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山东 | 计算机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10 | 20432 |
| 电子信息类(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610 | 20169 | ||||
| 地理信息科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608 | 21502 | ||||
| 自动化 | 606 | 22994 | ||||
| 大气科学类 | 606 | 23021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06 | 22726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606 | 22488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05 | 23435 | ||||
| 机器人工程 | 605 | 23392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605 | 23359 | ||||
| 应用气象学 | 604 | 23924 | ||||
| 海洋科学 | 603 | 24871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03 | 24426 | ||||
| 应用化学 | 603 | 24823 | ||||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603 | 24702 | ||||
| 英语(师范) | 603 | 24589 | ||||
| 英语 | 602 | 25593 | ||||
| 金融工程 | 602 | 25387 |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602 | 25376 |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602 | 25366 |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602 | 25327 | ||||
| 材料物理 | 601 | 26331 | ||||
| 地理信息科学 | 601 | 25777 | ||||
| 工商管理类 | 601 | 26251 | ||||
| 物理学(师范) | 601 | 26209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600 | 26815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600 | 26389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99 | 27227 | ||||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599 | 27688 | ||||
| 生态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599 | 27362 | ||||
| 海洋科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 | 599 | 27507 | ||||
| 海洋技术 | 597 | 28870 | ||||
| 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 592 | 32668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589 | 35855 | ||||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88 | 36373 | ||||
| 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 585 | 39137 | ||||
| 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584 | 40137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 | 583 | 41010 |
专业实力: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4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海外研修背景教师16人,省部级人才项目教师7人,基础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专业教学实验室1000平方,设备仪器2000余万元。应用化学专业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雷丁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并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显著,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培养学生的优秀学生直接免试攻读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等,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又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兼备一定的气象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业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合成、环境材料、波谱分析、结构化学、工程制图、精细化学品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仪器分析试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化学、药物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还可参加与雷丁大学合作项目研究生;年考研率25%;
学生就业方向:在新能源(如锂电池、太阳能)、新材料(如3D打印材料、石墨烯)、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精细化工等化工企业、研究所、高校等行业和部门从事分析检测、科技情报、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教育、生产、管理、贸易和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土壤污染与修复、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与农化分析、遥感原理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环境科学概论、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施肥原理与技术、作物栽培学等主要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土壤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习、气象观测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基础微生物实验、植物营养学实验、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资源与环境学、应用气象学、农学、土壤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高校、机关和相关科研机构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球信息科学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GIS设计与应用、GIS算法基础、地统计学、数字高程模型原理与方法、空间数据库原理、气象GIS应用、遥感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自然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测量学、GIS可视化开发语言等。
主要专业实践:课程实习:地图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GIS设计与应用实习、GIS算法基础实习、GIS二次开发实习、地统计学实习、数字高程模型原理与方法实习、气象GIS应用实习等;综合实习:GIS软件操作综合实习、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专业软件应用综合实习、三维建模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可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工程、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针对大气环境污染与面源水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的社会现实,迎合国家和地方行业及环保部门对该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中体现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多途径的鲜明特色。
专业实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获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二期资助,入选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是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有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学生获Klaus Toepfer环境奖学金和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在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特色鲜明。
培养目标:环境工程学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扎实、逻辑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化学、水污染控制(尤其是面源水环境污染管理与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及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污染物监测控制和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科研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管理、研究开发、评价工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污染治理、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各类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接受创新创业训练,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监测、水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制图、工程经济。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和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公司企业等从事科研、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4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9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9分,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4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5分,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绘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办)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3分,农业资源与环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5分,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6分,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6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3分,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4分,应用化学(中外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大气科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0分,大气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4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9分,地理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8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9分,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9分,材料物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9分,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5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01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609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大气科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0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大气科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3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85分,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