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陕西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1829(需要考559分);
2.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2495(需要考556分);
3.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12705(需要考555分);
4.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理科普通类排位12705(需要考555分);
5.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2935(需要考554分);
6.机器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177(需要考553分);
7.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407(需要考552分);
8.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13666(需要考551分);
9.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925(需要考550分);
10.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14163(需要考549分);
11.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3(需要考548分);
12.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699(需要考543分);
13.测绘类(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699(需要考543分);
14.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952(需要考542分);
15.能源动力类(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952(需要考542分);
16.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4(需要考539分);
17.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4(需要考539分);
18.地质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4(需要考539分);
19.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4(需要考539分);
20.力学类(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4(需要考539分);
21.矿业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71(需要考538分);
22.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71(需要考538分);
23.土木类(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071(需要考538分);
24.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7071(需要考538分);
25.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145(需要考566分);
26.法学类(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325(需要考564分);
27.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文科普通类排位3325(需要考564分);
28.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425(需要考563分)
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各专业陕西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陕西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11829 |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56 | 12495 |
| 人工智能 | 555 | 12705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555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 554 | 12935 |
| 机器人工程 | 553 | 13177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552 | 13407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51 | 13666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550 | 13925 |
| 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549 | 14163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职业卫生工程) | 548 | 14413 |
| 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 | 543 | 15699 |
| 测绘类(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 54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42 | 15952 |
| 能源动力类(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542 |
| 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39 | 16784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 539 |
| 地质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539 |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 | 539 |
| 力学类(工程力学) | 539 |
| 矿业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业工程) | 538 | 17071 |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538 |
| 土木类(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38 |
| 土地资源管理 | 538 |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566 | 3145 |
| 法学类(法学) | 564 | 3325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 | 564 |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 | 563 | 3425 |
法学类
法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物理学类
物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培养目标与要求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江苏省重点学科,积极适应数字强国和新工科发展战略,立足满足我国对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类人才的迫切巨大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统计分析、运筹优化、大数据建模与决策等技术、方法和工具,特别是在能源、安全、环境等方面从事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数据挖掘与建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大数据战略规划等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相应基本要求,力求成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和未来开拓者。
2.课程设置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立足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以“为学生创造成长价值”的教育教学理念,现已创立了基于职业价值链的培养模式,采取“案例研讨、人际互动、技能锤炼、创新实践”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自我认知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组织推动能力、决策领导能力、应变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大数据智慧决策的胜任力“五力”模型,在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教练、学生能力提升方面,已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已形成本科、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大数据分析技术、Pytho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系统工程导论、决策理论与方法、计量经济学、市场研究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系统架构、大数据管理方法与应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推荐系统导论、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
主要的专业实践项目有:Python程序设计上机实践、WKB团队培训、大数据分析基础实训、大数据统计计量分析实训、能源大数据分析实训、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还依托学校和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采取国际化教学,通过交换生、境外实习、学术交流等形式为本科生提供国际化教学资源、为本科生出国提供指导和资助。
3.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4.就业情况
作为国家急需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中国矿业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毕业生将成为“视野广、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热切期盼和青睐。
本专业毕业生可运用统计分析、运筹优化、大数据建模与决策等技术为各级政府部门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数据挖掘与建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大数据战略规划等工作,亦可在相关院校和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海量数据,无限资源,中国矿业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期待与你发掘价值,创建未来!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080414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
相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培养目标
明确目标是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迷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掌握机器人整机与核心零部件设计、控制系统与软件开发、检测传感与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经济、安全环保意识和工程职业道德的机器人工程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好学力行、求是创新,成为能够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机器人工程领域内的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2.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通信原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机器人驱动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机器人学基础、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机构与结构设计、自主移动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
3.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4.就业情况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新工科专业,市场需求巨大,而机器人专业人才极度紧缺。中国矿业大学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青睐。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国内外一流企业、国防、电力、铁路、科研院所等企业和部门就业,从事专用机器人研发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对前景如此之好的专业,你还在犹豫什么,快来加入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这个大家庭吧!
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测绘、国土、国防、林业、农业、海洋、资源、环境、交通和规划等领域从事传感
器的集成与设计、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
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传感器原理、遥感对地观测机理、遥感数据分析处理和
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遥感传感器集成、遥感野外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判读
与解译、遥感专题制图、航空航天测绘、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遥感应用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基
本训练,掌握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地形测绘、专题信息提取及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电子、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
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集成、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的应用等
技术;
3.具有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
务的初步能力;
4.熟悉测绘、遥感、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领域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
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具有
一定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
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
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验与实践训练等,涵盖物体几何与辐射特性、电磁波及其大气
传输、卫星轨道与遥感平台、传感器成像机理、影像获取与传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地理空间
信息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通过开展各种
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5学时)、遥感物理基础(36学时)、摄影测量基础(72学
时)、数字图像处理(45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图像解译(36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5学时)、GPS原理及其应用(45学时)、航空与航天数据获取(45学时);成像传感器原
理(72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5学时);数字摄影测量(72学时)、近景摄影
测量(45学时)、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36学时);空间数据库(54学时)、空间分析(45学
时)、网络GIS(54学时)。
示例二:地图学(56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0学时)、摄影测量学(40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8学时)、遥感解译与制图(32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数字摄影测量(24
学时)、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40学时)、微波遥感(40学时)、普通地质学(32学时)、自然地
理与地质学(40学时)、地质遥感(32学时)、国土资源遥感(32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8学时)。
示例三:遥感原理与方法(54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36
学时)、数字摄影测量(45学时)、GIS原理(45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5学时)、大气物理与大
气探测(45学时)、地学数理方法(45学时)、人文地理(45学时)、自然地理(45学时)、遥感地学
分析(36学时)、大气遥感(45学时)、雷达与卫星气象学(45学时)、3S气象应用(3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综合实习、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习、传感器原理课程实习、遥感
影像判读与解译实习、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定量遥感基础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
习、遥感专题图制作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能力:地物光谱及相关数据的野外采集、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航空航天
测绘产品生产、遥感应用综合实践设计与实现、生产项目设计与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