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广东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2 | 7606 | (2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金融学类 | 624 | 10616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法学类 | 621 | 11919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财政学类 | 618 | 13336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 | 617 | 13827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统计学 | 617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学类 | 616 | 1433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公共管理类 | 613 | 15918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新闻传播学类 | 612 | 16472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俄语 | 612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与贸易类 | 611 | 1704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统计学类 | 608 | 18762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 | 607 | 19403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金融数学 | 607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哲学 | 607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法语 | 607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606 | 19988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605 | 20612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计算机类 | 60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日语 | 60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环境工程 | 605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 | 历史类 | 610 | 1916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法学类 | 607 | 2273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哲学 | 606 | 2385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劳动关系 | 606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新闻传播学类 | 605 | 2519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汉语言文学 | 605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金融学类 | 603 | 2790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经济学类 | 603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财政学类 | 602 | 2930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经济与贸易类 | 602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法语 | 602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601 | 3081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工商管理类 | 601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日语 | 601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公共管理类 | 601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俄语 | 601 | (2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业名称:财政学 专业代码:0202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经济学,所属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专业所依托学科财政学科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所授学位为经济学学士。
2、专业的影响力在全国各大高校名列前茅。2006年财政学专业被《中国大学评价》评为经济学专业A++级,同年获“湖北省高等院校首批品牌专业”称号;2007财政学专业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生活中的财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4年,财政学专业获国家级本科教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
3、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专任教师43人,另有外聘教授6人,外聘教授中博士生导师3人、“楚天学者”2人、“文澜学者”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36人,分别占教师比重的88.37%和83.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4人,占教师比重55.81%。是一支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被评选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湖北名师”称号,3人(次)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为“文澜学者特聘教授”、2人为“文澜青年学者”,5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其中1人任副秘书长,1人任常务理事),2人兼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其中1人任常务理事),1人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近年来,教师中有10余人次获得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4、课程建设情况。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近5年来,主编教材31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全国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6部,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6部。
5、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情况。2005年以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6项,承担省级教研项目15项,且多次获奖,出版专著74部,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67篇,连续12年出版“中国地方财政发展研究报告”,在财税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每年举办1次国际会议,主办的“全国财政学博士论坛”已形成品牌。
二、人才培养质量
秉承我校“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制定并实施《财政税务学院本科生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举办“财税之光·博导之行”系列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创办《财税新声》学生学术刊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人才培养模式。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等多学科的有力支撑,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在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制度上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也注重财务和会计方面知识的学习,并接受以上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财税及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设财政学中澳班、中英班,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高。
2、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情况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本专业学生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学校“博文杯”实证调研成果奖、暑期社会调研、各级科研论文竞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在历年的学校本科生“十大科研之星”的评比中,本专业学生年均占2名以上,充分显示出本专业学生较强的科研实力。
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大型竞赛中取得佳绩,充分展现出本专业学子扎实的学科素养。
3、学生推荐或考入到国内外名校深造情况
近5年共有100余名同学被国内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录取继续攻读研究生,100余名同学到国外名校深造。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9年至今,学院各专业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6.1%、95.4%、97.05%、97.46%、98.17%,98.03%,居全校前列。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分布在公务员系统、金融系统和大型企业,就业层次较高。改革开放以来,毕业本科生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在学院的毕业生中,许多人担任国家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或成功的实业家,大量的成长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业务骨干。
专业名称:经济统计学 专业代码:020102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经济统计学专业属于统计学门类,隶属于统计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培养宏微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社会科学研究、政府机构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数据分析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经济统计学科创建于1951年,是我校最早的学科之一。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是我校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经济统计学专业所依托的统计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统计学多次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经济统计学是我校统计学专业最早设立的优势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国民经济核算、企业经济统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在全国学术领域享有较高的地位与影响力。
二、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在32位专业教师中有教授8人,博导6人,硕导2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学校“511”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本专业教学团队中有1人次获部级优秀教师称号,有多人次获校级教学成果优秀奖。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在搞好课堂教学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竞赛活动,以全面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技能大赛总决赛、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竞赛、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华中数模邀请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实践项目中均取得优秀成果。
三、社会需求预期与展望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统计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与实际工作能力,拥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学科背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政府部门、金融单位、大中型企业和咨询机构面临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需要大量具备经济统计专业背景的中高级经济统计管理人才。社会对人才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解释、推断、预测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经济统计已成为国家宏观管理与决策、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等活动的重要理论工具和实用方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日益广阔。
专业名称: 日语 专业代码:050207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日语专业依托学校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国家一级优势学科,以日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工具,扎实学好经济贸易等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以日语语言基础为核心、兼备贸易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为生产、贸易、金融、海关、旅游、教育和管理等部门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本专业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本专业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一系列理论加实务特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立足实际、重视发展的课程体系特征。主要的方向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务》、《旅游日语口译》、《日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概论》、《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等。第5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务》,通过介绍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务中重大疑难问题及商务、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大量训练,让学生掌握雄厚的翻译理论,具备扎实的翻译技能。同期开设的《日语语言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坚实的语言输入、分析、生成、验证语言的能力,养成高级口语、听解、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日语商务文书写作》以典型商务案例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强和涵盖多种职业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商务的技能。
日语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6名(含外教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1名,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含3名在读),全部教师均有日本留学或进修经历,有2名教师的专业背景是日语加法律或管理学,另有2名教师是擅长英语和日语的双语人才。师资结构年轻化、复合化。全体日语专业教师精诚团结,勤奋钻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采用激励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础日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以雷鸣、付黎旭、袁园等老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在CSSCI期刊及国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教育部级、省级、校级及社会横向课题,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本着“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批判式学习态度、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及研究的教学方法,辅以交换生制度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外语又懂商贸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胜任国际贸易方面日语口译、笔译工作。学生毕业后到教育、外事、外贸、科技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涉外企业、旅游公关、企事业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日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日语有关的工作。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并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分大学和长崎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有5-10名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为促进学科的融通性,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日语语言课程外,还鼓励学生辅修金融、会计、法学等专业的双学位,以拓宽知识面及就业渠道。优秀本科生中有多名同学作为交换生直接派往日本留学;本科生已获数十项地区、国家及国际级奖项。2008年我院李娜同学获“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华中赛区决赛”特等奖,并赴日本参加各国大学生日语演讲赛,获中国赛区第四名。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日语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已毕业的学生多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大城市,从事与外语、外贸相关的工作。许多学生保送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学校攻读硕士学位。还有数名学生考入日本各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名称: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经济学专业为教育部批准的2007年度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现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一个(经济史),省级重点学科六个,2000年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点七个,硕士点八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培养体系。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中,经济学专业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并列排名第16名。
经济学专业现有教师39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导12人),副教授17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者”2人。教师队伍中有 13人曾经或正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学习、进修或从事合作研究。此外,学院还与丹佛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合作,多位教师获得校本科教学奖。
经济学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四门(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经济史),校级精品课程五门(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和经济学通论),专业科研力量在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中具有整体实力优势,开拓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形成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从1990年到2014年间,经济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1人次,出版学术著作79部,教材10余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制定“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和法律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实行“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2007年,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3年开始举办“文澜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中南经英”系列活动。
经济学系长期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集体)受到校级各类荣誉奖励共计175人次、省市级荣誉奖励共计55人次、国家级荣誉奖励共计2人次。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2007级经济学专业学生林凯、刘斌、胡飞龙等人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全校本科生唯此一项),2011年6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2008级学生杞如福获全校唯一一个一等奖,在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生孙喜梅获“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仅2012年,本专业本科生就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以上奖励2项。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经济学专业鼓励、引导和推荐本专业学生到国内外名校深造。每年有十多名学生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读研。,很多优秀毕业生出国继续深造,仅2009-2012年间,就累计有88名本科毕业生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留学深造,占毕业人数8.2%。其中,多名学生进入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华威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一流学府攻读硕博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在学生培养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从毕业生的去向来看,除部分学生被推荐和考取研究生外,部分毕业生海外留学之外,其余毕业生主要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研机构、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实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富于创新精神,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为经济理论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各类实际经济部门所欢迎。
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代码:0301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法学专业属法学类学科,本科教育除法学方向以外,还设有民商法、政府法制和涉外经贸法三个方向,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所属学院拥有国家人文社科基地(知识产权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全国首批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三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专业所属学院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招收法学本科生的三家院校之一,获批教育部第一批高等院校法学特色专业、湖北省法学品牌专业。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分别获得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称号,法学学科在全国“211工程”院校三期重点项目的申报中获全优成绩。
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5人,教授4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副教授76人。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知识产权法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民商法团队)和4个校级教学团队(国际私法团队、宪法学团队、法律史团队和法学通论团队)。在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示范效应下按照高标准打造教学团队,为贯彻和践行法学特色教育理念奠定人力基础。
本专业拥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国际私法学、中国法制史),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国际私法学),10余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
学院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条件,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50余项。设有22个科研机构,与美、德、法、意、澳等 20 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与内地的法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合作关系。
二、人才培养质量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以“通人文、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为特色,培养方案具有“重视实训教学和法律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遵循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三大特征。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辩论赛,成绩喜人。2014年6月,法学院本科生方培思、黄宇璐均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一等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上,学院学子荣获全国“最优秀论文”奖,点评专家在闭幕式上给予高度赞扬。2012年12月,国际法论辩队参加中国高校第六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获得一等奖,队员张浩博获得此次比赛唯一的“最佳辩手”奖。2013年2月,我院学子参加“杰塞普”国际模拟法庭中国赛区第十一届全国选拔赛,并荣获二等奖。2013年6月,由法学院学生担任主力的代表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夺冠。2014年12月,法学院代表队先后获第三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最佳诉状奖,中国空间法学会第十一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法学院还连续两年问鼎湖北省高校法学专业辩论赛。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毕业生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被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新闻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录用。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193名学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升学率为26.80%;2014届毕业生中共有41名学生前往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等高校深造。毕业生的良好职场表现获得了媒体和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1996届毕业生曹林获“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被评价为“新时期特区法官的杰出代表”。2006届毕业生任意获2014年全国女大学生就业榜样。
知名院友代表:
王利明,1981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进,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明楷,1982年毕业于原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百千万”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教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业务咨询专家。曾获司法部部级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等称号。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2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3分,新闻传播学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4分,日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7分,法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08分,法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8分,日语历史类录取分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公共管理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日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劳动关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经济统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47分,俄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4分,法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5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法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14分,工商管理类(财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管理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工商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劳动关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管理科学与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外语:英语英语、商务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哲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5分,计算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1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法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外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法语、经济学类(020101.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0205.国际商务)、日语、环境工程、哲学、经济与贸易类(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020402.贸易经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1分,工商管理类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1分,日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1分,公共管理类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1分,俄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01分,财政学类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