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蚌埠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哪个护理学专业好(护理学专业安徽医大和蚌医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7 22:22:02 解决时间:2022-12-16 09:57

满意答案

蚌埠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哪个护理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蚌埠医学院和安徽医科大学各排行榜,护理学专业的分数线,护理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安徽医科大学与蚌埠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分数对比(安徽)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安徽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蚌埠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护理学2021理科 -/494(本科一批)-/474(本科二批)
护理学2021文科 -/569(本科一批)-/555(本科二批)
护理学2020理科 597/564(本科一批)526/499(本科二批)
护理学2020文科 569/551(本科一批)545/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9理科 562/541(本科一批)-/477(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9文科 572/558(本科一批)-/542(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8理科 -/551(本科一批)-/486(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8文科 -/562(本科一批)-/537(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理科 -/528(本科一批)-/468(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文科 -/525(本科一批)-/501(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 护理学
安徽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创新的人格品质和思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能从事现代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高等护理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医院、学校、社区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本专业注重整体和人文,加强教学和科研,体现社区和管理。主要开设人文科学、医学基础、预防保健、护理学基础、临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40余门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学生实习一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全部合格,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护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94
文科569
浙江护理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79
护理学类 护理学
蚌埠医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较系统地掌握医学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良好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学 制: 四年

学位类别: 理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健康教育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等。

办学特色: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发展潜能”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专业与人文融通,基础与临床互渗,素质与能力相长”的专业特色。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领域广泛,可在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老年护理机构、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临床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也可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亦可考研或出国深造。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4
文科555
甘肃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K段普通类424
云南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及预科普通类495
贵州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45
海南护理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0
湖南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98
江苏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03
河北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00
安徽医科大学
175
校友会(综合)
140
武书连
1460
US排名
16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省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46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专任教师(含辅导员)88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00%,其中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345人(含校聘)。荣获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称号350多人,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7万人,硕士研究生6286人,博士研究生525人,留学生420人。此外继续教育学生1.29万人。

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其中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教研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弘扬安医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周边环境

了解详细情况,请通过以下方式
     联系电话:0551-65167746,0551-65161248,0551-65165542(FAX) 
     学校详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     邮政编码:230032
     学校网址:http://www.ahm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ahmu.edu.cn


收费项目

        

学 费:

●本科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药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精神医学、儿科学、眼视光医学等9个本科专业学费4800元/学年;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法学等5个本科专业学费3850元/学年;其他本科专业学费4290元/学年。

住宿费:

①梅山路校区学生住宿:4人/间,住宿费为1000元/学年;6人/间,住宿费为800元/学年。②翡翠路校区学生宿舍:6人/间,住宿费为1000元/学年。



蚌埠医学院
357
校友会(综合)
347
武书连
41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学校现为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6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40人、副教授360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55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6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29名担任特聘教授。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4所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40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服务范围辐射苏、鲁、豫、皖等区域。

学校坚持“以医为本、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质为本”办学理念,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289名,硕士研究生2247名(含留学生);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特色专科,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数106项,发表SCI、EI、Medline检索收录论文28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21年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连续7年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获全国首届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首届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和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理学、工学等学科人才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在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等大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国家级奖项160余个、省部级奖项190余个。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

63年办学历程中,一代代蚌医人薪火相传、励精图治,铸就了“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凝练出“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培养出十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既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五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科学领军人物,也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临床业务骨干和医药卫生管理干部,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在校党委带领下,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实现“全国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正不懈努力奋斗!



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断更新工作观念,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全方位拓展就业渠道。除将每个实习基地建成就业基地外,还与省内外众多医疗卫生单位和大中型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和各届校友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空间。积极发挥校园招聘会的主渠道作用,每年除承办两场大型招聘会以外,还举办百余场校内专场招聘会和网络宣讲会,仅此,就为每个毕业生平均提供了5个就业岗位,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学校千方百计提高就业质量。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回访为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分类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为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就业辅导。同时,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就业一站式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了国家、省、校三级就业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起“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职业咨询”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网页和微信客户端的日均访问量近千次,极大地方便了毕业生获取就业的相关信息。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单位。


收费项目

各专业学费均按照皖发改价费【2021】348号文标准执行;各专业住宿费按照教计【2006】15号文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上级部门最新文件标准执行。


根据2021年安徽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4,蚌埠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4,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09:57

相关问答

  • 我要读技校

    蚌埠医学院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蚌埠医学院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制药工程和护理学录取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物联网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蚌埠医学院物联网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联网工程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联网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物联网工程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蚌埠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应用统计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蚌埠医学院应用统计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统计学

  • 我要读技校

    蚌埠医学院应用心理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蚌埠医学院应用心理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心理学

  • 我要读技校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科学和护理学录取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录取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运动康复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蚌埠医学院运动康复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运动康复和护理学录取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安徽护理学录取分数线?蚌埠医学院安徽护理学招生计划2022

    9楼

    蚌埠医学院安徽护理学录取分数线为474分(理科)。蚌埠医学院安徽护理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护理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蚌埠医学院安徽护理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护

  • 中专学校

    蚌埠医学院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蚌埠医学院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