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百色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339/19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21 | 理科 | 271/18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310/24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21 | 文科 | 307/22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20 | 理科 | -/1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理工类) | 2020 | 理科 | -/18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20 | 文科 | -/21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18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8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19 | 理科 | -/1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 | 2019 | 文科 | -/21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8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0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5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1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93(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现代制造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改造、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柔性制造系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机加工技能实训、PLC应用技能实训、机电设备维修实训等。
★就业面向:毕业生主要在装备制造业企业和广西重点支柱产业 中(有色金属、水泥、制糖、汽车、工程机械、化工、造纸等行业) 承相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40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4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6500元/年) | 180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4000元/年) | 文科 | 241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方向)(6500元/年) | 227 |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3 |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 航海技术方向
专业代码:560301
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
学制:三年
招生面向:文理兼收
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海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要求的、掌握现代化航海理论和实践技能、胜任船舶运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船舶驾驶人才。
课程设置:航海学、航海英语、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管理、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船舶结构与货运、航海仪器、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海洋船舶驾驶、海商法、船舶原理、船舶自动化基础、GMDSS认识与操作等。
就业方向:面向海事管理部门、航运企业等单位从事船舶驾驶与引导等工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百色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3月,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近年来,百色职业学院领导班子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带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学生“两会”(学会做人,学会技能)为培养目标,树立“四靠”办学理念(靠纪律育人整秩序,靠活动育人留学生,靠文化育人养才德,靠质量育人树品牌),深入实施“12345”的工作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定位:把学院建设成滇黔桂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两个整治:整治学风、整治教风,三个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廉洁从政,四个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品牌专业建设、五个提升:提升思想意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学院知名度)。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围绕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学院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修订完善了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各项制度,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管理,通过抓管理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资培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科研骨干。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与4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实施“吉利订单班”和“深百实验班”,开展校企、校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共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应用云课程、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依托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大力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锻炼平台和发展空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学院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校园育人环境显著改善。通过上级拨款,市政府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渠道,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实训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维修完善。
二是学生学风显著转变。时间观念增强,学习实训兴趣日趋浓厚,违纪厌学现象急剧减少,学生巩固率近三年来保持在98%以上。学生讲文明、学先进蔚然成风。
三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共获科研立项项目97个,其中自治区级88个(重点13个),市级3个,校级6个,已结题25个。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7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36篇),参编著作76本。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权1项。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技能大赛取得了新突破。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5项;在第七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比赛广西赛区比赛中,我院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并晋级国赛。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中,获三等奖1项。在第四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4人。在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欧亚公开赛(国际赛)中,获铜奖1个,在实现了我院师生在国际级技能比赛获奖零的突破。
五是学生群团活动获得社会赞誉。高职2016级机电专业学生曾祥原被团中央授予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是全区所有高校荣获该荣誉的9名学生之一。
六是学院吸引力显著增加。近三年,招生人数急剧增长,2019年秋季学期在校生人数突破6000人。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市中心,北枕相山,南临濉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置、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党校、干校、职工教育中心,业务主管单位是安徽省教育厅。学院前身创建于1978年,现有机电工程系、能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培训部、成教处、实训中心等教学单位。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东、西、新三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办公楼、学术报告厅、电教馆、餐饮洗浴大楼、标准化学生公寓和价值3000多万元的实习实训设备。校内建有总建筑面积达238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和安全警示教育基地”,有电工、电子、PLC、液压、通风等40多个实验室和语音室、大型微机室;有矿机、矿电、机电修配、数控、钳工、家电等30多个实习实训车间,可以同时为6000人提供实习实训,充分满足教学、实训、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除此之外,还拥有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学院现有纸质图书13.42万余册,电子版图书1.5万册以上,建有电子图书系统、校园一卡通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院现有教师188人,在现有教师中,专职教师160人,兼职教师28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85人。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依托煤焦化电盐行业,辐射周边区域行业和企业;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度发展非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工科、理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职业道德养成为核心,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淮北矿业”杯(煤矿安全),圆满完成了六个赛项的比赛任务,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参赛院校的广泛好评,因此安徽省教育厅获国家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北矿业集团被国家二十三部授予“特殊贡献奖”。我院选手在大赛上取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骄人成绩。2009年,首期设置工科类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六个专业,计划招生800人。经过4年的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专业的需求,科学调整和增设专业,专业设置增加到29个。
多年来,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具有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知名、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