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工业大学福建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1838(需要考593分);
2.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3154(需要考589分);
3.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数学类、工业设计)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3474(需要考588分);
4.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4874(需要考584分);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4874(需要考584分);
6.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创新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540(需要考582分);
7.制药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912(需要考581分);
8.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15912(需要考581分);
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班),(国际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26075(需要考556分);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班),(国际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27833(需要考552分);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班),(国际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28774(需要考550分);
12.土木工程(国际班),(国际班)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28774(需要考550分);
13.国际经济与贸易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4123(需要考569分);
14.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4958(需要考563分);
15.工商管理((国际班))历史类普通类(首选历史,再选不限)排位7083(需要考550分)
2021年广东工业大学各专业福建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第三学期专业分流;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3 | 11838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第五学期专业分流;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589 | 13154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机器人工程专业不直接招生,第一学期在自动化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数学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录取生中选拔;不招色盲) | 588 | 13474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584 | 14874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招色盲) | 584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第三学期专业分流;机械电子工程(创新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 | 582 | 15540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制药工程(不招色盲、色弱) | 581 | 15912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第三学期专业分流;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不招色盲、色弱) | 581 | 2477(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班)与英澳实行一校对多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国际班) | 556 | 26075 | 2478(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班)与英澳实行一校对多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不招色盲。(国际班) | 552 | 27833 | 2478(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班)与英澳实行一校对多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国际班) | 550 | 28774 | 2478(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土木工程(国际班)与英澳实行一校对多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国际班) | 550 | 2478(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历史类 | 569 | 4123 | 247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第三学期专业分流) | 563 | 4958 | 2477(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工商管理((国际班)与英美澳实行一校对多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 | 550 | 7083 | 2478(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核心课程,同时也完成相关实验实训以及课程设计,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训练、电工电子实验实训、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培养成为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以及设备运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发展前景 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对于机械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随着近年来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发展为广东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我校“机械工程”重点攀峰学科,发挥本专业学科齐全,师资力量强,科研仪器领先的优势,做到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相结合。根据教师科研方向紧密结合广东省产业发展的特点,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制订面向企业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依据校企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拔大三学生到企业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导向,搭建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近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次超过400人。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教师乐于指导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行业地位 2017年,在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中,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共411所开设了该专业的学校中排名第17位,在广东省内排名一直位居前茅。 就业情况 本专业办学60余年,目前已有毕业生约1万人,为广东省及其他部分省、市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校友遍及省内知名制造企业。本专业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在历届毕业生中,均有部分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或保送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著名企业包括广汽本田、深圳华为、TCL电子、美的集团、三星电子、广州地铁、海信科龙、广汽丰田、珠海格力、深圳比亚迪、三菱电机等。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212 联系人:成老师 邮箱 112736143@qq.com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发展前景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
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将达到909万人。
具有“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意义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这种形势之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特色
在“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以智能制造和智能系统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区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领域专业人才支撑。
专业在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教学平台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与应用创新能力。此外,专业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班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在挑战杯、致青春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行业地位
2000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1年获广东省首批IT名牌专业,2007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获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2011年获广东省重点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专业认证)。该专业全国排名第17名。
2018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自动化专业所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 通过凝练学科方向,优化整合资源,构筑人才高地,打造高端平台,提升学科水平,一举挺进了全国学科排位前10%。
就业情况
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占比40%,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领域占比约35%。
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从事技术开发的达32%,技术支持的达25%,管理岗位的23%,产品销售的8%。
应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占比高达95%。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年薪水平分布如下图所示, 10-14万年薪水平占比最高,达到35%,6-10万年薪占28%,14万以上年薪占26%。统计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556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具有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广东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需求,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等环节,教学内容涵盖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工程管理和岩土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和技术开发工作,预期毕业五年左右具备独立承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成为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尤其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发展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古老又新颖的专业。土木工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控制BIM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迎来了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社会环境的高速发展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特色 本专业围绕服务广东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以OBE教学理念、理论和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构建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立足于地方特色。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素质教育。本专业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实验实习和创新训练的环境和平台,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开放式的创新人才。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广东工业大学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2015年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2018年通过了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复评,同时通过了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在省内排名前列。专业建设有“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专业建设有:“土木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结构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尤其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对我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较高认可度,评价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好用、耐用、留得住、用得上”。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良好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活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涉外业务能力、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用于在外经贸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在进出口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以及安排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运输保险等工作,在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大型工商贸易企业从事经济贸易实务操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在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从事业务操作和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加深,建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各国企业在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命领域正在加强合作,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国际传播,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海外市场的稳步扩展,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入发展,导致各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交流和合作快速增进,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发展历程
专业前身为工业外贸,1984年首次在广东机械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之一)正式招生,1995年成为省重点专业。1998年专业名称更名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行业地位
我校国贸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PBL课程群和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由我专业蔡春林教授牵头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研究团队创办的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连续五年发起举办“中国(广东)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年会暨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坛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学术交流平台和思想智库,在金砖国家合作、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培养特色
(1)“2+1+0.5+0.5”人才培养模式。
即2年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1年PBL教学和双语课程教学(所谓的“大实践操作技能”)+0.5年集成化反馈式实践实训(所谓的“中实践”)+0.5年毕业论文或设计,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之间孤立的格局,实现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相互贯通,构建“理论学习 行业+企业实践 理论提升”的集成化、反馈式课程体系。
(2)国际化视野下的双语或全英教学
依托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聘请专职外教,建立了双语和全英教学团队,目前,本专业教研室有5成以上的教师具有出国访学经历。
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均采用双语或者全英讲授,增强学生涉外经济交往的能力。
每学期还安排有国外专家进行学科前沿讲座。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
本专业拥有省级PBL课程群建设立项,PBL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博弈论、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等,以项目或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PBL教学模式,结合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
(4)注重课外实践环节,与行业联系紧密
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一方面,其工科院校的背景,使得培养过程当中会烙上工业产品贸易这个工科印记,学生能接触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性能与出口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一直与主管外经贸工作的政府机构和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熟悉行业脉搏,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符合行业需求。培养方案+学校学习+企业实践——学企联动”教学模式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一直贯穿于实践教学中,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好评。
就业情况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主要在外贸相关企业、外资公司等从事进出口贸易和管理或在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等工作,90%以上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就业,部分学生考研或出国。就业区域以省内为主(95%),集中在广州和深圳(54%)。出国深造主要集中在英、美、澳等国的大学。
知名校友
阳江市浩大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国柱(国贸90届毕业生)
佛山顺德奥能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董事卢伟康(国贸92届毕业生)
广州彼迪正天董事总经理兼天润药业董事长林汀(国贸95届毕业生)
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广民(1992届毕业生)
中青旅物资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光强(2005届毕业生)
广州优蓝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和总经理,陈俊鑫(2006届毕业生);
广州烨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符康(2007届毕业生)
澳洲自由党华人代表,澳洲太平绅士,持牌移民律师,法学博士在读,澳鼎国际移民留学集团总经理,冯家玮 (2007 届毕业生)
不少校友经营的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招生咨询电话:(020)87080223
联系人:郭老师
邮箱:jmxy@gdut.edu.cn
化工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际工程认证专业(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
专业概况
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药学、工程学基础理论,熟悉制药工程专业前沿技术,成为能在药品、医疗器械和营养保健品等生物医药领域的注册申报及管理、制药工程设计、新药物研究、药物生产管理、新药开发及药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形成“社会责任、国际视野、行业高度”及“既懂药又懂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开设工程学、药学、化学等课程,本着“为学生未来负责、为行业贡献负责、为社会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具有“化工与制药类创新班”、“校企联合班”、“国际导师实验班”等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干课程有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药品GMP生产与管理、药品注册与管理、制药工程安全与环保、药事管理与法规、全英文授课课程如Drug Discovery from Natural Droducts、Proteomics in Drug Development以及制药工程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等课程。学生必须系统掌握各种药物的基本化学和物理性质,药物原料的合成或提取工艺以及制备和检测方法,还须掌握并能熟练操作主要药物生产设备,如压片机、胶囊填充机、颗粒制备机、滴丸机和口服液罐装机等全自动生产设备,并掌握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和滴丸等主要药物剂型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发展前景
制药工业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省是医药制造业大省(占广东省GDP的6%以上),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非常旺盛。随着近年来生物制药和天然药物的发展为广东带来持续的技术进步与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培养特色
广东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学校最早的工科专业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仪器先进。拥有法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创新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师资力量,教师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全部教师均博士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校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超过6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与实际生产要求一致的GMP广东省级实验创新示范实践中心。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是华南地区首家通过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的制药工程专业,学位获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认可。目前我校该专业在国内排名10%以内。
就业情况
毕业生供职于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如美国辉瑞、罗氏制药、德国默克、白云山药业、丽珠医药、三九医药、海王药业等;以及各级政府药监部门和科研机构;或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山大学等。也支持优秀在校生海外长短期研修交流。目前校友遍布全国,特别是广东省的大型医药企业及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平均薪资位于理工类专业前列。欢迎青年才俊的加入并共同发展和成长。
联系人:赵老师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203
邮箱: sqzhao@gdut.edu.cn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宽厚扎实,具有工程实践与创新意识,掌握电子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能在电子领域承担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发展前景
随着“新工科”中的“人工智能”、“工业制造4.0”、“中国制造2050”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新科技迅猛发展,相关新兴电子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需要一大批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培养特色
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2000年,2004年广东工业大学主体进入大学城校区,招生规模增加到300人。2012年,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申请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从2014级开始,培养方向采用大平台的模式,不分方向模块课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目前在校学生约800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中心,以“3+1”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电子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环境,并与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及团队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为优质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专业教学条件和一流的科技实践环境。
本专业拥有多种实践基地,其中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技术实验中心、1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周立功电子企业联合实验室等等,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实现了“理论教学、实习实践和就业”的培养模式。此外,学院建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它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同时,本专业的学科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实验室等等,它们都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自2000年招生以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奖励17项,获省级奖励43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自2007年第十届起至2017年第十三届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都有作品参加全国决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近六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该专业每届学生都有作品获得全国二等奖以上奖项,累计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2017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校唯一的一等奖。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4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硕士招生,2012年,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开始博士招生。2007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被广东省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是广东省物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光学学会的理事单位。本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含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卓越计划专业)”、“基于项目研究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分获省级项目资助。“本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建设和体系构建”获 2014年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就业情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根南粤大地,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广东省产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累计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2400余名,有50多人进入500强企业(如华为、中兴、移动电信等企业)并成为中层以上技术主管,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建设中坚力量。近三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9%。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39264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