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09 | 普通类 | 549 | 23266 |
| 2022 | 本科一批 | 509 | 普通类 | 567 | 14241 |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509 | 普通类 | 570 | 13293 |
|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一批 | 529 | 普通类 | 558 | 5124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9 |
| 应用气象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气象技术与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3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应用物理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环境生态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应急管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保险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 行政管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3 |
| 供应链管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气象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气象、农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经济等相关领域 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大气科学及相关学 科领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气象业务、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格、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应用气象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应用气象学业务、研究和 管理的初步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应用气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了解应用气象学的国内外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5.熟悉我国气象业务、气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初步的应用气象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与分析、动力气象学、应 用气象学原理、农业气象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探测学(56学时)、大气物理学(64学时)、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72学时)、 天气学原理(56学时)、小气候学(56学时)、计算机模拟基础(48学时)、应用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时(56学时)、应用气象统计与数学方法(48学时)、农业气象业务方法 (48学时)、遥感与卫星气象学(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
示例二:大气物理学(48学时)、流体力学(32学时)、天气学(80学时)、应用气象学(48学 时)、动力气象学(32学时)、微气象学(48学时)、气象灾害学(48学时)、气候资源学(48学时)、 气象服务学(3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2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8学时)、应用气象学方法 (48学时)、农业气象学(48学时)、农业气象情报预报(32学时)、应用气象仪器(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科技创新实践、天气学分析、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预报实验、应用气象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教育部 门从事环境生态学研究、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所发生变化的过程、退化 机理、影响评估以及生态系统保育及修复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生态学学科思维、生态环 境问题分析方法与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保育生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 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生态学、环境 科学和工程设计科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效应分析的方法,生态规划、生态工程设计方法,以及生态修复 和环境治理工程使用的常规技术;
3.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较强实验和野外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初步具备独立开展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相关工作的能力;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其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6.具有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和初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环境工程学原理、生态毒 理学、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经济学、生态监测与评价、流域生态工程学。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生理生态学(40学时)、种群生态学(32学时)、群落生态 学(32学时)、生态系统生态学(32学时)、景观生态学(32学时)、遗传生态学(40学时)、植被生 态学(32学时)、生态工程学(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l学分):环境学(48学时)、生态学导论(32学时)、景观生态学 (48学时)、生态监测与评价(40学时)、生态工程学(48学时)、环境工程学(64学时)、保护生物 学(48学时)、产业生态学(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64学时)、普通生态学(80学时)、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48学时)、遥感导论(48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园区 设计(48学时)、环境影响评价(32学时)、生态工程(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理论课实验及野外实习、见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城市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开发应用、气候资源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农业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与评估、气象服务学、智慧气象。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综合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环境、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1江西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工统招江西应用气象学院生态学理工国家专项江西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工统招江西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工统招江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工统招江西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史统招江西商学院工商管理类理工统招江西龙山书院大气科学类理工统招江西龙山书院大气科学(定向)理工统招(定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0江西省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科统招江西省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统招江西省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科统招江西省文学院英语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日语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统招江西省商学院工商管理类理科统招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0江西省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科统招江西省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统招江西省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科统招江西省文学院英语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日语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国家专项江西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统招江西省商学院工商管理类理科统招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19江西省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工统招江西省化学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理工统招江西省文学院英语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管理工程学院物流管理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工统招江西省文学院日语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法政学院行政管理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成绩高成绩平均成绩12018江西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工统招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理工统招江西省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理工统招江西省法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法政学院行政管理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商学院工商管理类理工统招江西省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史国家专项江西省文学院日语文史国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成绩高成绩平均成绩12017江西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大气科学(水文气象)理工统招江西省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工统招江西省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公共气象服务)理工统招江西省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探测)理工统招江西省大气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大气物理)理工统招江西省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理工统招江西省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理工统招(定向录取)江西省环境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录取分数线为582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大气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81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招生计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应用物理学录取分数线为581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应用物理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物理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应用物理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81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气象技术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81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气象技术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气象技术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气象技术与工程招生计划20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80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招生计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材料物理录取分数线为580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材料物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材料物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材料物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为579分(理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海洋科学类(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江西省录取批次:2021年为本科一批,2020年为本科一批,2019年为本科一批,2018年为本科一批,2017年为本科一批。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江西招生专业有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录取分数线:理科最低分为549,最低位次为23266;文科最低分为558,最低位次为5124;202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