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辽宁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6 | 52478 |
| 物联网工程 | 474 | 53378 | ||||
| 机械电子工程 | 472 | 54277 | ||||
| 财务管理 | 470 | 55230 | ||||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469 | 55668 | ||||
| 通信工程 | 469 | |||||
| 信息安全 | 468 | 56094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66 | 5699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464 | 57867 | ||||
| 物流管理 | 464 | |||||
| 车辆工程 | 463 | 58309 | ||||
| 汽车服务工程 | 463 | |||||
| 财务管理 | 文科 | 529 | 13622 | |||
| 汽车服务工程 | 526 | 14226 | ||||
| 物流管理 | 525 | 14426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培养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善于合作交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掌握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机电行业国际标准,了解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具备从事机电设备设计、开发、装调、测试、改造、维护及管理等职业活动能力,能够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修课程
本专业主修工程制图与CAD、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电机拖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与实施、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生产线项目设计与安装调试等课程。
三、就业面向
毕业生定位在机电设备产业从事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维护与管理;面向制造业,从事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改造、维修、管理与售后技术服务,自动化产品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试验、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工作;面向企事业单位、科研所,从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同时可在相关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 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 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 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的 训练,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心,具有 尽职奉献的品德;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既要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也要 具有一定的现代世界文化的修养;
(4)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 创新和创业意识。
2.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外语、法律、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系 统扎实的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所 侧重。
3.能力
(1)学习能力:具有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具有自学能力;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 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核心知识领域: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 全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信息安全导论(6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2学 时)、计算机组成原理(72学时)、离散数学(54学时)、数据结构(54学时)、操作系统及安全(72 学时)、数据库原理(54学时)、通信原理(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密码学(54学时)、软 件安全(45学时)、网络安全(54学时)、智能卡技术(54学时)、信息系统安全(72学时)、信息隐 藏技术(72学时)、信息内容安全(72学时)、数据库系统安全(54学时)、信息安全工程(54学 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54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0学时)、数字电 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46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8学时)、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54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 学时)、操作系统(46学时)、数据库(46学时)、计算机网络(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6学 时)、现代密码学(46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6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电子学(64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48学时)、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64学 时)、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48学时)、数据结构(64学时)、 信息论与编码(32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2学时)、C++程序设计(48学时)、通信原理(64学 时)、操作系统(48学时)、计算机网络(64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8学时)、密码学(48学 时)、计算机病毒(32学时)、通信安全技术(48学时)、网络安全编程(48学时)、信息隐藏技术 (32学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学时)、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环节包括课程练习、课程设计、实验课、学生业余科研、科研 实践、毕业实践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校外实习和社会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软件基础实验、信息安全硬件基础实验、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实 验、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创新性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一、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研究传统能源的基础上,致力于各类能源技术的开发及利用。主要以满足社会对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电厂工程、石油石化配套热电设备、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工作。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二、主修课程
专业主要设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泵和风机、热工仪表与自动调节、热交换器、供热工程、节能技术、热源系统与设备、制冷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工电子技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就业面向
毕业生可从事传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如新能源技术产品的设计与研究、新能源产业的管理等。就业范围包括电力、热力、动力、暖通空调等行业;锅炉、汽轮机、风机、换热设备、制冷机械等生产企业;化工、医药、建材、钢铁等大型企业的动力和能源管理部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学和信息技术等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物流基础业务运营、物流流程优化与系统设计等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以企业物流为主,兼顾第三方物流、工程与技术物流以及供应链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经营工作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主修课程
(1)物流学: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主要对物流领域相关内容进行概论、概括性介绍。
(2)物流运筹学:主要介绍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最优决策的选择方法,包括结合物流领域实际应用的线性规划问题、运输问题、库存问题、排队问题、决策问题以及对策问题等知识模块。
(3)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仓储作业的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及出库管理三大模块以及配送作业管理和配送网络优化设计方法。
(4)生产物流运作管理:主要介绍生产物流相关知识,如物料采购及需求分析、物料配送、生产线物流系统规划及优化设计等相关知识模块。
(5)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管理战略与策略以及供应链信息管理与供应链绩效评价等相关知识模块。
(6)物流经济学:主要包括物流经济学概论、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以及采购、运输、库存以及物流设备等的经济分析等知识模块。
(7)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物流系统概念体系、物流系统组织架构、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系统绩效衡量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的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战模拟等模块。
三、就业面向
主要就业去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型企业从事物料需求分析与采购管理、物料配送管理以及产成品仓储与库存管理等生产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或供应链管理工作;
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管理等物流管理工作或流程优化与设计工作;
物流系统设计类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物流系统规划以及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等工作。
另外,还可从事货运代理、物流金融以及物流咨询服务等物流相关工作。
2021秋季高考录取数据统计序号专业名称批次高分低分平均分1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批(物理类).82金属材料工程.83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64物流管理.25通信工程.66软件工程.67物联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49车辆工程.410汽车服务工程.411财务管理.512物流管理本科批(历史类).413财务管理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2011年招生录取分数一览理工类序号专业录取分数高分低分1机电一体化技术4253762飞机制造技术4253633移动通信技术4033944应用德语448448合计448363文史类序号专业录取分数高分低分1应用德语436436合计436436责任编辑:admin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德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4分,财务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1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3分,机械电子工程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0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3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0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8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8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8分,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8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0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9分,车辆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4分,信息安全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4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5分,物联网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6分,自

2021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物流管理、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财务管理、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13个专业。2021年天津中德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8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0分,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1分,物流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8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9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9分,质量管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9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属材料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42分,车辆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0分,汽车服务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3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5分,物流管理物理类录取分数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6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