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青海各专业排位:
1.电气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429(需要考486分);
2.计算机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149(需要考468分);
3.电子信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457(需要考462分);
4.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607(需要考459分);
5.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676(需要考458分);
6.工商管理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741(需要考457分);
7.测绘类理科普通类排位3917(需要考454分);
8.能源动力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167(需要考450分);
9.机械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230(需要考449分);
10.物理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478(需要考445分);
11.矿业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818(需要考440分);
12.化工与制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818(需要考440分);
13.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893(需要考439分);
14.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5099(需要考436分);
15.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5099(需要考436分);
16.地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5174(需要考435分);
17.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5174(需要考435分);
18.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720(需要考510分)
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各专业青海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青海 | 电气类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86 | 2429 |
| 计算机类 | 468 | 3149 |
| 电子信息类 | 462 | 3457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459 | 3607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458 | 3676 |
| 工商管理类 | 457 | 3741 |
| 测绘类 | 454 | 3917 |
| 能源动力类 | 450 | 4167 |
| 机械类 | 449 | 4230 |
| 物理学类 | 445 | 4478 |
| 矿业类 | 440 | 4818 |
| 化工与制药类 | 440 |
| 材料类 | 439 | 489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436 | 5099 |
| 土地资源管理 | 436 |
| 地质类 | 435 | 5174 |
| 土木类 | 435 |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科 | 510 | 720 |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物理学类
物理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测绘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遥感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能在测绘、国土、国防、林业、农业、海洋、资源、环境、交通和规划等领域从事传感
器的集成与设计、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
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遥感传感器原理、遥感对地观测机理、遥感数据分析处理和
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遥感传感器集成、遥感野外数据采集、遥感影像判读
与解译、遥感专题制图、航空航天测绘、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遥感应用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基
本训练,掌握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地形测绘、专题信息提取及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数学、物理、地理、电子、计算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
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集成、遥感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的应用等
技术;
3.具有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专题信息提取、遥感数据建模与反演、数字化测绘和遥感信息服
务的初步能力;
4.熟悉测绘、遥感、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领域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
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具有
一定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3部分构成。通识教育
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
含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验与实践训练等,涵盖物体几何与辐射特性、电磁波及其大气
传输、卫星轨道与遥感平台、传感器成像机理、影像获取与传输、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地理空间
信息等核心知识领域;综合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社情国情教育,通过开展各种
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5学时)、遥感物理基础(36学时)、摄影测量基础(72学
时)、数字图像处理(45学时)、遥感原理与应用(54学时)、遥感图像解译(36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5学时)、GPS原理及其应用(45学时)、航空与航天数据获取(45学时);成像传感器原
理(72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5学时);数字摄影测量(72学时)、近景摄影
测量(45学时)、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36学时);空间数据库(54学时)、空间分析(45学
时)、网络GIS(54学时)。
示例二:地图学(56学时)、遥感原理及应用(40学时)、摄影测量学(40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原理(48学时)、遥感解译与制图(32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0学时)、数字摄影测量(24
学时)、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40学时)、微波遥感(40学时)、普通地质学(32学时)、自然地
理与地质学(40学时)、地质遥感(32学时)、国土资源遥感(32学时)、遥感应用模型(48学时)。
示例三:遥感原理与方法(54学时)、微波遥感(36学时)、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36
学时)、数字摄影测量(45学时)、GIS原理(45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5学时)、大气物理与大
气探测(45学时)、地学数理方法(45学时)、人文地理(45学时)、自然地理(45学时)、遥感地学
分析(36学时)、大气遥感(45学时)、雷达与卫星气象学(45学时)、3S气象应用(3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综合实习、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习、传感器原理课程实习、遥感
影像判读与解译实习、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定量遥感基础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
习、遥感专题图制作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能力:地物光谱及相关数据的野外采集、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航空航天
测绘产品生产、遥感应用综合实践设计与实现、生产项目设计与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公共管理类
土地资源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知识,
接受土地调查与规划、土地政策分析、地籍管理、房地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测、绘、规、
估、表、籍”和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能适应新时期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工作
和研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规划、
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的培养和训练,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
本知识,能够胜任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及土地
开发经营的技术; 3.有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管理的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法学概论(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
行政管理学)、国土资源概论(土地资源学)、土地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学、地
籍管理、测量学、土地利用工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土地资源管理实习、土地资源管理专题调查、测量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测量学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中国矿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环境科学(学制四年 理学学士)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寻求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本专业突出矿业和环境地学特色,培养具有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环境科学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教学、环境评价、工程设计、环境规划及环境管理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可通过选拔赴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