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4680元/年) | 2021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3 | 225364 |
| 文科 | 230 | 182255 | ||||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7 | 220651 | |
| 文科 | 237 | 187854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3 | 223869 |
| 文科 | 231 | 179024 | ||||
| 2018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4 | 234498 | |
| 文科 | 224 | 163137 | ||||
| 2017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0 | 140638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工仪表与电气试验、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加工实训、钳台操作实训、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可编程控制技术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机电设备故障排除实训。
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装配、维修、维护、安装、调试。
次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
相近就业岗位:新产品设计开发。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Anhui Zhong-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隶属于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的公办高等学校。
1998年,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张平率政府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与西澳州政府在珀斯(Perth)签订了科技与教育合作协议,由安徽省科技培训中心与西澳州中央政府理工学院(TAFE)联合成立安徽中澳科技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作为安徽大学的专科教学点开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在安徽省科技培训中心(1984年创办)和安徽省计算中心(1979年创办)的基础上成立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2010年12月,学院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坐落在合肥市中心城区(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312号),位于西一环与北一环交口四里河岸,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学院教学设备先进,生活及体育设施齐全。 设有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国际商务系、管理系、基础部、思政部5个教学系部;设有土木建筑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9个专业群46个专业,其中商务英语、空中乘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7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电子商务2个高水平高职专业,酒店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英语、空中乘务等4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教职工210多人,高级职称40多人,硕士研究生占比近80%,双师型教师30%以上,常年任教的外籍教师3-5人。
学院是安徽省首家省、州政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澳州中央政府理工学院、北布里斯班科技学院、南澳大学、韩国韩瑞大学、美国奥龙尼学院等开展合作办学或校际交流,为学生赴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留学,开辟了便捷通道,先后有数百名学生出国深造。
学院还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工作,设雅思(IELTS)、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J.TEST)考点,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CDCS)、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托业(TOEIC)考点,商务部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考点,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认证考试考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考点(NCAE)、教育部考试中心授权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点(NIT)、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RCNA)考点,以及中国企业联合会授权酒店管理师、市场营销师、物流师和人力资源师考点,中国商业联合会授权的电子商务师考点。同时也是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星火人才培训基地、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培训基地和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近几年,学院先后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技能大赛(高职组)优秀组织奖、安徽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安徽省直文明单位、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雅思考试全国示范考点等多项荣誉。
在“德厚三分,技高一筹”的校训指引下,学院坚持“开放性、精品化、技能型”的发展理念,坚持“贴近市场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思路,遵循“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的办学宗旨,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科技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招生咨询电话:0551-65148355、65148006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9年,2000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市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铜陵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院座落在中华民族青铜文明发祥地、中国古铜都铜陵市。占地面积760亩,现有校本部和西湖校区,分别毗邻国家AAAA级风景区天井湖公园和西湖湿地公园。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万余册,拥有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100余个,各项教学实训、生活服务和运动健身等功能设施完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60余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1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技术能手2人,铜陵市名教师2人,优秀拔尖人才1人,铜都青年英才教师2人,5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
学院下设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资源开发系、管理工程系、基础部等6个系部。紧紧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基本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现代制造、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和财经管理四个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开办的29个专业中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近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361个,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省级一等奖36项、省二等奖98项、三等奖182项。201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上实现安徽省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成为特色鲜明、质量可靠、企业需要、信誉良好的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遍及全国有色行业和江淮大地,并成为行业管理精英和企业技术骨干。在合肥、铜陵、芜湖以及江浙、上海、广东等地建有10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与国家级开发园区——铜陵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共建政校企合作平台。与铜陵有色公司、科大讯飞、格力、美的、三一重工、清华同方、中电熊猫、华胜集团、海天集团等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学院先后取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安徽省工商管理(中初级)培训基地、铜陵市公共实训基地、铜陵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IT认证(CEAC、思科网络学院、华为网络学院)、中航国铁华东教学实训基地等多个系列教育培训资质,年均承担全省非煤矿山、有色、冶金、机械加工等各级各类培训鉴定8000余人次。
办学40多年来,学院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累计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大发展的背景下,学院将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立德树人,聚力高质量发展,立足铜陵,面向安徽,服务安徽工业和全国有色行业,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技能型大学!
安徽有色金属技师学院是201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为主的综合类职业院校。与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现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开展技师教育、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设有专业21个,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建设、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及与高职衔接等方面考虑设置专业。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安置情况
2003届
2003届是我院的首届毕业生。只有“机电技术”专业117名毕业生,经过学院就业指导部门的努力,克服经验不足的困难,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成绩喜人:经省教育厅就业管理部门核准,就业率达98.29%,在全省名列前矛。从就业质量上看,90%工作地点在地市级以上城市;30%以上在知名的上市公司;70%以上从事技术或管理岗位;30%在省外工作。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和我们保持着联系。
2004届
我院共有2004届“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汽车应用技术”、“制冷与空调”等4个专业242名毕业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有了03年成功推荐的运做经验,再加上03届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的良好表现,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经过对省内外就业市场的积极开拓,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网络:省内的合肥、马—芜—铜经济带,省外的长三角、珠三角都建有我们的就业基地。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45%(安徽省教育厅核定)。
2005届
我院2005届有“计算机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机电技术”、“制冷与空调”、“汽车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6个专业407名毕业生,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每个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并通过召开校内专场招聘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等途径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经安徽省教育厅核定一次性就业率为96.45%
2006届
我院共有2006届毕业生558名,截至5月底,已有90%毕业生顺利落实工作单位。
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学院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基本上做到了毕业生、学院、家长三方满意。建立“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质量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识。总结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我们的具体做法与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指导我院的就业指导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学院教育的始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校开始,即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进行测试调整,帮助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拟订职业发展计划;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模拟面试、讲座及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发展和择业的系统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指明成才之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我院还在学院的网站上开辟了独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为就业工作提供了较好的信息支持,配备了专用视频系统,为毕业生进行远程网上面试提供服务。
专业、课程设置学院的办学面向市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把“就业导向、能力本位”落到实处。一是从专业设置切入,实现“产销”链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决定开设哪些专业。二是从培养模式上,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切实打通产、学合作通道。
就业网络与基地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势,紧握市场的脉搏,学院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毕业生就业网络,目前主要分布区域有:省外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以及省内的合肥、马-芜-铜-宜经济带等。学院在这些区域选择性地建立了一些长期的就业基地,如: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铜陵三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铜峰集团、日本电产(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奥克斯集团、福建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好又多百货商业有限公司、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浙江万向集团、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安徽海螺集团、华硕电脑、安徽华菱汽车公司、合肥美菱集团、浙江东方、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星马汽车股份公司等。
校园招聘为帮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学院每年都要邀请知名企业用人单位代表来我院,举办十几场校园专场招聘会。还充分利用我院的场地优势,每年冬季在我院举办“冬季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大型常设市场。每年有70%的毕业生通过这些系列的招聘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