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本科培养目标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介绍培养目标
中专网 更新时间:2022-04-24 18:31:29 解决时间:2019-09-07 17:39

满意答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19-09-07 17:39

网友推荐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20年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五年制与基础教育学院水利水电施工培养目标

    1楼

    2020年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五年制与基础教育学院专业介绍水利水电施工培养目标

  • 中专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专业2016年在北京理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2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

  • 我要读技校

    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专业低分是多少?

    3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

  • 我要读技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专业2016年在北京文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4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

  • 我要读技校

    2016年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专业在北京录取分数线

    5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文科526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教育学(中小学教育)2016二批理科490

  • 中专学校

    2017年北京城市学院依据学前教育、教育学(中小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对报考此专业的考生提出以下要求

    6楼

    5.依据学前教育、教育学(中小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要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对报考此专业的考生提出以下要求:(1)身心健康,品行良好,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师职业;(2)女生身高不低于155厘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5厘米,体态匀称,动作协调;(3)五官端正,无斜视,无色盲、色弱;无纹身,面部及身体暴露部分无明显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等;(4)听力正常(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

  • 中专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专业小学培养目标

    7楼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及能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各项教育实践的高素质的中小学班主任、科任教师、综合活动课的教师,以及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等教育工作者。

  • 我要读技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本科核心课程

    8楼

    核心课程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小学各科教学法、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德育基础、当代课程问题、中小学班级管理等。

  • 中专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特色及优势

    9楼

    专业特色及优势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专业拥有稳定丰富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北京各区20余所中小学进行“见习-实训-实习”,逐步提高其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及职业能力。2、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我校教育类专业与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等院校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提高其国际意识,拓宽其国际视野。3

  • 中专学校

    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中小学教育本科培养目标

    10楼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