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南昌大学云南省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08 09:21:27 解决时间:2022-12-19 16:45

满意答案

2020年南昌大学云南各专业排位:
1.口腔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193(需要考646分);
2.麻醉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081(需要考626分);
3.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807(需要考622分);
4.医学影像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544(需要考618分);
5.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179(需要考615分);
6.眼视光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475(需要考609分);
7.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685(需要考608分);
8.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685(需要考608分);
9.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932(需要考607分);
10.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932(需要考607分);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0187(需要考606分);
12.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0409(需要考605分);
13.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0653(需要考604分);
14.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653(需要考604分);
15.计算机类(软件网络)(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0653(需要考604分);
1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899(需要考603分);
17.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899(需要考603分);
18.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899(需要考603分);
19.护理学(男生)理科普通类排位10899(需要考603分);
20.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150(需要考602分);
21.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422(需要考601分);
22.水利水电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422(需要考601分);
23.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422(需要考601分);
2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422(需要考601分);
25.预防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422(需要考601分);
26.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678(需要考600分);
27.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11678(需要考600分);
28.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678(需要考600分);
29.康复治疗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678(需要考600分);
30.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730(需要考615分);
31.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873(需要考613分);
32.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47(需要考612分);
33.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47(需要考612分);
34.应用心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102(需要考610分);
35.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184(需要考609分);
36.护理学(男生)文科普通类排位2184(需要考609分)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云南口腔医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463193
麻醉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6266081
临床医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6226807
医学影像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6187544
计算机类(前湖校区)(计算机与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158179
眼视光医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6099475
车辆工程(前湖校区)6089685
电子信息类(前湖校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608
数学类(前湖校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6079932
化学类(前湖校区)(化学、应用化学)60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前湖校区)6061018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前湖校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60510409
自动化(前湖校区)60410653
材料类(前湖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604
计算机类(青山湖校区北区)(软件与网络空间)(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60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前湖校区)60310899
临床医学类(学制5年)(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临床医学)603
土木类(前湖校区)(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603
护理学(建议身高:男生167cm、女生157cm以上,前湖校区)6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前湖校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60211150
生物工程(前湖校区)60111422
水利水电工程(前湖校区)601
药学(前湖校区)60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前湖校区)601
预防医学(学制5年,前湖校区)601
工业工程(前湖校区)60011678
工业设计(前湖校区)600
化工与制药类(前湖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600
康复治疗学(前湖校区)600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6151730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6131873
会计学6121947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612
应用心理学6102102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6092184
护理学(建议身高:男生167cm、女生157cm以上)609
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本专业办学可追溯至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水利专业,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水利工程系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70年恢复水工专业办学至今,1998年获批江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获水利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2014年获批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先后培养学生近3000人,涌现出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院士、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教授等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社会精英。

2、师资队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育师资45人,本科生师比约7:1;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0人,专职教师中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杰青6人,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共39人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0 %,外聘专家、客座教授等15人,外聘兼职教师27人。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近5年专任教师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及重大工程项目300余项(含国家重点基金1项),经费约1.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ESI/SCI/EI期刊论文5/156/297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次。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次。

目前,水利学科设有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5个学科方向;内设有水工教研室、水资源与水信息教研室、遥感与测绘教研室3个教研室和水土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水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个科研机构,拥有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实验中心)、江西省尾矿库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教平台,水利系还得到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等单位的支持与合作,建有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等1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4、培养方式与特色

(1)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基础、强实践、研究型”和以“学生主体性”为导向,建立起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价值塑造、智慧教学、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时代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培养的特色创新计划成果显著,近3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达100余人次。

(2)绿色引领的育人文化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利用江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契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发展需求,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设立于 1993 年,是江西省高校最早设立的工业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工业设计专业于 1993 年首次工科招生,2004 年工业设计专业被授予江西省品牌专业。依托该专业,工业设计系 2000年获设计艺术学(现为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获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领域,2009 年获艺术专业硕士(MFA)授予领域,2016年获“艺术管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设计艺术学科被授予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在2018年江西省首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江西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南昌大学进行“部省合建”、“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助力江西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确保长期保持全省高校的领先地位。

2020年以南昌大学设计学学科、材料学“双一流学科”、理工一部和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平台为依托,在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中设立首个以照明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智慧照明设计方向”。以家居智能照明、公共智能照明、智慧城市照明以及跨学科整合设计等泛照明产品为指向,构建特色鲜明的交叉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2、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硕导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2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老中青搭配合理,职称和知识结构组织合理。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主创或指导学生获得红点奖、iF奖等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打造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和教学工程项目。开设《设计工作坊》等特色课程,以市场为导向,引入校企合作的实际课题,聘请资深工程师、设计师进行联合授课和指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转化。建立研究方向明确的导师工作室,结合特色课程,学生参与从研究、实验、制作,到成品的整个过程,替代了或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

提升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水平。通过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举办专题讲座、研讨、竞赛,设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承担政府部门的研发项目,逐步建立产、学、研、政、商合作的实践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制度,使教学与科研在产业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连接,增强了师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科研建设,融入社会服务。成立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致力于工业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方法论研究,强调与不同学科领域及产业的协同、整合和渗透。在江西提出工业强省和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利好下,在中部产业链逐渐完善的环境下,以“赋能创新”为导向,以地方产业为需求,促进研究成果孵化、转化,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开展学术交流及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和学术讲座,主办、承办学术会议和展览。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以“学科交叉”、“产业需求”、“重大课题”为导向的三大平台建设,为加强学科建设赋能。

2019年成为内地20所发起高校之一,参与发起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中国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的宗旨是“大学与大学联合、大学与产业联合”,是全球第一所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大学,充分发挥成员优势资源,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构建创新产业深度融合机制的新动能平台。平台以企业和社会的真实需求、真正项目为工作内容,课题采用合同制,管理和使用来自企业和社会的真实研发经费。研究团队以各高校本科以上在校学生为主,以跨学校、跨学科的学生混编共创为特色,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和人才交流。

4、培养方式与特色

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统筹科技、文化、资源、环境、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学科知识全面,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突出,尤其能够熟练掌握科技原理,注重工程技术运用,具备良好表达、沟通和管理能力,并具有前瞻性、国际化视野,跨界交叉思维和整合创新理念,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能在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研发、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本专业在省内率先树立了直接面向市场、深度融入产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产业需求引导教学方向,教学成果回馈产业需求,同时研究成果转化教学资源。以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理念,成立了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

(2)实施“品牌专业”驱动战略

本专业为首批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是省内高校最早设立的工业设计专业,在2018年江西省首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长期以来,紧紧围绕“品牌专业”进行内涵建设,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3)构建交叉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学校综合性、多学科的优势,进行深度交叉与融合。达到兼容并蓄、融合共生、协同创新、整体提升。完善的学科体系、专业结构使培养模式和教学机制更加多元化、科学化、特色化。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20年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89年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入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4.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占52.9%);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9人(占52.9%)。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23.6%、专职实验岗人数2人。



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南昌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在设计、制造与控制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组建了以“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为背景的强化实践、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平台,供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制定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



4、 培养方式与特色

本专业学制四年,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后,可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选择并制定选修方案。其中一、二年级以人文、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主,诸如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电子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及汽车设计类课程等。



5、就业前景

近五年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5%进入国内省外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工作,约5%进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约18%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约38%进入省内汽车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另有约4%自主创业。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

本专业及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

1958年锻压专业招生

1993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点授予权

1997年增加焊接(潘际銮院士领衔)和塑料成型模块

1999年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2000年建立全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200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9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

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

2012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

2013年获批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6年获批江西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

2017年获批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2018年本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为国家“一流学科”

同时,本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国家“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由潘际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引领的一支教研能力突出、中青年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8人(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78%),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6人(70%),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百千万人才5人。



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一)教学平台: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昌大学-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二)科研平台:

“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

“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4、 培养方式与特色

(一)培养方式:

4年制本科教学,授工学学士学位,学位学分最低要求169学分,非学位学分最低要求6学分(含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同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特色:

(1)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与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潘际銮院士领衔的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86.9%,博士学位82.6%,海外访学经历65.2%,获国家基金人均1.5项。

(2)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形成了较明显的产教融合区域特色优势

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江铃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卓越计划实验班”等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江铃集团中高层干部约50%为我院毕业校友。

医学技术类 康复治疗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依托我校雄厚的医学基础教学实力和南昌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临床基地资源优势,依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点、硕士点教育基础,于2014年申报并获得批准,自2015年招生,学制四年。现有在校生160名、毕业生21名。该专业制定符合《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本着早接触临床、重创新实践教育及与国际接轨等教学理念,不断壮大突破,在2020-2021年“中国科教评价网”全国155所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高校中排名第11名。

2、师资队伍

康复医学教研室现有康复专业教师45名,专业带头人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现有博士5名、在读博士4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50%,多次荣获全国康复临床技能大赛、吞咽障碍技能大赛、江西省康复临床技能大赛优异成绩;特聘海外客座教授2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并且,教研室已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康复医学教研室重视医、教、研并举,近年来,获得各项科研立项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10余篇,核心期刊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4、培养方式与特色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可信的、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拥有医学人文精神和敬业的专业态度,具备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发展潜能,能肩负社会责任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基于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特色包括:(1)重视实践能力:早期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有机结合、暑假实践见习、3周康复技能训练与测试、48周实习时间,帮助学生在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2)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康复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创新创新实践课程以及康复科研训练项目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3)重视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参与义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培养有责任使命感的医者。
心理学类 应用心理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1988年,原江西大学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此为江西省第一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机构,是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前身。2003年成功申报硕士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方向之一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200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教育学院(今体育与教育学院前身)教育系,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于同年成立(与心理咨询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11月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05年,江西医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并入。2006年成功申报“应用心理学”硕士点(学术型),2009年成功申报教育硕士点(专业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2018年7月成立心理学系,转入公共管理学院。

2、师资队伍

目前应用心理学系有专职教师13人,兼职教师10人。专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兼职教师2位均为教授,其余8皆为实践领域的导师 。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心理学系现已形成“强学科支撑、雄厚师资、既重理论又突出应用性”特色。目前拥有:(1)“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2)“应用心理学”学术型硕士点。(3)教育硕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业硕士点。(4)应用心理学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在读本科生200余人、全日制硕士生及在职硕士约50人。2017年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在全省本科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

4、培养方式与特色

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遵循专业规范,我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按照“实践者+研究者”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结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系统的实践能力促进为主要途径,发展出一套能够整合专业知识、科研过程、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的、规范化的行之有效的“重应用、强实践、兼科研”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5、就业前景: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广泛,有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调查的,如阿里巴巴、苏宁、小牛资本等;有在相关教育及科研单位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的,如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有在部队、武警、监狱系统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及管理工作的;有在各级各类教育与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以及其他各行各业。

部分学生通过推免或考试方式进入了国内外的重点大学(如美国、英国的大学、香港理工、香港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中专 2022-12-19 16:4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文科分数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1楼

    2021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00文科最低位次为41170。2020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84文科最低位次为41373。2019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81文科最低位次为423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理科分数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2楼

    2021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46理科最低位次为85439。2020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40理科最低位次为92035。2019年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5理科最低位次为891

  • 中专学校

    南昌航空大学云南理科分数线,南昌航空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3楼

    2021年南昌航空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6理科最低位次为40487。2020年南昌航空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7理科最低位次为43674。2019年南昌航空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27理科最低位次为37062。2018年南昌航空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云南文科分数线,南昌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4楼

    2021年南昌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15文科最低位次为2371。2020年南昌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09文科最低位次为2184。2019年南昌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10文科最低位次为27033。2018年南昌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云南理科分数线,南昌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5楼

    2021年南昌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9理科最低位次为13016。2020年南昌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00理科最低位次为11678。2019年南昌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62理科最低位次为72263。2018年南昌大学云南理科最低

  • 中专学校

    南昌职业大学云南文科分数线,南昌职业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6楼

    2021年南昌职业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346文科最低位次为117222。2020年南昌职业大学云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343文科最低位次为118345。2021年云南文科录取分数线及云南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云南录取分数线

  • 我要读技校

    南昌职业大学云南理科分数线,南昌职业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7楼

    2020年南昌职业大学云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87理科最低位次为124275。2020年云南理科录取分数线及云南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0年理科云南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理科专科批普通类2022年理科云南各专业

  • 我要读技校

    南昌航空大学2020年云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南昌航空大学2020年云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封装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7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7分,智能制造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7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材料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环境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2020年云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南昌大学2020年云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业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工业设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康复治疗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生物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

  • 中专学校

    2020年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云南省云南省

    10楼

    2020年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云南省招生录取分数线云南省

相关阅读