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江苏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8856 | (0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金融学类 | 596 | 9599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法学类 | 593 | 10810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学类 | 593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财政学类 | 592 | 11212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 | 591 | 11639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新闻传播学类 | 590 | 12082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与贸易类 | 590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统计学类 | 588 | 13029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金融数学 | 588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统计学 | 588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计算机类 | 588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环境工程 | 588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 | 587 | 13458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公共管理类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哲学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法语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社会学 | 587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日语 | 586 | 13940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历史类 | 605 | 1175 | (04)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法学类 | 601 | 1558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金融学类 | 598 | 1865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新闻传播学类 | 598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 | 597 | 1979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经济学类 | 597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财政学类 | 597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公共管理类 | 596 | 2129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经济与贸易类 | 596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 | 596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哲学 | 595 | 2294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595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社会学 | 595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日语 | 595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法语 | 595 | (0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专业代码:1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管理科学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管理要求而设置的一个较新专业,该专业从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突出专业学习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互相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做出优化决策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以管理为核心,融通数学、经济、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该专业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科学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在这支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且都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在教学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在科学研究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科学专业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包括:(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一般课堂理论教学外,管理科学专业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模拟演练、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管理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特性和方法论特征,据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为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研究基础。(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由专业科老师提供学术指导。这些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企业决策模拟比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等。(4)坚持“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主任制度是本专业的优秀传统,这一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师生沟通交流、深度认识专业的机会;导师制度则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和“全方位”的生活和学业指导。
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领域的活动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以来,管理科学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和国家级立项累计8项、“挑战杯”和“博文杯”项目获奖10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企业竞争模拟等国家级比赛获奖5项。管理科学专业每届毕业生中约有20%左右的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他们前往深造的高校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管理科学专业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含攻读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2502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环境工程专业属工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依据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活动对环境科技人才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文、法等国家级优势学科进行学科建设,形成了“工文结合,以文助工”——既注重理工基础,同时又兼顾与文、管交叉融合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具备环境工程本科、环境管理硕士、环境技术经济博士的招生资格与培养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卫生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能源部门、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教育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本科毕业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目前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全部具有国内“985”或“211”高校博士学位,其中,多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与国际合作研究经历,师资团队普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国际视野与深厚的学术科研背景。
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生培养上,本专业注重以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促进课堂教学。在科学研究方面,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教学团队成员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国家级纵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余项,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教学研究方面,学科团队中的多位教师通过分别承担不同级别的教学研究改革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文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方案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实践方面,建立了与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环境规划与设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工程公司与部分高污染行业企业等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联系,在部分单位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工文结合,以文助工”的专业培养模式使本专业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本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学生每年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科研活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中多个项目获得教育部级或校级立项并圆满完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申报中多个项目被立项并获奖。代表性的如2010级陈娜同学主持了国家级重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企业旧址储备地余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在我校历届大学生“博文杯”科技创新项目评比中,本专业学生同样表现突出,代表性的如2011级朱丽芸同学主持的重点项目“关于武汉高校区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处理模式的创新型探究”;2009级金蓉同学主持的重点项目“浅析循环经济在城市水资源中的应用”等;在历年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的评选中,我专业涌现出了像胡爱辉、王香群、郑惠方、刘亚男、徐在坤、梁春华、黄建伟等一大批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生。在毕业生中,有近10%的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另有多名学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深造,其余大部分学生均有较好的就业去向。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环保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解决我国现实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其它专业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而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社会共识下,我校管理与技术并重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将使本专业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并最终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 认识、研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社会规划等方面工 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接受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的专业训练,具有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的基本能力及社会管理工作的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动态;
2.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能做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
3.了解经济、政治、法律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 法规,并了解我国国情;
5.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社会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社会学。
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 学、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代码:0301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法学专业属法学类学科,本科教育除法学方向以外,还设有民商法、政府法制和涉外经贸法三个方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所属学院拥有国家人文社科基地(知识产权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三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专业所属学院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招收法学本科生的三家院校之一,获批教育部第一批高等院校法学特色专业、湖北省法学品牌专业。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分别获得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称号,法学学科在全国“211工程”院校三期重点项目的申报中获全优成绩。
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5人,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副教授76人。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法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民商法团队)和4个校级教学团队(国际私法团队、宪法学团队、法律史团队和法学通论团队)。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示范效应下按照高标准打造教学团队,为贯彻和践行法学特色教育理念奠定人力基础。
本专业拥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国际私法学、中国法制史),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国际私法学),1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学院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条件,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50余项。设有22个科研机构,与美、德、法、意、澳等 20 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与内地的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合作关系。
二、人才培养质量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通人文、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为特色,培养方案具有“重视实训教学和法律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三大特征。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辩论赛,成绩喜人。2014年6月,法学院本科生方培思、黄宇璐均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上,学院学子荣获全国“最优秀论文”奖,点评专家在闭幕式上给予高度赞扬。2012年12月,国际法论辩队参加中国高校第六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获得一等奖,队员张浩博获得此次比赛唯一的“最佳辩手”奖。2013年2月,我院学子参加“杰塞普”国际模拟法庭中国赛区第十一届全国选拔赛,并荣获二等奖。2013年6月,由法学院学生担任主力的代表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夺冠。2014年12月,法学院代表队先后获第三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最佳诉状奖,中国空间法学会第十一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法学院还连续两年问鼎湖北省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毕业生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被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新闻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录用。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193名学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升学率为26.80%;2014届毕业生中共有41名学生前往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等高校深造。毕业生的良好职场表现获得了媒体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1996届毕业生曹林获“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被评价为“新时期特区法官的杰出代表”。2006届毕业生任意获2014年全国女大学生就业榜样。
知名院友代表:
王利明,1981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进,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明楷,1982年毕业于原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教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业务咨询专家。曾获司法部部级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等称号。
专业名称:金融数学 专业代码:020305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是金融学下特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首次招生40人。本专业结合学校的财经特色,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金融数学理论基础和应用,通过开设《微(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金融随机分析》、《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原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在金融、保险和风险控制与精算等方面的应用,为学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工作或在金融、经济方面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业特色与优势是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托我校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优势,将数学基础类课程、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数学与金融学交叉课程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金融数量分析与建模能力,打造兼具数理分析能力、金融建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数学专业现有一只年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20位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习经历的教师9人。在岗“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教师1人。近5年来,有7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立项,有9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有4人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学校本科教学二等奖,1人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发表SCI、CSSCI期刊论文40余篇。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在做好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竞赛,以全面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主要学习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和金融基础,接受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同时学习一定的财会、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金融与统计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经济、金融、保险与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需求预期与展望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期的就业方向包括:(1)本专业毕业生有30%——50%将出国深造或考取国内研究生;(2)有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在数量金融分析、量化投资、金融建模等方面一展所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具有较高技能的金融类人才在社会需求中将呈逐年增加趋势;(3)本专业也将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从事风险分析与控制、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经济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2007年度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现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一个(经济史),省级重点学科六个,2000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点七个,硕士点八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培养体系。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经济学专业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并列排名第16名。
经济学专业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导12人),副教授1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队伍中有 13人曾经或正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此外,学院还与丹佛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合作,多位教师获得校本科教学奖。
经济学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四门(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经济史),校级精品课程五门(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和经济学通论),专业科研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从1990年到2014年间,经济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1人次,出版学术著作79部,教材10余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制定“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和法律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实行“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2007年,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3年开始举办“文澜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中南经英”系列活动。
经济学系长期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集体)受到校级各类荣誉奖励共计175人次、省市级荣誉奖励共计55人次、国家级荣誉奖励共计2人次。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7级经济学专业学生林凯、刘斌、胡飞龙等人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全校本科生唯此一项),2011年6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2008级学生杞如福获全校唯一一个一等奖,在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生孙喜梅获“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仅2012年,本专业本科生就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以上奖励2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经济学专业鼓励、引导和推荐本专业学生到国内外名校深造。每年有十多名学生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读研。,很多优秀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仅2009-2012年间,就累计有88名本科毕业生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留学深造,占毕业人数8.2%。其中,多名学生进入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华威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一流学府攻读硕博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从毕业生的去向来看,除部分学生被推荐和考取研究生外,部分毕业生海外留学之外,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研机构、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实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精神,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为经济理论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各类实际经济部门所欢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新闻传播学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4分,日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7分,法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8分,法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8分,日语历史类录取分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公共管理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日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劳动关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经济统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俄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4分,法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5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法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4分,工商管理类(财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动关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工程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农林经济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劳动关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国际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国际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9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9分,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管理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法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管理科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法语(只招英语或法语考生)、外国语言文学类(只招英语考生)、公安学类(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只招男生)(南湖校区)、日语(只招日语或英语考生)、财政学类、法语(只招英语或法语考生)、经济管理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6分,工商管理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公共管理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哲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外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