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安阳师范学院 | 平顶山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67 | 444 |
| 校友会(综合) | 340 | 452 |
| 武书连 | 368 | 52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92 | 154848 | 400 | |
| 2021 | 软件类 | 本科二批 | 465 | 197054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63 | 200256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7 | 36000 | 46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516 | 51641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1 | 98686 | 5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2 | 185975 | 400 | |
| 2021 | 医护类 | 本科二批 | 478 | 176475 | 400 | |
| 2021 | 软件类 | 本科二批 | 466 | 195410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52 | 217907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440 | 237132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1 | 47608 | 466 | |
| 2021 | 医护类 | 本科二批 | 519 | 49184 | 466 |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服兵役学费资助:自主择业的退役士兵,按政策规定可申请学费减免,减免标准按所学专业的收费标准执行,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应征入伍,可申请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每人每年最高12000元。
2、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后可向高校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在入学前到生源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助学贷款12000元。
3、奖学金:对各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二年级以上(包括二年级)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二年级以上(包括二年级)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学习等方面综合表现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包括二年级)学生可以申请安阳师范学院奖学金,奖励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为鼓励在校生从学校地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设立安阳师范学院入伍大学生专项奖学金,每生1000元。
4、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困难程度确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由学校应征入伍学生可申请最高5000元的安阳师范学院入伍大学生专项助学金。
5、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上岗,学生通过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6、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平顶山学院(PingDingShan University)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平顶山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1977年8月经批准在平顶山市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于1984年改为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平顶山学院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一代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渐形成了“严谨求实,和谐自强”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奉献”的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