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理科普通类排位6420(需要考585分);
2.电子信息类(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078(需要考580分);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7333(需要考578分);
4.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478(需要考577分);
5.工商管理类理科普通类排位7858(需要考574分);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7858(需要考574分);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7858(需要考574分);
8.新闻传播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7858(需要考574分);
9.机械类(机电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149(需要考572分);
10.电子信息类(工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149(需要考572分);
11.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298(需要考571分);
12.生物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298(需要考571分);
13.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8447(需要考570分);
14.材料类理科普通类排位8447(需要考570分);
15.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8705(需要考568分);
16.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8870(需要考567分);
17.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8870(需要考567分);
18.建筑类理科普通类排位8870(需要考567分);
19.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9177(需要考565分);
20.机械类(车辆)理科普通类排位9317(需要考564分);
2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9317(需要考564分);
22.交通运输类理科普通类排位9481(需要考563分);
23.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481(需要考563分);
24.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648(需要考562分);
25.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648(需要考562分);
26.海洋工程类(船舶)理科普通类排位9822(需要考561分);
27.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9822(需要考561分);
28.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822(需要考561分);
2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979(需要考560分);
30.导航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979(需要考560分);
31.地理科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9979(需要考560分);
32.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10278(需要考558分);
33.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416(需要考557分);
34.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0416(需要考557分);
35.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566(需要考556分);
3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0733(需要考555分);
37.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0879(需要考554分);
38.制药工程(中外合办)理科普通类排位12420(需要考545分);
39.生物技术(中外合办)理科普通类排位12579(需要考544分);
40.工商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473(需要考576分);
41.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1612(需要考573分);
42.外国语言文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699(需要考571分);
43.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876(需要考567分);
44.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69(需要考565分);
45.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969(需要考565分);
46.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2036(需要考564分)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吉林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吉林 | 计算机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5 | 6420 |
| 电子信息类(理学) | 580 | 7078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78 | 7333 |
| 安全工程 | 577 | 7478 |
| 工商管理类 | 574 | 7858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7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74 |
| 新闻传播学类 | 574 |
| 机械类(机电工程) | 572 | 8149 |
| 电子信息类(工学) | 57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1 | 8298 |
| 生物技术 | 571 |
| 自动化 | 570 | 8447 |
| 材料类 | 570 |
| 电子商务 | 568 | 8705 |
| 工业设计 | 567 | 8870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567 |
| 建筑类(学制五年) | 567 |
| 数学类 | 565 | 9177 |
| 机械类(车辆) | 564 | 9317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64 |
| 交通运输类 | 563 | 9481 |
| 工业工程 | 563 |
| 金融学 | 562 | 9648 |
| 制药工程 | 562 |
|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 | 561 | 9822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561 |
| 经济学 | 561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0 | 9979 |
| 导航工程 | 560 |
| 地理科学类 | 560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58 | 10278 |
| 工程力学 | 557 | 10416 |
| 土木类 | 557 |
| 油气储运工程 | 556 | 10566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555 | 10733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54 | 10879 |
| 制药工程(中外合办) | 545 | 12420 |
| 生物技术(中外合办) | 544 | 12579 |
| 工商管理类 | 文科 | 576 | 1473 |
| 社会工作 | 573 | 1612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571 | 1699 |
| 新闻传播学类 | 567 | 1876 |
| 法学 | 565 | 1969 |
| 思想政治教育 | 565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64 | 2036 |
力学类
工程力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程力学专业是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力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力学测试能力,掌握各类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的基本理论、工程测试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力学学科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力学与工程应用,先进功能材料力学与新能源技术,复合材料结构与工程应用,大型装备及复杂结构计算、优化与检测技术。
主要课程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等;计算机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检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CAD软件应用、汽车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汽车实验学、发动机原理、机械设计力学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建筑、道桥、水利、机械、车辆等行业领域从事计算机仿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检测与加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工作。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特色专业;建设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6个校级实践教育基地,为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专业认证,培养了大批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光学、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为特色,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储存、信息利用为主线,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高技术智能化需求的测量、控制技术以及测控仪器与系统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国际化交流与竞争意识、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传感检测、电子、控制、机械、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数据挖掘等方面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能力,建立测量、控制、仪器和系统相互支撑的知识结构,能综合考虑安全、健康、社会、环境、法律、文化等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法规完成工程设计开发,具备一定的工程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相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能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颁发的见习工程师证,为未来几年在各自所工作的领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建立了快捷通道。
课程体系涵盖了光学、电子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一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受到国内外名校、经济发达地区企事业单位的青睐,40%以上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哈工大、上海交大等等;大批毕业生进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武汉光谷等发达地区的新兴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测控系统、通讯系统、机械与汽车制造等行业就业,如:华为、上汽、东风汽车、长飞光纤、天马微电子、国家电网、中广核、中航科技等等,主要在光电子、通讯设备、机械、汽车、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队、质检和计量部门、海关、外企等单位,受到广泛欢迎,就业率将近100%。
经济学类
经济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宽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有向相关领域扩展能力的理论与应用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同时培养怀有强烈创业梦想、具备企业家精神、熟练掌握商务经济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宽广视野和团队精神的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型企业的经济分析和管理部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工作或创办企业,也可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部门工作。
专业特色:(1)学研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吸收本专业学生提前介入科研创新项目活动,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整合武汉理工大学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面向全校新生选拔,创办了全国重点高校第一个经济学“专业+创业”试点班:新颖的商业课程设计,企业家全程参与,注重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家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3)开设特色实验课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湖北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专项资金建设的“经济决策与行为分析”实验室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4)雄厚的师资支撑力量: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4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6人,8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国外知名大学学习进修的经历,多名教师具有政府挂职/兼职锻炼和企业工作的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已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港口机械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分为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传统与控制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三个培养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系统和部件设计、分析,掌握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起重运输机械系统、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模具系统的设计、制造、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港口、机械、汽车、船舶、航运、铁路、矿山、建筑、航空航天、机械质量检测、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教学、设备养护和管理工作。凡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者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率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6%。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的惯例和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实操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外语商务沟通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外资企业、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物流企业等涉外岗位从事经营管理、研究分析、跨国交流与沟通、跨境交易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1)本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探索建立柔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专业历史积淀与我校在建材建工、交通运输、汽车三大行业的资源优势以及理工背景,突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特色;(2)通过课程模块化设置,为学生设立可自由选择的二个培养方向:“跨境电商”和“国际商务”。其中,“跨境电商”方向通过“3+1”校企合作(武汉理工大学与阿里巴巴、湖北省国际贸易网商会等),为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培养面向“互联网+”时代能适应新外贸工作的、具有较强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运营型、创业型的全新国际商务经营人才; (3)注重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培养。“国际商务”方向拟通过“3+1”或“2+2”本科国际交流项目(武汉理工大学与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捷克理工大学等),培养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涉外经济管理部门、三资企业、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物流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也可选择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读研。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融管理、计算机、信息及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专业信息管理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技能与方法,具有大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化咨询等相关技能。
主要课程:C语言、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应用数据结构、MIS系统软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Java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可视化、软件测试、企业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建模、管理学原理、网络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
学生毕业后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信息化咨询与决策等相关技能,成为能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