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7335(需要考630分);
2.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7990(需要考626分);
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171(需要考625分);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171(需要考625分);
5.通信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171(需要考625分);
6.电子信息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171(需要考625分);
7.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171(需要考625分);
8.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689(需要考622分);
9.物流管理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8689(需要考622分);
10.信息安全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689(需要考622分);
11.法学综合普通类(思想政治/历史(2选1))排位8865(需要考621分);
12.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865(需要考621分);
13.机器人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865(需要考621分);
14.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8865(需要考621分);
15.会计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054(需要考620分);
16.工业设计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054(需要考620分);
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054(需要考620分);
18.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38(需要考619分);
19.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238(需要考619分);
20.英语(外语语种为英语)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38(需要考619分);
21.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9238(需要考619分);
22.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普通类(思想政治必选)排位9411(需要考618分);
23.行政管理综合普通类(政/地/史(3选1))排位9411(需要考618分);
24.安全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411(需要考618分);
25.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411(需要考618分);
26.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411(需要考618分);
27.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28.工程力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29.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0.工程管理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1.应用物理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2.环境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3.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4.智能感知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9601(需要考617分);
35.生物医学工程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9784(需要考616分);
36.土木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9784(需要考616分);
37.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9985(需要考615分);
38.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145(需要考614分);
39.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145(需要考614分);
40.建筑学(美术)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145(需要考614分);
4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330(需要考613分);
4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330(需要考613分);
43.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330(需要考613分);
44.应用化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330(需要考613分);
45.城乡规划(美术)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330(需要考613分);
46.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490(需要考612分);
47.制药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670(需要考611分);
48.金属材料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670(需要考611分);
49.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10670(需要考611分)
2021年太原理工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天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明向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0 | 7335 | (2) | 物理必选 |
| 电子科学与技术(明向校区) | 626 | 7990 | (2) | 物理必选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明向校区) | 625 | 8171 | (2) | 物理必选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明向校区) | 625 | (2) | 物理必选 |
| 通信工程(明向校区) | 625 | (2) | 物理必选 |
| 电子信息工程(明向校区) | 625 | (2) | 物理必选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明向校区) | 625 | (2) | 物理必选 |
| 自动化(明向校区) | 622 | 8689 | (2) | 物理必选 |
| 物流管理(明向校区) | 622 | (1) | 不限 |
| 信息安全(明向校区) | 622 | (2) | 物理必选 |
| 法学(明向校区) | 621 | 8865 | (4) | 思想政治/历史(2选1) |
| 信息与计算科学(明向校区) | 621 | (2) | 物理必选 |
| 机器人工程(明向校区) | 621 | (2) | 物理必选 |
| 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明向校区) | 621 | (2) | 物理必选 |
| 会计学(明向校区) | 620 | 9054 | (1) | 不限 |
| 工业设计(明向校区) | 620 | (2) | 物理必选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明向校区) | 620 | (2) | 物理必选 |
| 国际经济与贸易(明向校区) | 619 | 9238 | (1) | 不限 |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明向校区) | 619 | (2) | 物理必选 |
| 英语(外语语种为英语)(明向校区) | 619 | (1) | 不限 |
| 物流管理(航空物流)(明向校区) | 619 | (1) | 不限 |
| 思想政治教育(明向校区) | 618 | 9411 | (3) | 思想政治必选 |
| 行政管理(明向校区) | 618 | (5) | 政/地/史(3选1) |
| 安全工程(明向校区) | 618 | (2) | 物理必选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明向校区) | 618 | (2) | 物理必选 |
| 车辆工程(明向校区) | 618 | (2) | 物理必选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明向校区) | 617 | 9601 | (2) | 物理必选 |
| 工程力学(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机械电子工程(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工程管理(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应用物理学(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环境工程(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测控技术与仪器(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智能感知工程(明向校区) | 617 | (2) | 物理必选 |
| 生物医学工程(明向校区) | 616 | 9784 | (6) | 物/化/生(3选1) |
| 土木工程(明向校区) | 616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明向校区) | 615 | 9985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明向校区) | 614 | 10145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水利水电工程(明向校区) | 614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建筑学(入校后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转其它专业)(明向校区) | 614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明向校区) | 613 | 10330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明向校区) | 613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化学工程与工艺(明向校区) | 613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应用化学(明向校区) | 613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城乡规划(入校后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转其它专业)(明向校区) | 613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明向校区) | 612 | 10490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制药工程(明向校区) | 611 | 10670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金属材料工程(明向校区) | 611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材料科学与工程(明向校区) | 611 | (7)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通信工程所需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领域内新知识、新技术等信息,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终生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通信工程问题,能针对通信领域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进行通信系统和工程设计、实施和维护。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与通信工程有关的理论研究、通信设备和系统开发、工程设计实施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领域中信息产生、传输、交换、处理和分析等通信过程的专业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性和适应性。主要课程:电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现代通信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业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学校雄厚的工程教育背景,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备由建设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具备全面发展的个性、特色鲜明的专业综合素质、扎实的实践能力、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建设工程、矿山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复杂工程管理的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安全等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事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安全与环节保护、建筑结构、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应用、应用统计学、数据库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财务、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运筹学、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前沿专题。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计算机类
信息安全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信息安全专业是太原理工大学于2017年获批设立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信息安全专业融合计算机、电子、通信、数学、物理、法律和管理等多个交叉学科,是面向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工科建设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自主和持续学习拓展知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系统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的学生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系统工程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技术概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原理及安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安全、网络攻击与防御、信息安全管理与法规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与工程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自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贸易实务与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熟练使用1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第一,具备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等;第二,具备较为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第三,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数据库技术与管理、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报关实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社会调查、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自主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等。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力学类
工程力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仿真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生物医学工程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地能在较高层次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优秀学生可免试直接攻读力学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系统和坚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编制一定的应用软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工程与科学计算、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能力,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板壳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仿真软件及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材料类引导性专业目录,在原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专业基础上于2019年重新组建成立的新专业。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渗透、移植和交叉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本专业2009年被选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专业。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7人,其中百人计划专家2名,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46人。本专业原有的四个方向师资充足,教学设备完善,已经培养出多届毕业生,社会反响良好。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化学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和其它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应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科研与工程工作,解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化学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要求毕业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要求毕业生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测试、结构表征及生产设备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基础科学与工程理论,具有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科研与工程工作必要的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能力与素质,分析和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相关科研或工程问题的能力。材料化学方向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实践的系统训练,掌握实施专业领域实验/设计的能力,具有从事材料化学领域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创新思维和组织能力,能解决材料化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且为适应地方经济的社会需求,依照我校“双一流”建设五大工程,侧重要求在材料制备、材料性能研究、服役环境下的材料失效与控制等方面具有专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要求学生通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基本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理解新能源的获取、转化、存储、管理、应用所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新能源材料、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备、测试与应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加工与制备技术。高分子方向主要专业课有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塑料成型模具等。无机非金属方向主要专业课有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热工基础与设备、粉体工程等。材料化学方向主要专业特色课有电化学测试技术、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性能学、材料化学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主要专业课有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化学电源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