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各专业排位:
1.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普通类排位66542(需要考560分);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76512(需要考553分);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76737(需要考553分);
4.法学综合普通类排位81722(需要考550分);
5.软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2241(需要考549分);
6.物联网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5371(需要考547分);
7.机器人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8602(需要考545分);
8.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89834(需要考544分);
9.英语综合普通类排位91598(需要考543分);
10.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93804(需要考542分);
11.智能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94323(需要考541分);
12.电子信息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96090(需要考540分);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96237(需要考540分);
1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96554(需要考540分);
1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98055(需要考539分);
16.通信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97533(需要考539分);
17.智能制造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98910(需要考539分);
18.翻译综合普通类排位100441(需要考538分);
19.广告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00616(需要考538分);
20.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01768(需要考537分);
21.日语综合普通类排位100928(需要考537分);
22.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101771(需要考537分);
23.工业设计综合普通类排位101719(需要考537分);
24.应用统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03704(需要考536分);
25.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03587(需要考536分);
2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102707(需要考536分);
27.新媒体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103484(需要考536分);
28.工商管理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02829(需要考536分);
29.金融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04496(需要考535分);
30.行政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104708(需要考535分);
3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05493(需要考535分);
32.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普通类排位107170(需要考534分);
33.药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07019(需要考534分);
34.生物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08236(需要考533分);
35.酿酒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07710(需要考533分);
36.海洋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110147(需要考532分);
37.生物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112961(需要考530分);
38.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普通类排位112957(需要考530分);
39.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13715(需要考530分);
40.化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16390(需要考528分);
41.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18851(需要考527分);
42.轻化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20474(需要考526分);
43.化工与制药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21133(需要考526分);
44.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20324(需要考526分);
45.轻工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21912(需要考525分);
46.功能材料综合普通类排位126124(需要考523分);
47.材料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27570(需要考522分);
4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软件)综合普通类排位131192(需要考520分);
49.会计学(校企合作,创业服务)综合普通类排位133361(需要考519分);
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创业服务)综合普通类排位134704(需要考518分);
51.通信工程(校企合作,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40711(需要考515分);
52.信息与计算科学(校企合作,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48515(需要考511分);
53.工业设计(校企合作,数码)综合普通类排位153834(需要考508分);
5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企合作,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57399(需要考506分);
55.市场营销综合普通类排位160936(需要考505分);
5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企合作,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59078(需要考505分);
57.制药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64366(需要考503分);
58.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64346(需要考503分);
59.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排位168583(需要考501分);
6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169294(需要考500分);
6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92658(需要考489分);
62.酿酒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96967(需要考487分);
63.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98022(需要考486分);
64.轻化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06336(需要考482分)
2020年齐鲁工业大学各专业山东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山东 | 网络空间安全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0 | 6654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53 | 76512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53 | 76737 |
| 法学 | 550 | 81722 |
| 软件工程 | 549 | 82241 |
| 物联网工程 | 547 | 85371 |
| 机器人工程 | 545 | 88602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44 | 89834 |
| 英语 | 543 | 91598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42 | 93804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41 | 94323 |
| 电子信息工程 | 540 | 9609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0 | 96237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40 | 96554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9 | 98055 |
| 通信工程 | 539 | 97533 |
| 智能制造工程 | 539 | 98910 |
| 翻译 | 538 | 100441 |
| 广告学 | 538 | 100616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37 | 101768 |
| 日语 | 537 | 100928 |
| 自动化 | 537 | 101771 |
| 工业设计 | 537 | 101719 |
| 应用统计学 | 536 | 103704 |
| 汉语国际教育 | 536 | 10358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36 | 102707 |
| 新媒体技术 | 536 | 103484 |
| 工商管理类 | 536 | 102829 |
| 金融学 | 535 | 104496 |
| 行政管理 | 535 | 104708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35 | 105493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34 | 107170 |
| 药学类 | 534 | 107019 |
| 生物工程 | 533 | 108236 |
| 酿酒工程 | 533 | 107710 |
| 海洋技术 | 532 | 110147 |
| 生物技术 | 530 | 112961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30 | 112957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30 | 113715 |
| 化学类 | 528 | 116390 |
|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527 | 118851 |
| 轻化工程 | 526 | 120474 |
| 化工与制药类 | 526 | 12113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526 | 120324 |
| 轻工类 | 525 | 121912 |
| 功能材料 | 523 | 126124 |
| 材料类 | 522 | 127570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与山东师创软件有限公司合作) | 520 | 131192 |
| 会计学(校企合作,与济南网融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 | 519 | 13336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与济南网融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 | 518 | 134704 |
| 通信工程(校企合作,与山东中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 | 515 | 140711 |
| 信息与计算科学(校企合作,与山东浪潮优派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合作) | 511 | 148515 |
| 工业设计(校企合作,与山东新视觉数码有限公司合作) | 508 | 153834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企合作,与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 | 506 | 157399 |
| 市场营销(菏泽校区) | 505 | 160936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校企合作,与山东智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 505 | 159078 |
| 制药工程(菏泽校区) | 503 | 164366 |
| 食品科学与工程(菏泽校区) | 503 | 164346 |
| 化学工程与工艺(菏泽校区) | 501 | 168583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菏泽校区) | 500 | 16929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489 | 192658 |
| 酿酒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487 | 196967 |
| 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486 | 198022 |
| 轻化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482 | 206336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团队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人才、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人才等,师资力量雄厚。
专业特色:依托山东省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
就业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进入食品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从事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和检测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学院与欧美、东南亚等多国外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可到正大集团、迈大集团、雀巢集团等大型企业工作,也有部分直接去日本、韩国等地就业。考研率达到30%,其中大部分进入国内985高校和本校深造,部分选择国外留学。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清洁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熟悉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技术方法、具备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能力,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1.“2+2”小班教学。学院主导 “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研究所主导建设“专业方向课+特色实践课”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一对一”导师培养。学院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学术团队,接触优秀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实验,启迪创新思路、提高研学技能。
3.多层次实践体系。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创新训练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的专业实践体系,设立院所联合基金,形成以学生为主、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4.多形式奖助机制。在贯彻落实国家设立的各种奖助贷政策的基础上,设立学业奖学金、进步奖学金、企业基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等多种形式的专项奖学金,加大奖助支持力度。
5.国际化交流平台。依托能源研究所良好稳定的国际交流平台,开设“外专大讲堂”,聘任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客座教授,选派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研修学习,感受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热力发电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保护、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待遇优厚。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材料类
功能材料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功能材料专业为国家特设“新工科”专业,是在国家新兴产业结构调整下应运而生的,是多学科领域的跨学科专业。本专业的设置旨在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为生物基功能材料行业培养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设立在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100%。
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精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瞄准全国生物基能源材料、环境材料、信息材料、催化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功能材料高端人才市场紧缺,培养学生具备功能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适应材料学科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新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掌握现代生物基功能材料前沿发展信息,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的功能材料领域提供专业人才。
教育理念先进。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进国际知名高校的优秀师资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实施学生发展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训练、科技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按年度选派优秀学生出国访学、联合培养,推进教学模式国际化;聘请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办学条件优越,依托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学,拥有山东省“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平台,拥有教学、研究实验室总面积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实验教学条件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本专业已与国内外十几家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建立了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国际生联合培养等合作关系。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材料、化学、化工、高分子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制备及表征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生物基储能材料、环境材料、信息材料、催化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功能材料领域相关的研究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为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出国交流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和重点实验室特设学生海外交流专项资金,为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便利条件。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会计学专业始建于2003年, 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会计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3人,高级职称占比69.57%。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10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5人,中国注册会计师2名,入选山东省首届高端会计(学术类)领军人才工程2人,校级青年教学能手获得者3人。
专业特色:会计学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管理专业。在当前“大智移云物区”环境下,会计学专业正面临巨大变革,将颠覆传统财经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本专业致力于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上,依托山东省科学院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学科优势,结合人工智能、管理决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税务、审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法律和投融资等多层次知识,以培养从事会计核算、管理、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决策支持、大数据审计、大数据税务和投融资等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青岛等城市。就业单位主要分布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国企和大型民企等,考取的研究生主要分布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同时,每年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比例较高。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实现了智慧医疗、数字化城市、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园林、智能家居等。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能在IT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我校(院)物联网工程是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16年作为主干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7年建有山东省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平台,2017年度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创新力物联网单位,2019年建有国家级区域物联网产品与系统安全技术服务平台。我校(院)研制出健康医疗云系统系列产品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行业领域有着突出的影响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类公司/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炙手可热;也可选择出国或留国内攻读计算机类、控制类、通信类专业研究生,专业背景备受导师喜欢;还适合创业,市场潜力很大。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齐鲁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述 :本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是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工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开设的新工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 / 副研究员4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拥有引自德国的先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验设备,供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致力于培养面向机器人系统的工程设计、开发及应用,掌握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研发、集成应用以及检测与维修、生产运行与管理等技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基于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化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将机械、电气、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依托学校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技术科研团队和山东省机器人与制造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利用校外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在现有中德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引进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模式和先进教学课程,以小班制方式开设专业课。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经济发达城市的具有研发实力的机床制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大中型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管理等工作。
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