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福建各专业排位:
1.法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9185(需要考602分);
2.国际经济与贸易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2178(需要考592分);
3.法学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2832(需要考590分);
4.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4137(需要考586分);
5.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4874(需要考584分);
6.希伯来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540(需要考582分);
7.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912(需要考581分);
8.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912(需要考581分);
9.波斯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912(需要考581分);
10.印地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6285(需要考580分);
11.英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122(需要考588分);
12.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305(需要考586分);
13.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488(需要考584分);
14.泰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488(需要考584分);
15.商务英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488(需要考584分);
16.应用心理学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576(需要考583分);
17.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576(需要考583分);
18.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673(需要考582分);
19.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777(需要考581分);
20.捷克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868(需要考580分);
21.希腊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2868(需要考580分)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专业福建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福建 | 法语(语种:不限)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9185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92 | 12178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法学 | 590 | 12832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6 | 14137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84 | 14874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希伯来语(语种:不限) | 582 | 15540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1 | 15912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1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波斯语(语种:不限) | 581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印地语(语种:不限) | 580 | 16285 | 248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英语(语种:不限) | 历史类 | 588 | 2122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金融学类(含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6 | 2305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4 | 2488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泰语(语种:不限) | 584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商务英语(语种:不限) | 584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应用心理学 | 583 | 2576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3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财政学类(含财政学、税收学,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2 | 2673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院且一年后根据学校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 581 | 2777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捷克语(语种:不限) | 580 | 2868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希腊语(语种:不限) | 580 | 248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法学类
法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专业设立于1996年,强调国际经济法培养方向,随后相继设立法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专业方向。2007年法学辅修在校内本科招生,2010年法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评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获评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法学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定位与特色
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国际化的总目标和专业发展基础,本专业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本专业将外国语言文化、法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三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专业+外语+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这一目标,法学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多年改革创新,本专业已建设成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品牌效应凸显。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山领军学者、云山杰出学者、“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广东省和广州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为代表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2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占有师资比74%,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法学教师大多数具有律师或仲裁员资格,他们有着丰富的法务实践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有多位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一大批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作为校外兼职导师。
科研成果
依托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土地法制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一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法学界发挥着的学术引领作用。2019年发表法学核心期刊(CLSCI)论文排名全国第12位。法学学科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23位。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马工程”教材编写,出版系列国家级教材,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培育了6门省级在线课程,完成1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省级教学团队。
国际交流
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2+1”、“3+1”等联合培养项目,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前往海外名校继续深造。教师通过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学者、境外学习与培训、联合项目研究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国际交流。
品牌活动
法学院模拟法庭与红色经典晚会属于校园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师生一体的法律援助实践获评广东省学雷锋示范点。学院不仅为学生每年安排云山学者系列讲座,还组织学生参与如“贸仲杯”“Jessup”“ICCC”等国内外重要专业赛事活动,广外法学学子在大赛中屡获佳绩:2002年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贸仲杯”(英语)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继荣获中国第三届”贸仲杯”辩论赛亚军后,又在2003年第四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中摘取了桂冠。学生参赛队伍在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五届、第八届至第十三届、第十七届全国选拔赛中多次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首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团队一等奖。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国区选拔赛第一名和国际比赛一等奖。
就业情况
本专业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左右,毕业生凭借良好的外语优势和法律专业能力,在国际组织、涉外律所、涉外企业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薪酬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素质高,外语能力及沟通能力优势明显,专业基础扎实,能较快适应工作。近年来以张宇筠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多项,传承发扬“厚德明法,博稽中西”的院训,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外国语言文学类
波斯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于2017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波斯语是伊朗和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本专业实行“波斯语+英语”双语复合型教学模式和“3.5+0.5”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伊朗伊斯法罕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请波斯语专家到校任教。2016年3月伊朗学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伊朗学中心将大力促进我校波斯语学科建设。
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波斯语、波斯语口语、波斯语视听、伊朗概况、高级波斯语、波斯语笔译、波斯语口译、波斯文学作品选读、波斯语写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波斯语使用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中伊关系,中塔关系和中阿关系,已经成为我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精通波斯语的优秀人才,对于了解当地文化,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学生就业、创业前景十分良好。
外国语言文学类
希腊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成立于2015年,2016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学生于大三全部外派至希腊的大学进行语言文化浸泡,接受全希腊语教学,部分优秀学生可获全额奖学金。
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希腊语、希腊语视听说、希汉互译、高级希腊语、希腊语文学选读、希腊社会与文化、旅游希腊语、希腊语报刊阅读等。
我校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希腊语本科专业的高校,2016年是全国仅有的三所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开办的希腊语本科专业。全国希腊语人才稀缺,尤其是在南方人才就业市场。我校培养的第一批希腊语毕业生将填补南方希腊语人才培养的空白,就业前景极好。
外国语言文学类
捷克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2018年9月开始招生,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捷克语和英语双语人才。本专业已与中东欧最古老的大学捷克查理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拟定于大三全部外派至捷克的大学进行语言文化浸泡,接受全捷克语教学,部分优秀学生可获全额奖学金。
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捷克语、捷克语视听说、捷汉互译、高级捷克语、捷克语文学选读、捷克社会与文化、旅游捷克语、捷克语报刊阅读等。
我校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开设捷克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全国捷克语人才稀缺,尤其是在南方人才就业市场。我校培养的第一批捷克语毕业生将填补南方捷克语人才培养的空白,同时为国家的捷克语研究和对外交流做出贡献,就业前景极好。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学科源远流长,工商管理专业更是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效显著。1982年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成立,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4年被评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同年,专业在原有班级基础上,通过“2+2”或“3+2”合作模式增设工商管理(国际创新班)。
工商管理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将国际认证标准的“闭环”思维和“底线”思维与广外优势相结合,强化“四化”办学理念,践行SMILE核心价值观,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打造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国际化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力争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华南地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水平工商管理人才基地,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示范性专业点和华南地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点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示范区。
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具有广外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有普通班、实验班和国际创新班,并分别构建了独特的培养模式。
■ 普通班(以创新创业管理和企业国际投资管理为特色的通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夯实工商管理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两个专业特色:创新创业和投资管理。两个专业的特色体现在专业选修课程的不同侧重方向。
■ 实验班(多形式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强调跨专业、跨学科、跨语种的多技能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对跨界创新能力和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给予学生多语种的学习机会,并邀请多个国外知名大学的多名教授亲自讲授专业学分选修课。截至2020年3月已顺利进行了两个年级的分班试验,教学效果良好。
■ 国际创新班(国内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和全英教学体系,采用“2+2”本科双学位、“3+1+1”本硕双学位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高效学习平台。截至2020年3月,已有39名同学在澳洲昆士兰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海外知名商学院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
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学、会计学、经济法、统计学、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创业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充足,现有教师普遍具有高学历学位、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目前任课教师为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85%以上的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来自于海内外著名高校。教师队伍中有青年云山学者2名,博士后1名。本专业另邀请了英国阿伯丁大学张海娜教授和日本札幌大学协理副校长汪志平为客座教授。本专业同时邀请广外创业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粤商研究院、非洲研究院等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部分选修课的教师。
工商管理专业形成了以企业国际化为核心特色的重点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丰硕。2016-2019年,共发表高质量论文84篇,其中一类34篇,二类50篇;获得13项国家级项目(含教育部项目5项)立项、24项省级项目、6项副省级项目、18项市厅级项目、12项横向项目;被副省级及以上领导或单位批示的决策咨询报告12份;多项科技成果成功申请专利;共出版学术著作19部。《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全球化商科人才‘4+2’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国际认证驱动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分别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二
等奖
。
已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凯瑞商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法国格列诺布尔商学院(EM Grenoble)、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智利圣托马斯大学、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物流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斯托克分校等39所国(境)外院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对方专家来院授课、“2+2” 或“3+1”本科双学位培养本科生、“3+2”本硕连续培养、联合培养硕士生(MBA1+1双学位项目和MBA交换生项目以及国际治理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暑期学校、海外游学、科研合作、教师互换、学生互换、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等合作项目。
工商管理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主要在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外资公司、金融保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管理工作。近三年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79.4%、71.6%、70%,2019年出国(境)深造毕业生占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约26%。
经过2016-2018年这三年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和职业期待吻合度都在逐年递增,商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平均收入为7428.74元。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非常高,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执行力)、创新能力等予以较高评价。
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师科研提升计划及师生“共研”项目。目前本专业有国(境)外研修经历比例达到80%以上。近年来,师生“共研”项目及大学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累计立项金额约50万;2014年以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4项(含省级培育类),其中本专业教师获奖9人次。近年来,教师指导本科生或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4项,包括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国家级)、2017年欧盟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国家级)。工商管理专业通过每月举办师生系列讲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拓同学们视野。
工商管理专业以“广交会”国家级实习基地为依托,不断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新建的实习基地包括:迪卡侬(广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华南新材料产业园、广州连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海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南沙游艇会等知名企业。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是新中国的第一批英语专业,是原广州外国语学院(1965年建)首批专业,获评“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广外英语专业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饱满家国情怀、扎实语言功底、跨学科综合素质、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华南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本专业推行专业方向自选制、教授小班授课制、研究性教学制、本科生导师制和国际项目合作制;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在夯实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设置五个专业方向:
1. 英语(英美文学),开设课程:西方思想经典导读、美国幽默、莎士比亚戏剧等;
2. 英语(语言学),开设课程:外语教学与测试、人脑与计算机、二语习得等;
3. 英语(英美文化),开设课程:跨文化交际、电影文化、广告文化等;
4. 英语(高级翻译),开设课程:同声传译、商务笔译、政治外交口译等;
5. 英语(语言信息管理),开设课程:移动开发与应用、网站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等。
此外,本专业还将建立“英语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和专门培养优秀本科生,为硕士和博士阶段输送杰出人才,形成“本硕博贯通”式拔尖人才培养体制。
“英语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模式包括导师制、个性化、研究性、国际化。
英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学历普遍较高,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8人;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人才济济,不少是华南乃至全国英语专业的中坚力量,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多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此外还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级教学名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多人,“珠江学者”、“云山资深教授”、“云山杰出学者”、“云山青年学者”等多人。
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198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技术与评估、比较文化研究 4 个二级学科,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 档(前 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外国语言文学类第六名。学院还设有 2 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硕士学位项目,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兹大学“英语教学”硕士项目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雷丁大学“英语教育”硕士项目。
学院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语言理论、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国际声誉。2014 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 14 项,省部级项目 21 项,出版专著 14本,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48 篇,国际 SSCI 和A&HCI 论文 36 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 项。
学院与国(境)外多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双学位”、“单项派出”、“交换生”、“优本”等一系列国际化教学实践项目。
学院积极拓宽国际合作,2019年与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签订英语语言学方向3+1+1本硕连读项目协议。学院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项,分别为广外—英国利兹大学“MATESOL硕士项目”和广外—英国雷丁大学“英语教育硕士项目”。
学院每年通过“海外名师项目”和“云山讲座讲授”计划邀请或聘用国际知名大学的学者来学院讲学和指导师生做研究。
每年我院均有不少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外高水平大学访学项目”、“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和“世界名校暑期短期访学和学术课程项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的资助,被派往英美和其他国境外著名高校访问学习。
英文学院学生活动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除了团委和学生会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外,学院所举办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赛事,经过多年打造,逐步形成品牌,广受瞩目。
目前英文学院有八大传统赛事,覆盖四个年级,广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八大赛事分别为英语语音语调大赛、英语写作与朗诵大赛、英语戏剧大赛、微电影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口译大赛、笔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这些赛事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比赛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各种综合能力。
比如英语戏剧大赛,在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3年我校戏剧大赛荣登广州大剧院的舞台,2018年在首届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戏剧交流赛中获得金奖及5项单项奖等。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英语戏剧大赛每年不断提出新的创意,从最初的单纯演绎英美名剧开始,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集编、导、演、译为一体,包括悲剧、戏剧、及音乐剧等多种剧种的综合性大赛,使同学们有机会充分展示才能,燃烧青春热情,提升专业知识,发挥创新精神。
我院历届学生就业创业势头良好,每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为100%,并实现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和就业满意度高、以及就业竞争力强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三高两强”目标。用人单位从德、智、体、能给予我院学生高度好评,特别对我院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给予高度肯定。另外,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违约率低,对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稳定性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就业创业指导平台,指导学生顺利就业和创新创业,并广泛发动和宣传,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大力号召之下,我院涌现出一批受到社会表彰的先进个人,比如扎根汶川的梁杏媚同学,支援山区的刘诗薇同学等等。她们都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以自己的青春建功立业,谱写奋斗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