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 | 院系 | 学习形式 | 人数 |
|---|---|---|---|---|---|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法学院 | 非全日制 | 8 |
| 035102 | 法律(法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法学院 | 非全日制 | 8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儿童、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非全) | 社会发展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非全) | 社会发展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老年与家庭社会工作(非全) | 社会发展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社区治理与服务实践(非全) | 社会发展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社会福利行政与政策(非全) | 社会发展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 非全日制 | 14 |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 非全日制 | 14 |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3 |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3 |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4 |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4 |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6 |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16 |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普通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不区分研究方向(限上海规培专项考生选) | 教育专业学位管理中心 | 非全日制 | 6 |
| 045101 | 教育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管理学系 | 非全日制 | 35 |
| 045400 | 应用心理 | 健康管理与工作心理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85404 | 计算机技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非全日制 | 70 |
| 085402 |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 | 30 |
| 085403 | 集成电路工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 | 15 |
| 085405 | 软件工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软件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 | 140 |
| 085411 |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 数据系统 |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非全日制 | 26 |
| 085403 | 集成电路工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信息学部 | 非全日制 | 20 |
| 085410 | 人工智能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信息学部 | 非全日制 | 20 |
| 125100 | 工商管理 | 人力资源与应用心理方向(非全)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22 |
| 125100 | 工商管理 | 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非全)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22 |
| 125100 | 工商管理 | 商业数据分析方向(非全)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22 |
| 125100 | 工商管理 | 智能教育方向(非全)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22 |
| 125100 | 工商管理 | 通用管理方向(非全)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22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党务管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非全日制 | 20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教育管理 | 教育管理学系 | 非全日制 | 65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60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60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社会保障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60 |
| 125400 | 旅游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经济与管理学部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20 |
| 125601 | 工程管理 | 首席技术官MEM高级项目 |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 非全日制 | 100 |
| 125601 | 工程管理 | 首席技术官MEM精英项目 |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 非全日制 | 100 |
| 125601 | 工程管理 | 应急技术与管理MEM项目 |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 非全日制 | 100 |
| 125601 | 工程管理 | 重大项目管理MEM项目 |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 | 非全日制 | 100 |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围绕“育人、文明、发展”责任使命,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重点实施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科科研优化提升、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聚焦“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行动计划,分三步实现一流办学目标: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5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目前设有4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31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2个实体教学科研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16个校管科研平台机构(含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智能+”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3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可授予22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有教职工4,414人,其中专任教师2,387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089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9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443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38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633人,硕士研究生16,117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427人。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7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两校区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 493.86 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4个(466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5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世界3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4所孔子学院和2所独立孔子课堂。
(数据截至2022年5月)

社会工作/老年与家庭社会工作(非全):035200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老年与家庭社会工作(非全))人数:30。社会工作老年与家庭社会工作(非全)华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社会发展学院专业:30(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

社会工作/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非全):035200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非全))人数:30。社会工作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非全)华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社会发展学院专业:30(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

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非全):035200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非全))人数:30。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非全)华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统考社会发展学院专业:30(不含推免)考试方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暑期非全日制教育博士、教育硕士研究生新生报到须知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金融、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地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笔译、工商管理、公共管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各领域(除教育管理)的人员,须为基础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在职教师(即2022届及之前的毕业生),不含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的在职人员。

2023年华东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方向院系学习形式人数035101法律(非法学)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管理中心非全日制法律(法学)

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法律(非法学)、社会工作、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软件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

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报考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考生请上传在职证明或就业合同(因疫情原因无法上传证明、合同的,请先行出具本人说明及承诺(格式不拘),随后再补充上传)。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