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航空大学辽宁各专业排位:
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131(需要考586分);
2.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929(需要考568分);
3.飞行器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205(需要考567分);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8807(需要考565分);
5.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419(需要考563分);
6.机械电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0966(需要考558分);
7.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1280(需要考557分);
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1585(需要考556分);
9.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21885(需要考555分);
10.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1885(需要考555分);
11.金属材料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1885(需要考555分);
12.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2194(需要考554分);
13.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194(需要考554分);
14.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194(需要考554分);
1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194(需要考554分);
16.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22194(需要考554分);
1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553(需要考553分);
18.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553(需要考553分);
19.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2866(需要考552分);
20.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3174(需要考551分);
21.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23174(需要考551分);
22.焊接技术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3533(需要考550分);
23.材料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3821(需要考549分);
24.工商管理(民航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5779(需要考577分);
25.经济学(金融与投资)文科普通类排位5779(需要考577分);
26.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596(需要考571分);
27.电子商务(商务智能)文科普通类排位6596(需要考571分);
28.英语(外贸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6754(需要考570分);
29.工商管理(数字化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6901(需要考569分)
2020年南昌航空大学各专业辽宁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辽宁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6 | 13131 |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568 | 17929 |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567 | 18205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5 | 18807 |
| 通信工程 | 563 | 19419 |
| 机械电子工程 | 558 | 20966 |
| 智能制造工程 | 557 | 2128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56 | 21585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55 | 21885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55 |
| 金属材料工程 | 555 |
| 自动化 | 554 | 22194 |
| 电子信息工程 | 554 |
| 土木工程 | 554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54 |
| 人工智能 | 554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53 | 22553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53 |
| 应用化学 | 552 | 22866 |
| 工程管理 | 551 | 23174 |
| 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 | 551 |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550 | 23533 |
| 材料化学 | 549 | 23821 |
| 工商管理(民航管理) | 文科 | 577 | 5779 |
| 经济学(金融与投资) | 577 |
| 会计学 | 571 | 6596 |
| 电子商务(商务智能) | 571 |
| 英语(外贸英语) | 570 | 6754 |
| 工商管理(数字化营销) | 569 | 6901 |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二个研究领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硕士推免资格。培养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现代化信息处理、现代化生产的控制和管理、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航空电气及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和应用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下设“工业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专业方向。
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PLC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专业方向一:工业自动化
本方向培养从事现代化生产的控制和管理、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电气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等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和应用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自动化方向:网络集成自动化、供配电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LabView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民航、国防、机械、电子、电力、汽车、石化、建筑、钢铁、冶金、食品等行业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管理工作。
专业方向二:航空电气
本方向培养从事现代化生产的控制和管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电气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特别是航空电气等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和应用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航空电气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飞机电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运动控制技术、DSP原理及应用。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民航、国防等行业从事航空电气领域的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及管理工作。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注重电工电子技术与现代电机电器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学制四年,具有硕士推免资格。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熟悉电力工业的技术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电气、电源、航空电气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和应用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下设“电气控制”和“电力电源”两个方向。
基础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PLC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等。
专业方向一:电气控制
本方向培养掌握电气工程的系统设计、故障诊断、维修、保养及检测技术理论,具备电力电子系统设计、开发、信息处理和试验分析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器原理及其控制、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网公司、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等行业从事电气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电气、航空电气等相关领域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试验分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方向二:电力电源
本方向培养掌握发供电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理论,具备有关发供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调试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电源技术、逆变控制技术、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技术、电力传动与控制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网公司、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等行业从事电源、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控制等相关领域的系统分析、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设备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具有硕士推免资格,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领域,以及“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省级示范中心的支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航空通信和现代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下设“现代通信”和“航空通信”两个方向。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C语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EDA原理及应用等。
专业方向一:现代通信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在现代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通信、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石油、化工、电子、建材等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从事现代信息传输和处理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教学、管理等工作。
专业方向二:航空通信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能在航空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通信、航空电子、航空航天、民航空管通信、雷达、导航技术等行业从航空通信领域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教学、管理等工作。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我校是江西省高校最早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本专业成立于2000年,是学校特色工科专业之一,入选江西省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十一五”国防重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的支撑专业。2011年获“高分子材料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中心”。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教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等专业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近代化学基础、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研究方法、塑料模具设计、聚合物改性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突出“面向航空,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可以在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汽车、船舶、轻工、建筑、电子电器及医药等诸多领域的科研(设计)院所和企业从事橡塑、涂料、粘合剂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还可以进入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耐热材料、超强超韧材料等)、精细高分子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也可以通过研究生学习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培养质量:已为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00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大部分活跃在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第一线,部分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近几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率在30%以上。
材料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成立于2011年,并开始招收本科生,是 “十二五”江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省级示范硕士点“材料学”的支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新能源材料方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江西省重点扶持专业方向。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所有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9人。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材料和功能陶瓷材料及产品的合成制备、成型加工、分析检测、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产品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电池测试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系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备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导体、化工、电子、汽车、建筑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新能源与储能器件、先进及日用陶瓷、特种及普通玻璃等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贸易销售等工作。
培养质量:已为航空航天、化工、新能源、电子、汽车、建筑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几十名高级技术人才。近年就业率在95%以上,考研率在20%以上。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南昌航空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的前身是经原国家国防科工委和国家教委于1982年批准设立的无损检测专业,是国内高等院校中首家设立的无损检测本科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构件质量与控制”国防特色学科和江西省一流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在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全省第一。
专业方向:方向一:无损检测
方向二:无损检测(卓越计划)
方向三:精密测试与仪器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要求掌握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热、声、光、电、磁等特性对构件进行检测与评价的综合工程技术。培养从事工业无损检测与评价、无损检测仪器开发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水平: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建设最早且培养规模最大,拥有国内最为完备的无损检测技术实验室,是国内系统培养无损检测本科及研究生的本科高校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学水平居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前列,在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全省第一。
科研平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江西省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联盟盟主单位。
师资力量: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人选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2人,专业委员会委员6人,江西省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1人,具有中航工业、无损检测学会高级培训教师资质12人,有8位教师持有无损检测三级证书。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传感器原理、材料加工工艺、无损检测物理基础、声学检测、射线检测、电磁检测、光学无损检测、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新技术、无损检测仪器、无损检测标准等。
就业领域:可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先进制造、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特种设备等行业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无损检测、无损检测设备开发、质量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