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922(需要考608分);
2.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309(需要考607分);
3.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13309(需要考607分);
4.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005(需要考605分);
5.大气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358(需要考604分);
6.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4(需要考603分);
7.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4(需要考603分);
8.地质学类(菁英班地质学、地球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4(需要考603分);
9.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4(需要考603分);
10.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14724(需要考603分);
11.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2.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3.自动化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4.广播电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5.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6.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7.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8.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19.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双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0.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1.地质学类(理科基地班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基地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2.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3.土木类(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4.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5.地质类(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6.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7.英语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8.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29.土地整治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30.地质类(能源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31.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32.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15066(需要考602分);
33.本科预科班(民族)理科普通类排位16588(需要考598分);
3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方向)(中外合作)理科普通类排位18161(需要考594分);
35.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理科普通类排位21922(需要考585分);
36.广播电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819(需要考584分);
37.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954(需要考583分);
38.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954(需要考583分);
39.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2954(需要考583分);
40.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3057(需要考582分);
41.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057(需要考582分);
42.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双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162(需要考581分)
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湖北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湖北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类中软件工程专业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8 | 12922 |
| 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含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7 | 13309 |
|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607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色盲考生不能填报) | 605 | 14005 |
| 大气科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4 | 14358 |
| 安全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3 | 14724 |
| 海洋科学类(含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3 |
| 地质学类(菁英班含地质学、地球化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3 |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603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大类中工业设计专业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3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15066 |
| 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自动化类(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色盲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广播电视学 | 602 |
| 物理学 | 602 |
| 统计学 | 602 |
| 应用化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 602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 | 602 |
| 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与信息类含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地质学类(含国家理科基地班含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基地班))(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测绘类(含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大类中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地质类(含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钻探工程方向))(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类含生物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英语 | 602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 602 |
| 土地整治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地质类(资源能源含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土地资源管理(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602 |
| 本科预科班(1年;招恩施州、五峰县、长阳县以及少数民族乡且办理了少数民族优录证明的考生) | 598 | 1658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方向)(实行分类投档,中外合作或高收费类,只录取有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高收费专业,请谨慎填报) | 594 | 18161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实行分类投档,中外合作或高收费类,只录取有此类专业志愿的考生。1高收费专业,请谨慎填报;2色盲色弱考生不能填报) | 585 | 21922 |
| 广播电视学 | 文科 | 584 | 2819 |
| 英语 | 583 | 2954 |
| 法学 | 583 |
|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583 |
| 思想政治教育 | 582 | 3057 |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 582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 | 581 | 3162 |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2004年经学校批准,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班成为我校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基地,重点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牢固的地球科学知识以及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实验班在掌握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牢固掌握从地面、地下、空间及实验观测获得的地球物理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初步具备系统科学思维并得到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 办学特色:本专业师资力量全国名列前茅,教学软硬件全国第一。强调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将地球内部圈层作为统一系统来认识其结构与动力学过程,是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本班90%以上学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其中,50%学生可以免试推荐,30%经国家统一考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的同学中,部分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10%学生进入地质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单位工作。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气象、农
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
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校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大气科
学研究的理论分析、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
业务、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了解大气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和
法规;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基础类、大气探测类、大气动力学类、天气学类、气候学类、天气预报
类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科学导论(60学时)、大气物理(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
力学(60学时)、大气动力学基础(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
示例二:大气科学概论(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力学(80学时)、动力
气象(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数值天气预报(80学时)、现代气候学基础(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气分析预报实习、大气综合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物理实验、大气化学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
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海洋科学
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科技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学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数据分析和海洋科学问题
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的工作方法,具有在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开
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海洋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团结合作和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系统知识;
3.掌握海洋调查、观测和分析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开展海洋科学特定领域工作的一般方
法和专门技术;
4.具有从事海洋常规调查研究和从事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学术成果和国
际学术研究动向;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利用观测、模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海洋科
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科学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7.熟悉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和海洋科学国际合作研究惯例,能够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
国际合作协议等有关政策、法规、条约的框架内参与国内外不同团队在不同海域的海洋调查和研
究工作;
8.了解国际海洋法,熟悉国家有关海洋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管理模式。
主干学科:海洋科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核心知识领域: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学、海洋生态学以及海洋管理等某一海洋科学特定领域核心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海洋学I(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流体力学实验(48
学时)、海洋调查I(72学时)、计算方法(64学时)、海洋调查实习(2周)、大气科学概论(64学
时)、物理海洋学(80学时)、卫星海洋学(48学时)、海洋要素计算(64学时)、动力气象学(80学
时)、近海海上调查(48学时)、海洋科学初探(32学时)、海洋一大气数据可视化(64学时)、海洋
环流(48学时)、海洋内波(48学时)、风暴潮(32学时)、海浪(32学时)、潮汐(32学时)、极地海
洋学(32学时)、海洋一大气相互作用(32学时)、物理海洋实验(48学时)。
示例二:海洋科学导论(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海洋调查
方法(64学时)、天气与气象基础(32学时)、物理海洋学(64学时)、海洋要素分析方法和预报
(56学时)、海洋工程水文(32学时)、泥沙运动力学(32学时)、海洋环流(48学时)、计算流体力
学(48学时)、计算数学(48学时)、近海与海洋工程(24学时)、海洋灾害及预报(32学时)、海岸
动力学(32学时)、海域使用论证专题(32学时)。
示例三:海洋科学导论(56学时)、动物生物学(56学时)、植物生物学(40学时)、动物生理
学(48学时)、动物组织学(32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遗传学(48学
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发育生物学(48学时)、海洋生态学(48学时)、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
(40学时)、海洋地质学(32学时)、海洋浮游生物学(32学时)、海洋底栖生物学(32学时)、海藻
学(24学时)、海洋水文气象(32学时)、海洋资源学(32学时)、海洋环境学(32学时)、药用海洋
生物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海洋学综合实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实验与实习、科技创新类
实验与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海洋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化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生物学系列课程实
验、海洋地质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管理系列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法学类
法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培养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旨在为立法、行政、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培养学术水平过硬、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 我校法学专业在遵循法学教育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突出资源环境特色。本专业招生始于1992年,2003年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家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的法律硕士评估。法学学科被列入学校重点规划和培育学科,具备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等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毕业生的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50%左右,每年都有保送生到武大、中财大、厦大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政治。已建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同时还建有洪山区人民法院、东湖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北京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湖北崇道律师事务所等十余处校外法学实习实践基地。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
自动化类
自动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面向现代制造业和装备领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经过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成为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制开发、项目实施、系统运行、检测维修、生产经营等技术应用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自动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千人计划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教育部高等学校“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理论和方法”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复合式创新基地“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地学仪器研究中心”、湖北省光谱与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研究所等科学研究平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渠道较广,主要进入到制造业、交通、电力、铁路、能源、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分析、维护、管理和决策等工作。目前毕业生就业的国内知名企业主要包括华为通信、联想集体、东风汽车、比亚迪、中石油、中海油、三一重工、国电南瑞、美的电器、中国建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