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临床医学(5年)(52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26473 |
| 经济学 | 568 | 29170 | ||||
| 医学检验技术 | 567 | 29679 | ||||
| 自动化 | 566 | 30263 | ||||
| 林学 | 56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65 | 30826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65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4 | 31405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64 | |||||
| 能源化学工程 | 563 | 32023 | ||||
| 环境工程 | 563 | |||||
| 测绘工程 | 563 | |||||
| 城乡规划(5年) | 563 | |||||
| 金融学 | 562 | 32607 | ||||
| 工程管理 | 561 | 33227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1 | |||||
| 中医学(5年)(5200元/年) | 561 | |||||
| 应用化学 | 560 | 33869 | ||||
| 生物技术 | 560 | |||||
| 生物工程 | 560 | |||||
| 环境生态工程 | 560 | |||||
| 生态学 | 560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59 | 34502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59 | |||||
| 地质工程 | 559 | |||||
| 环境科学 | 559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59 | |||||
| 药学 | 558 | 35114 | ||||
| 草业科学 | 558 | |||||
| 水利水电工程 | 558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557 | 35723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57 | |||||
| 中药学 | 557 | |||||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57 | |||||
| 工商管理类(4100元/年;含会计学、财务管理) | 557 |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57 | |||||
| 麻醉学(5年)(5200元/年) | 557 | |||||
| 动物医学(5年)(3600元/年) | 557 | |||||
| 植物生产类(3600元/年;含农学、园艺、植物保护) | 557 | |||||
| 化工与制药类(4800元/年;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 557 | |||||
| 动物科学 | 556 | 36371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56 | |||||
| 资源勘查工程 | 556 | |||||
| 土木工程 | 556 | |||||
| 预防医学(5年)(5200元/年) | 55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宽广、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有志于献身地质事业。熟悉地质工程评价、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程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青藏高原区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环境地质勘察行业和建筑、交通、石油、水利水电等相关专业行业和部门从事相关专业技术、科研、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以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核心,构筑课程建设体系;2.加强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教学和科研平台;3.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技能训练。
三、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构力学Ⅱ、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地球物理勘探Ⅱ、岩土钻掘工程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I、环境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地质学、地基与基础、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英语、工程地质学、工程施工与管理、地质灾害与防治。四、学制与学位: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理论基础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科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知识领域可分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城乡空间规划、城乡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实施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主要在专业规划编制单位、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处理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复杂关系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
一、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以医学院原有专业为基础,依托高原医学和藏医药学博士点特色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特征,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是学生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基本掌握中药、中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从创办开始就极其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态度,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理 论和知识,具有开展生态学实验和野外实践的技能,能在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 环保、规划等教学与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和企业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良 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相关的数理化 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训练,掌握扎实 的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理化、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3.掌握生态学研究、生态监测与评价、区域规划与自然保护、生态管理的基本技术;
4.具有开展生态学调查、实验、规划、管理与教育的初步能力;
5.熟悉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生态学的历史、现状、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 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环境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动植物体的结 构与功能、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统计 学基础。
核心课程示例(以下课程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
示例一:动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植物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 课32学时)、微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生态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 时)、细胞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时)、分子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2学 时)等。
示例二:生态学(含实验96学时)、植物分类学(32学时)、植物生态生理学(48学时)、自然 资源生态学(48学时)、土壤学(48学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48学时)、生物统计学(48学 时)等。
示例三:普通生物学(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普通生态学(64学时)、环境科学概 论(48学时)、环境分析化学(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基础生物化学(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16学时)、基础微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8学时)、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48学 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态学野外实习、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 验、生态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2、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统计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系统设计实验、生产与运作管理、ERP原理及应用等。
年份省市类型科类计划数2021安徽普通理工88招生计划分专业情况年份省市专业类型科类层次计划数2021安徽经济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金融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应用化学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生物技术普通理工本科42021安徽生态学普通理工本科12021安徽水利水电工程普通理工本科62021安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普通理工本科22021安徽过
年份省市科类类型低分低分排名平均分高分控制线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78601515分专业录取情况年份省市科类类型专业低分低分排名平均分高分控制线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徽理工普通批工程管理安徽理工普通批环境科学安徽理工普通批水利类.安徽理工普通批生物技术579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78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动物医学5785152020安徽理工普通批土木
招生录取情况我校今年在安徽省投放普通本科招生计划60人,涵盖材料类、林学类、医学影像学、工商管理类等39个专业(类)。实际录取61人,完生计划101.67%,录取高分566分,低分554分,平均录取分数558.67分,高出该省分控线53.67分。 生源情况 图1近5年安徽省录取分数对比分析 图2近5年安徽省录取平均分超出分控线情况 图3近5年安徽省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从图1、图2来看,我校在

青海师范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酒店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1分,旅游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汉

青海大学2021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动物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资源勘查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土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预防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

2019年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6理科最低位次为140449。2018年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3理科最低位次为148588。2017年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1理科最低位次为129767。

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46文科最低位次为31119。2020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24文科最低位次为31294。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

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66理科最低位次为110177。2020年青海民族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266理科最低位次为215263。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54文科最低位次为25510。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3文科最低位次为24682。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73理科最低位次为103763。2020年青海师范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5理科最低位次为91811。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

2021年青海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56理科最低位次为35990。2020年青海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5理科最低位次为36009。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

二理工类序号年份省份科类院系专业录取批次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分差平均分分差录取人数备注12019安徽省理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计算机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法学院法学本科二批安徽省理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类本科二批答案来源于2019年青海民族大学各专

一文史类序号年份省份科类院系专业录取批次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分差平均分分差录取人数备注12019安徽省文史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外国语学院英语民考民公费师范生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法学院法学本科二批安徽省文史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二批答案来源于2019年青海民族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