首个以“留学生”为主体的非洲地区校友会。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协议,2021年共有来自75个国家的334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比例占97%以上。
学校总占地面积13176亩,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696亩,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图书馆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藏书196.92万册,电子文献48900GB,数据库69种。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一校两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科学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

北京林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北京林业大学日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北

北京林业大学商务英语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商务英语

北京林业大学法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土木工程录取分数线(北

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金融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土木工程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土木工程录

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专业介绍等数据

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土木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