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科技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安阳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21(本科二批) |
| 物流管理 | 2019 | 理科 | -/472(本科二批) | -/471(本科二批) |
| 物流管理 | 2018 | 理科 | -/468(本科二批) | -/462(本科二批) |
| 物流管理 | 2017 | 理科 | -/447(本科二批) | -/437(本科二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运输经济学、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弦歌大道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 山东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91 |
| 河北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0个教学学院,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300余人。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496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和园艺学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6个,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0个。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150余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32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6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4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河南省领军人才B类、拔尖人才C类1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2人。聘请2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先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4158项,获科技成果奖182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五区一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2021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种业博览会发布信息显示,我校培育的两个小麦品种“百农207”和“百农4199”分别位居2020年全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和第三。
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泰国、俄罗斯、芬兰、匈牙利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有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有课程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有国际交换生项目;与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植物遗传改良与土壤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匈牙利埃斯特尔哈兹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昆虫分类与系统演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有自动化实验室;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有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2020年成为河南省17所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之一。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占地1380亩,建筑面积62.1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20万册。设有21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4个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1个、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6000余人。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187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2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10人。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创新团队4个、高校创新团队12个。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高校创新人才2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9人、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1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7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学校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班主任培养学院,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业学院、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建设6个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实习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改革,实现校—校、校—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获批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多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10余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声誉。
学校坚持特色名校。学校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甲骨文研究,打造跨专业、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学术团队——甲骨文信息化处理团队,成立甲骨文研究院,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甲骨文考释研究中,“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甲骨文信息处理”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甲骨文汉字文化研究体验传播中心”获批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甲骨文信息处理与活化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写入省部会商,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4项,2016年获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甲骨文研究重大委托项目9个子课题中的3个子课题,自主研发的《甲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大的数据库,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和全国社科规划办资助期刊,出版的《殷墟甲骨学大辞典》被誉为甲骨文学习研究的百科全书式专著。学校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汉语国际教育。2009年获批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2012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泰国招收留学生。现已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382人,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5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品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积极推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承担河南省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和“国培”“省培”计划,与地方政府、高校共建豫北片区“三市四校”省级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获批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为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学骨干。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甲骨文信息处理)、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先进机器人、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甲骨文化智能产业)、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含氟药物精准合成)、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11个理工类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汉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河南省天主教中国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甲骨文艺术)、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基地等10个人文社科类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项,外拨科研经费8937万元。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首次实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突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2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38部,获批国家专利97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54篇,其中SCI、SSCI、EI、A&HCI等收录750篇。
学校坚持文化育校。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章程统领学校改革发展,把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点,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红旗渠精神“三融三进”,用红旗渠精神锻造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汉字文化体验馆、殷商历史文化馆。推进校园升级改造工程,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大力推进校园绿化工程,环境育人作用明显增强。弘扬以“进德修业、博学笃行”校训和“自强不息”校风、“至爱求真”教风、“知行合一”学风,培育出榜样安师、红旗渠精神我来讲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社会反响强烈的特色品牌活动。
学校坚持开放活校。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解决汉语海外传播的瓶颈问题“教师、教材、教法、传播体系”为核心任务,着力打造汉语海外传播人才培养的高地、汉字文化研究的高地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示范引领的高地,先后选派汉语志愿者560人次从事国外汉语推广工作,派出人数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学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专科教育项目,开展中外交流生合作项目、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与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建设“跨境电商先进技术示范中心”;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业学院,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十大高校、河南高等教育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品牌高校、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模范教工之家红旗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高校西部计划项目考核优秀等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全国高校最具成长性官方微博、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新媒体建设贡献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新媒体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等次、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安阳师范学院,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朝着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奋斗目标大步前进!
学院位于安阳市弦歌大道,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备先进,文体设施完备。学院所在地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经由安阳通过,交通便利。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流管理这

安阳师范学院物联网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联网工程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联网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安阳师范学院软件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软件工程

安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工智能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人工智能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工智能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人工智能

安阳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阳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

安阳师范学院材料化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化学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化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材料化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化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材料化学

安阳师范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物流管理这

安阳师范学院统计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统计学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统计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统计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统计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统计学和物流管理录

安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物流管理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